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应可军 | 长幼有序排辈份

 海燕文化工作室 2021-03-19

长幼有序排辈份

文/应可军

现代青年父母给孩子取名,多随意为之,或取其寓意好,或取其动听。此与古人之取名迥异。中华文化底蕴深厚,人名被赋予了深刻的文化意义。古人命名重取义、重内涵,更重行辈之序和长幼之别,几千年来一直延续至今在中国传统宗法社会中,任何姓氏都有悠久的世系,世系以汉字排成序列,这个序列用在人名上,就是我们常说的辈分或辈伦。古人取名,必以世系中排列的汉字为准,且以世系中之字居中。这样,古人取名,姓氏居首,不可改;辈分居中,亦已定;唯最后一字可以随“取”。比如笔者姓“应”,世系辈分为“可”,则我的名字前两个字已经定了,只能叫“应可ⅹ”。对于一个人来说,一生下来就被确定了,自己别无选择。同宗族之间的辈分是严格遵守的,比如说称呼必须准确,日常生活中要向长辈请安、敬烟、让座、让路、座次上也十分讲究,不能乱了礼法。一个人的言行举止甚至命运都会受到宗族礼法的影响和传统道德的束缚。儒家文化对论资排辈的强调,源于农业社会独特的社会结构,中国人的这种特点与儒家文化几千年来的影响有关。孔子本人就是一个非常注重“礼”的人,而礼就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形式。在孔子认可的礼中,大多都是在强调身份的重要性。《论语乡党》整篇都在讲礼,包括士人在各种场合、面对各种人的时候应当遵循何种规矩。孔子讲的礼有两个维度的内核,一个是以亲疏作为判定依据的“孝”,一个是以尊卑作为判定依据的“忠”。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论语为政》)。孝的第一要义是要听话,而且要和颜悦色(色难),这才算礼数周到。对于君主,要“事君尽礼”(《论语八佾》),才能算忠。有了这两条,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不再是平等的了,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一种论资排辈的表现。汉族重宗族的观念一直延续至今。辈分的字谱又称昭穆、字派、行派,用以表明同宗亲属、家族世系、血系秩序的命名字辈排列。辈分序昭穆古已有之,昭穆为我国宗法制度,即宗庙或宗庙中神主的排列次序。昭穆制源于母系氏族社会二辈制族外婚,每个氏族内男女各有两个辈分,两个氏族的同辈异性才可以通婚,子女的世系按母亲的世系决定,父子属于不同氏族。后来昭穆制逐渐得以演化,上古时代宗庙或墓地排列,始祖居中,以下父子(祖、父)递为昭穆,左为昭,右为穆。以周代天子七庙为例,自始祖之后,父为昭,子为穆。排列时,大祖居中,三昭位于大祖的左方,三穆位于大祖的右方,以此来分别宗族内部的长幼次序和亲疏远近。

辈分的排列常常体现在人名中,使用辈分用字不仅便于在同族中排行辈,认辈分,也便于修宗谱。一般而言,以字定辈分者,都将这些辈分字置于姓之后第一个字,如张学良、张学思、张学铭。但也有特殊的,如宁海塘心王规定取名时,上辈为第一个字,下辈要用在名字的第二个字。依次循环,我国上至皇族,下至百姓都有辈分。但是,普通老百姓的辈分不是特别讲究,如小说《白鹿原》中白嘉轩的儿子白孝文、白孝武兄弟,这个“孝”字是取忠孝之类的用字,没有特别严格的辈分用字沿革。再如,我们的父辈名中,辈分用字一般取寓意较好的字来使用。在这种宗族观念下,一般排辈分主要体现在男丁中,女子不入宗谱,故不采纳。现今,许多家庭中的姐妹看似有使用辈分字的,但一般只是任选一个相同的字用在姊妹中,以表示姐妹关系,并无序辈之意。行辈字是宗族内部按一定次序排列的,并不是父母或本人可以随便选用的。

宗谱的行辈字派用以加强宗法制度,所以其用字也充分反映了这一目的,主要有三类,一类是美德或吉祥的字,如:德、仁、明、孝、福、禄、吉、祥、贤等;第二类是希望宗族延续和昌盛的字,如:永、传、昌、盛、兴、延、继、承等;第三类是怀念先祖和歌颂皇天恩德的字,如:泽、祖、显、荣、恩、锡、启、先等。家谱的行辈字派是家谱中尤其重要的内容,一般由家族中的某一位名人制订,编成几句吉祥话,有的文人甚至将其写成诗,比如宁海岔路《葛氏宗谱》的行辈字派是“政体更,民为主,同本家,重联序、前后会,西南通,诚相爱,谊当崇,经与书,传能久,善培养,契似友,根已固,源自长,遵斯旨,永发祥。”前童童氏前有五代:潢、基、杰、言、丙、是追认的。后是方孝孺定的“敦孝悌。秉忠贞。广言行。明礼义。达家邦”可排了十五辈后,方孝孺认为排到这里就足已了,以后就让子孙后代自己接着往下排。宁海城郊白鲤塘汪氏排了120字,可延续120代,都不用增添了。

祖辈的亲属,按古代关于宗亲的范围,是从高祖开始。高祖以上的直系祖先则称为远祖、先祖、先人、鼻祖(鼻,始的意思)。

(1)祖:在古代,广义是指所有父辈以上的男性先辈,狭义则是指祖父。

(2)祖父:又称为“王父”、“大父”、“祖君”。在古代,“公”、“太公”、“翁”也可用来称呼祖父;如今对祖父最常见的称呼是“爷爷”。

(3)祖母:又可以称为“大母”、“王母”、 “重慈”。又因古人有妻有妾,所以祖母又有 “季祖母以祖母又有 “季祖母”、“庶祖母”、“妾祖母”之分。祖母之称古今通用。

