分享

孩子入园的心理准备(一)

 五千韧月 2019-06-28

“我家闲散惯了的小人儿即将上幼儿园了,我心里挺忐忑的,想和妈妈们聊聊经验,怎么能够帮助孩子顺利融入集体生活?”

在很快到来的秋天,新一届的入园季,3岁左右的孩子们大多都要上幼儿园了,这位妈妈的话,是很多孩子即将入园的妈妈的心声吧:该如何帮助孩子顺利入园?

我们将对李跃儿的《孩子入园的心理准备》进行连载,宝妈们不要错过哦!~~~~~~

孩子入园的心理准备

文:李跃儿

(一)

孩子一般关注于眼前,他们在入园之前不会因为想到过几天就要离开家了,而提前有什么心理上的不适。他们还没有经验,不能想象离开家庭到一个新的地方会遇到什么样的境遇,也就不会因此产生不良的情绪。


但家长不同,孩子长到三岁,就不得不离开了。经验告诉家长:家中已有的生活状态是安全可靠的,突然要将孩子交给陌生人,生活在一个不了解的环境中,孩子肯定会受不了。这些顾虑给家长造成不安全感,感到焦虑,而这些情绪又会直接传导给其他家庭成员以及孩子。所以,孩子入园前的心理准备,其实主要是家长的心理准备。

家长的心理准备


大自然给人类的生存方式,带给父母一种天然的心理状态——将自己的宝宝紧紧地抱在怀里,才能使心中安稳。职业妈妈们刚刚恢复上班时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孩子,这时一般将孩子托付给老人,或者请一位可靠的阿姨照看。在经历了一段不放心造成的焦虑后,逐渐适应了每天早晨离家,傍晚下班后跟孩子在一起的生活方式。


由于孩子发展需求,经过考察比较,终于费尽心思地选好了幼儿园。虽然理智告诉自己应该相信幼儿园,但是还没有经历一个验证的过程,总会无意识地一阵阵心中发慌,感到焦虑。这种感觉会传导给孩子,造成孩子提前对幼儿园过度在乎,使之成为孩子心目中一个神秘的地方,在还没有体验的时候就充满了各种不切实际的想象,给孩子正式入园后的体验和感受带来困难。

人类在面对改变了的环境的时候,会产生焦虑情绪,因此在改变一种业已习惯的生活方式之前,要在心理上有充分的准备,否则进入新生活的时候,已经被前期的焦虑折磨得身心疲惫,无法克服新环境带来的冲突,更无法理智地关怀、感受孩子。

所以在孩子入园前期,夫妻双方要互相倾听。如果有些疑惑不能在家庭范围解决,就立刻去咨询或考察,努力调整心态,将所有的困惑都解决,使自己可以放松地对待孩子入园这件事。家长不再焦虑,就不会一遍遍地在孩子面前讲述幼儿园,也不会给孩子造成紧张的家庭氛围。

祖辈的心理准备

由于父母工作的关系,孩子在年幼的时候一般都由爷爷奶奶带着。与孩子朝夕相处了两三年的老人,在孩子的入园期,也会产生一些心理上的不适。他们觉得自己不再被人需要了,一种被遗弃感深入他们的潜意识之中,他们会因此更加悉心照顾即将离开的孩子,使孩子对他们更加依恋,从而给处于“入园期分离期”的孩子带来更大的痛苦。

所以需要提前给家里老人做好工作,解释清楚孩子入园不是因为爷爷奶奶照顾不好,而是出于孩子自身发展的需要。可以提前给老人安排好孩子入园后的生活方式,使老人能够在孩子入园后空闲下来的时间里有事情做,而不会专注于孩子入园后的孤独感。

孩子的心理准备

孩子对于没有见过的事物,他没有相关的经验以及在经验过程中的心理感受,无法在大脑提前想象将来的情景,并产生特定的情感。俗语说“初生牛犊不怕虎”,也是这样的道理。因此孩子在对幼儿园产生印象之前,不会提前产生离别的恐惧。

成人则不同,我们有丰富的经验,当经历某事时,与之相类似的心理感受就会随之出现。当我们在给孩子进行入园前的心理准备时,常常会将自己曾经的体验和心理感受当成孩子的心理感受,从而将自己的情绪传导给孩子。

如:妈妈小时候与母亲分离的心理体验深深地印在脑海中,虽然痛苦的感受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遗忘,但却隐藏在内心深处成为一种潜意识。平常没有遇到类似情景的时候,我们不能意识到我们曾经有这样的体验。当孩子将要与妈妈分别,或者孩子要到一个新的环境中去时,那种潜意识就会浮上来,使妈妈重新体验到曾经的痛苦。


这时,妈妈容易把这种感受也当成是孩子的,认为一提上幼儿园,孩子也会跟自己一样感到难受和焦虑,于是试图用兴奋夸张的语言安抚孩子。但孩子这时并没有对幼儿园产生担心情绪,反而被妈妈暗示出担心。


如果成人不在孩子面前表现出紧张的状态,不将幼儿园描述得过于美好或过坏,就不会给孩子的入园造成问题。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