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仅仅是对专业的不了解,还因为专业的壁垒被人们刻意塑造的很高。高中若是一个学习理科的人,那大学一定要走理工科方向,哪怕你的兴趣在人文社科类。 专业与专业之间形成了所谓的鄙视链和贯通壁垒,理科学生看不起文科学生“你们一天天的就是作文读书,不如我们来的实际”、“难道你们家停电了你写一篇说明文电闸就能恢复?” 这样比比皆是的嘲讽导致部分专业没人理解、没人愿意去,相应的专业人才就在无声无息的减少。 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学习自己专业的知识,而更多的应是满足自身的发展和求知欲,来适应时代的需求。 倘若鄙视链的影响致使某类有价值的专业变得敬而远之,这将会是非常可怕的一件事。日本的一位脑科学家茂木健一郎对专业的学习提出了深刻的见解。 他认为现阶段人们对于专业的认知过于僵化,所塑造的人才偏向于典型化的“非文即理”或“非理即文”而现在需要的人才更多的是非典型才智,这不仅是为了自我提升更是为了适应时代的变化应作出的改变。 茂木健一郎根据对大脑的潜力研究和了解各类专业学科后撰写了一本《通识 学问的门类》来普及“学问”的知识。 他是一名理学博士、脑科学家。曾任职于日本理化学研究所和剑桥大学,现任素尼计算机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研究领域包括脑科学、认知科学。 他认为大脑的潜力是待开发的,学习不同的专业知识不仅能开发潜力还可以使各专业融会贯通,并推广“非典型才智”的重要性,帮助读者了解学科认识学科。 《通识 学问的门类》中以“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文化艺术”这四大类把我们能接触到的学科做了基本的阐述,让读者可以清晰的了解到相应学科的基础知识和现阶段发展的状态。 图书封面 从中可以发现,文理其实是不分家的,各种学科都有相关联的一面,刻意的强调专业壁垒反而是对大脑潜力的抑制。这本书不论是作为一本学科普及书还是专业选择的参考书都是有一定的价值。下面便以四个学科为代表介绍四大学问的门类。 一、哲学和生理学的发展促使了心理的探索
早期心灵的发展来源于宗教。奥古斯丁时期的古希腊基督教神学,将心理学彻底神学化。随后便是中世纪的哲学家们对心理学做出的巨大贡献,如笛卡尔在《论心灵的情感》中提到身心分离思想。由此使得以约翰·斯图尔特·密尔为代表的联想心理学的诞生。 心理咨询 从哲学心理学到科学心理学的发展的重要变化是威廉·冯特,他在《感官知觉论》中首次提到了“实验心理学”的概念。这使得心理学从一个抽象的概念逐渐转变到具有科学性的、可证伪的一门学科。 “心理学的确立”这一部分为了便于理解还列出了心理学发展的关系图谱,图谱中不仅有年份还有人物的重要思想,想要对心理学的发展做深刻了解的人可以根据上文中提到的两本书或者图谱中的人物著作来阅读,这是为读者拓宽阅读范围提供的一顿大餐。 随着心理学的发展,全球都建立了心理实验室,并形成了多种心理学派,如:精神分析学、格式塔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这些都是在批判实验心理学基础上诞生的。它的实验方法是通过个体对自己内心活动进行观察、体验和陈述来研究其心理活动。 近代的心理学根据相应的研究领域,采取不同的研究方法,现代心理学无主流派。心理学趋向于多元化。 在“入门者须知”中提到:机能心理学、心理物理学、社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多种心理学门类,让读者根据自身爱好有针对性的学习心理学知识。 甚至在结尾给出了一张“心理学门类”的大清单供其参考。 二、社会契约论的提出标志着拉开探索社会本质的序幕