(4)婆:是古代对成年妇女的很普遍的称呼,也可以用来称祖母。乃至如现代人一样求新求奇。古人取名,盖多取自儒家修齐治平、厚德载物、仁义礼智信等价值观念。名既定,字则阐发名之意。宗法社会在现代已解体,那么,依据世系字派取名是否已无意义?曰:非也。概略说之,其意义有:

首先让人有历史感,从而促生其道德感与责任感。依据世系字派取名,让人知道我们在世系中的位置,我们既是一个承前者,也是一个启后者。总之,人不是一个孤悬孤立的个体,我们乃处在一个历史的长河中。作为承前者,我们要光大祖德;作为启后者,我们要模范子孙。我们须有无限的道德感与责任感来对这个家族的历史负责。就笔者而言,传承到我这里,较为清楚的世系如下:梅林应氏字辈,隐承养维世宗从,廷昭民邦文仲真,孝敬元原佳永良,乾仁德正期明春,继述昌隆端可必,才华贵盛宜光新,这样的一个世系,从五代到现在,凡四十二世,一千余年。我不知道这些人曾经有怎样的生活,如今,这个世系的接力棒已经到了我的手上,我应如何做才能无愧于列祖列宗呢?在此可生无限的感慨,亦可生无限之动力。“慎重追远,民德归厚”,应该就是这个意思吧。

其次,在谱牒中确立位置,进入历史。庸常大众,很难进入正史,因为它是记载王侯将相的。但传统中国社会又可让每个人留在历史之中,这就是中国的谱牒文化。

传统的谱牒把每个人的世系记载得清清楚楚,不漏掉任何一个人。这正是中国传统的伟大之处,体现了对每个生命的尊重。谱牒依据世系字派,直接确定了一个人在谱牒中的位置。

比如,笔者属于“可”字辈,乃世系中的三十四世,那么,在谱牒三十四世这一栏中一定可以找得到我的名字。再依此向上追索,一个人的世系传承是可以清清楚楚的。

同时,如果一个人依据世系字派取名,即使我们对其生平没有任何了解,但我们却可以依据其世系字派,大致可以知道他属于哪一宗族,生活于哪一历史时期。比如,我们宗族的“仲”字辈,大概就生活于公元960年—1279年之间的宋代,这个判断出入不会太大。

最后,可以增进人之间的感情。若我们在名字中看到自家世系字派序列中的字,就会知道他与我们是宗亲关系,尽管不认识,但肯定是一个支脉下来的后裔,这无疑会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我们常说,五百年前是一家,若我们的名字中属于同一世系字派,那么,可以肯定的是,其祖先为同一人。这在流动性极大且人情相对疏远的当今社会,无疑是多了一个稳固而又相对安全的港湾。

总之,依据世系字派取名,关系到序齿伦理问题,亦关涉到历史传承问题,其事不可谓不大矣,决不只是一个人的符号标记。古人多于成人礼之时,有尊长有德之人取名赐字,正唯郑重其事也。

那么,世系字派自身所选取的字是不是随意的呢?宁海岔路上金村据《娄氏宗谱》记载;娄氏在汉高祖时赐姓刘,王莽时易姓为金。南宋 绍定二年(122),金宣义自霞城巾山(临海)迁居于此。三传至承息、承恩昆仲,承息仍姓金,承恩恢复娄姓。”宁海上金娄氏排行是;宣性承云千元诜可明公伯廷永文宗友玄仁尙光大原家昌土世传起凤用尔秉方。并被写入家谱,具有宗族的权威性,后裔子孙按照字辈谱取名,一辈一字,世次分明地传承下去。即使家族分迁,散居各方,或年代久远,支派浩繁,世系庞杂,只要按字辈谱取名,就可保证同宗血脉的一气贯通,世系井然而不致紊乱。

所以,这套高度文化化的辈谱制度,是确保家族血缘秩序永不紊乱的重要方法。昔时家谱在编订字派之前,均有明确的诠释。譬如宁海各大家族字辈应该说是一部完整家谱不可或缺的部分,是一个家族的印记。其实字辈也算是一种比较随意的文学形式,它的随意性体现在,虽然有一定的格式但是不像律诗那样讲究严格的押韵,不像词曲那样必须套用现有的牌名。通过字辈可以把两个不认识的人团结到一块儿,可以使陌生人之间产生突如其来的亲切感。更能够增强各群体间的凝聚力,字辈作为姓氏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将它很好地继承和发扬下去。

作者简介

应可军

应可均 ,笔名筱瑛,曾用名应可军,浙江宁海人。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近代史史料学会会员、宁海县诗词楹联协会常务副会长、地名协会副秘书长、宁海县徐霞客研究会理事等。酷爱收藏宁海地方文献,被评为宁波市十佳藏书家庭”;走遍全县村落,考查风土人情,庋藏大量原始材料,又被评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普查先进个人首批浙江省民间文艺优秀人才宁波市十佳业余文保员”;其间,曾在《宁波日报》《宁波晚报》《宁海报》等刊物上发表过不少的史论作品,参与策划多种文化活动,编著多种有关宁海综合文献等。著有《宁海历史上今天》《宁海姓氏溯源》《宁海之最》《宁海古戏台》《宁海民政志》等著作。

□编辑:木子叶寒

□ 图片:李和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