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慧私家精英学堂
2010-09-26
所谓人生规划就是一个人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个人发展的志向,对自己未来的发展道路做出一种预先的策划和设计。人生规划包括:职业规划和学习规划。人生规划使我们在规划人生的同时可以更理性的思考自己的未来,初步尝试性的选择未来适合自己从事的职业,并从学生时代开始培养自己适应未来职业需要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人生规划可以帮助我们确定人生目标,制定行动的措施,增强责任感,增强学习的动力。
古人读书的目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显然是把品行教育放在首位,古人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进一步说明了古人没有把读书看的很重要,认为行为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如果一个人连基本行为和责任能力都没有,学习和读书就毫无必要了,即使读出来也是个废物。这其实是个基本的常识,可是,我们很多现代人,早就把这个基本常识忘掉了。特别是目前这个独身子女时代,很多自以为是的父母们,以无比的“爱心”“耐心”,以及超卓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刷新了一项项世界记录:例如大多数人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考个好大学,拿一张文凭,将来能够找个好工作。于是大家都一窝蜂地从幼儿园开始就托人找关系为孩子择校,节假日和周末则一窝蜂地报补习班,家庭教育也都是围着学校转,甚至还有许多家长为了所谓的学习连孩子人生最重要的能力——也就是自主管理“吃喝拉撒睡”的最基本的生活能力都被剥夺了,父母们很喜欢以“学习”为理由,“无私地”提供削弱自己孩子能力的服务,“帮助”孩子们丧失很多最基本的生活能力,让孩子们长大后成为一个无能也无趣,无助的社会成员,只不过是程度有所不同而已。
这样做的结果必然造成了很多大学生普遍缺乏生活能力,更有甚者,家长们需要在大学城租房子陪读,料理孩子的生活。还有的大学生上学仅仅一星期就退学了,因为无法适应“没有妈妈的日子”。还有学生不会剥鸡蛋壳,因为家里吃鸡蛋总是妈妈剥好的,从来没有见过这种“硬鸡蛋”,结果无法下口。前段时间某媒体报道:中国政法大学毕业生黄某,回福建找工作,结果因为出来得匆忙,手机忘了带,而且不小心买了前往南昌的火车票。来到南昌后,只剩几十元钱了。为了生存下来,到处找工作,但因为无法与人正面沟通,没找到工作。没有生活来源的黄某就在南昌流浪,因为天气炎热和食用了霉变食物,黄某倒在了站前西路与前进路交界处的人行道上,幸好路人发现报警被送往医院治疗,才幸免于难。这些人,不说指望他们“振兴中华”,能把自己管好就谢天谢地了……
请大家好想一想,我们在中学、大学学的绝大多数东西,除了当老师和搞科研外,在现实生活中是不是基本毫无用处?绝大多数过来人,都从心底里明白这一点:如果我们有一些有用的能力,都是在生活中、工作中磨练出来的。那我们为什么不让孩子早一点到生活中、到工作中磨炼?难道真的就因为中国没有好的教育,没有培养能力的教育,我们才不得不如此吗?
我们中国人一生中投入最大、做得最多的一件事、对我们一生最重要的一件事,却是一最恶之事!那就是我们接受的教育!它让我们在人生的最黄金期,近20年地忍受枯燥无聊、压力痛苦,一个漫长的痛苦的过程,结果是不但很多该学的东西没学到,时间浪费了,我们身上很多美好的东西还被扼杀,使我们没有能力适应社会,到社会上还要重新痛苦地学习适应。也许是人有个惯性,思维认识也有个惯性,因为二三十年前,大学生很少,虽然那时大学生也没什么真本事,但由于少,社会上有好岗位给他,那时大学文凭就相当于好工作、好未来,那时大家死读书还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现在情况完全变了,拿一个文凭也没有多大用,接受这种只为考试,只忙文凭的教育,只是在害孩子,为什么大家还要一个劲往火坑跳?
