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zzpyh 2019-06-29

往期精选

2019\06\29

见惯了山色空蒙、烟雨迷离的西湖,

忽然把一个狂风暴雨的西湖放到你眼前,

你还能心存诗意吗?

反正,苏东坡呵呵一笑:没问题!

公元1072年的六月二十七日,

时任杭州通判的苏轼在西湖边的望湖楼上喝酒,

醉后诗兴大发,一口气写下五首绝句,

是为《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

今天,我们重点来品读第一首: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首·其一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宋·苏轼

解析

六月二十七日,正值季夏,雨多半是一场过路的骤雨,来得疾,去得快,十分果断利落。

当时,苏轼还在小船上玩,忽然看到天边黑云滚滚,活像一瓶打翻了的墨汁,还没等他上岸,大雨就砸下来了。

“黑云翻墨”这个说法简直了,哪怕你眼前是赫赫炎炎的烈阳、万里无云的蓝天,也能顷刻间呈现出乌云翻涌的画面。而且,这是一个动态感非常强烈的画面,你能清楚地看到墨汁般的乌云渐渐向四周浸染的情景……

“白雨跳珠”也很形象,因为雨落得够急,雨点够大,看起来完全是白色的珍珠。“乱入船”的“乱”字,进一步将雨点飞溅的情景坐实,突出雨势之大。

另外,“白雨”与上句的“黑云”还有意无意地在色彩上形成对比,一明一暗,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苏轼正看得尽兴,忽然之间黑云就被大风吹散,雨戛然而止,天空也恢复平静。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这是暴风雨后的宁静美,与前二句又构成动静对比,画面感十足。

“水如天”,用字极平常,写景却极美,你仿佛能看到西湖水映天,天接水,水天相交融的情景;同时,你的心情也陡然转晴,眼睛为之一亮,精神为之一振。

望湖楼初名看经楼,宋时改为望湖楼,更因苏轼这首七绝而声名大振。到今天,望湖楼已成为品茶的绝好去处。假如有一天,你正与三两好友在望湖楼饮茶,忽然下了一场大雨,当别人指着西湖说“好美啊”的时候,你是不是可以吟一句“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然后在旁人艳羡的目光中,过一把诗人隐……

感谢你每天都“在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