包括社会学在内的社会科学的萌芽诞生于17世纪,孔德《实证哲学教程》首次提出“社会学”这一个概念,认为社会是进步的、秩序的,通过实证的方式综合各类学科对社会现状进行研究。 孔德、斯宾塞立足于社会有机体论进一步提出社会进化论,强调适者生存和自由放任主义。 马克思·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阐述了宗教对社会本质发展的影响原理,杜尔凯姆的《社会分工论》中的有机团结与机械团结,两者进一步把实证主义的古典社会学独立出来。 社会群体 在一战后,社会学的中心转向了美国,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尤为受到青睐。美国的芝加哥大学成为第一个建立社会学系的学府,随后的社会学发展遍地开花,但主要还是以欧美国家为主,亚洲国家起步较晚,中国最早引进社会学还是近现代时期。 社会学的研究范围达到社会制度小到家庭制度。社会学是一门促进社会制度发展的学科,通过对社会的研究制定符合时代发展的政策制度,戏剧论、符号互动论、社会系统论都是发展过程中一抹靓丽的色彩。 在结尾还列举了社会学下的四种研究细分使读者对社会学能有大体的认识。 三、多种多样的生物与生物的起源它是在18世纪末特累维拉努斯和拉马克提出生物学这一概念。因其一直缺乏良好的交流,致使生物学的发展较为缓慢。
博物学的创始人是亚里士多德,在观察和调查的基础上撰写的《动物志》对动物的特点进行了分门别类的描述,该学科在普林尼的发展下形成了专有著作《博物志》。 而生命科学则是以阿尔克迈翁与希波克拉底为生命科学的创始人研究各种生命现象所共有的活动规律,由此延伸出解剖学和生理学等学科。 基因链 进化论使博物学与生命科学相互融合形成现代生物学。基督教神学的统治时期是各学科发展停滞的时间,但是自文艺复兴以来,哥白尼、达芬奇、伽利略等促使各学科飞速发展,列文虎克的显微镜对微生物的观察扩大了生物学的研究范围。 二战后,生物学进入以分子生物学为主的发展阶段,主要研究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结构、功能进行研究,探索生命现象的本质。 像近年的克隆技术、再造技术。但同时生物学也面临着伦理和技术威胁问题。 为方便读者的理解,在一帮列举了近20中生物学的分类,每一种都预示着一个阶段生物学的发展,其中延伸出来的生物心理学、社会生物学则是属于博物学的一种。 由此可见生物学也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四、飞速发展的艺术形式
电影诞生的标志是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1895年发明的电影摄像机。那时的电影放映时间只有一分钟,而且观影人数还有限制,并不能电影真正的宣传起来。 电影的发明里程 到20世纪,电影之父大卫·格里菲斯1915年拍摄的《一个国家的诞生》,卓别林的《淘金记》那个时代的代表作品使电影真正流传。 随后电影就由默片演变为有声电影,电影类型开始明确:法国以艺术片电影为主、英国以希区柯克的惊悚电影为主、美国则是好莱坞的娱乐电影、德国则是里芬施塔尔的政治电影。 这个杀手不太冷 现代电影制作是百花齐放,美国的好莱坞大片引进,中国贾樟柯、张艺谋、侯孝贤等人的电影出口。电影不再是某个国家的专有,它成为了世界的一门艺术、一种语言。 复仇者联盟 而由此诞生的奥斯卡金像奖、柏林电影节、釜山国际电影节、上海电影节等这些为电影发展提供创造力和比拼较量平台的电影奖项一次又一次的使电影的知名度扩大。 同时,中国的电影发展处于一种良莠不齐的状态,优秀的电影较少,大部分的电影成绩平平。 到这里四种类型的代表已经介绍完,从上面的概述看《通识 学问的门类》它更像是一本启蒙书,告诉你世界上有多少学科,分成了多少种类。 每一个学科的诞生、发展、创新、未来是什么样子的。读者可以选择一门或几门自己喜欢的学科进行深度学习,因为在书中列举了学科发展的关键人物和著作供读者参考。 作者茂木健一郎认为现代人发展需要两种修养“文化修养”与“信息修养”。 文化修养就是语言能力,以及理论化、逻辑化的思维能力。 信息修养就是理解信息的产生、加工以及流通的过程,并对信息加以判断。 这样两种能力从何而来?就是在“文理兼修”中习得。过分的区分文科与理科会被时代所淘汰。以《通识 学问的门类》我列举的四门学科为例,分别属于不同的门类,但是它们之间依然是有贯通得地方。 心理学与社会学之间有“社会心理学”的交叉、社会学与生物学有“社会生物研究”的联系、心理学与电影有“消费者心理学”、“视觉感官心理”的学科衔接、而电影的播放技术和内容是由人们的社会活动而产生的,俗话说艺术源于生活。 想要跟上时代的变化,思维不能太固化,学习多种门类的知识才是王道。《通识 学问的门类》中介绍的近30种学科肯定有你喜欢的,说不定还能帮你确定专业方向呢。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