事实已经很清楚:现在和未来找工作,无非靠三者,关系(背景)、能力(素质)、文凭(证书),而这三者中,第一者最铁,几乎通吃。第二者也很铁,只要有能力,天下工作机会很多,创业机会也很多,一定会有办法、有机会生存与发展。只有第三者文凭,越来越淡化,越来越无足轻重。您只要想一想,假如你是一个老板,你是要一个有能力帮你干事挣钱的、文凭弱一些或没有什么文凭的人,还是要一个文凭很棒却没有能力的人?除非你是蠢货,否则一定是要有能力的人。
尽管有时文凭和能力成正比,但更多时候,并非如此。因为我们的教育,特点就是:让我们在为文凭奋斗的同时,付出的代价恰恰是:错过了锻炼能力的黄金时机。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关系靠背景的人毕竟只能是少数。对于绝大多数中下层的中国百姓来说,依然是遥不可及的。我当然只能是属于中国绝大多数中下层百姓中的一份子,虽然早过不惑之年,但依然穷困潦倒,一事无成,自然不可能提供给孩子什么关系或背景,因此、我不能随大流,必须要尽早树立:培养孩子能力至上的理念。
所以、我两孩子至从第一次摔跤后,每次都要求他们自己爬起来,我们夫妻从来不去扶他们;从他们能够稳定走路开始就很少抱他们,经常都是让他们和那些哥哥姐姐们(我们武术班和全托班的学生)一起玩;我们也从来不逼迫孩子吃饭,都是由他们自己决定吃多少;从小就带他们到菜市场买菜;告诉他们过马路要注意红绿灯;带他们亲近大自然,游遍了当地所有的风景名胜区;将教育融入生活,学会自己事情自己做。近几年我又带孩子四处游学和寻师访友,已经到过全国五分之一的省份。我们孩子因为没有进入体制学校,所以在体能,运动,饮食,学习能力,自学习惯方面都训练的比较成功,身体和大脑的协调性都很好。因为我们有专门做过这方面的研究和思考,根据大脑的发育原理,0—6岁幼儿的大脑,神经系统,心理发展和身体发育的过程,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说,一旦错过就无法补上这一课。
本人才疏学浅,能力有限,从来不认为自己的孩子教育得很成功,但是有两点我要特别说一下,这并不是要炫耀什么,而是为了说明问题:
一、我的孩子虽然没有进过学校,但是一直不缺玩伴,因为我除了做武术培训外还同时办了10年的学生(留守儿童)托管中心。孩子一出生就同这些小伙伴们吃喝拉撒睡都在一起,他们当中必然有很多问题孩子,可以说目前中小学生们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我孩子都见识过,但是因为我的管理得法,孩子具备了初步分辨是非和“出污泥而不染”的能力,所以那些独生子女们普遍存在的坏习惯,我孩子到现在为止一样都没有学会。
二、我孩子是从经典诵读和武术训练同步开始的,因此不但阅读能力(一个半月,阅读200万字的原版古典名著)和身体(很少生病)都很好。更难能可贵的是自制力和专注力也训练的不错,达到了“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的学习状态。即使在很吵闹的环境中也能比较静心的学习。
也许就是因为以上两点原因,到目前为止,我不满8周岁的儿子和刚满10周岁的女儿,都即将结束小学阶段学习,马上就要进入初中部分的学习了。我初步计划让他们在家学习到13岁为止,到了那个时候如果他们依然一如既往的喜欢学习,我会把他们送进体制学校,接受应试教育的热身。大约到14岁也许就能参加高考了,我准备让他们连续参加3年的高考。如果能够考上大学,就支持他们去读大学,让他们追求高一点,以便将来能够进个好单位,能为社会做些更大的贡献。(也许有人会问我,为什么不送孩子去国外上大学,因为根据我的能力是不可能达到这个经济水平的,这就要看他们自己的造化了,由他们自己的命运来决定)
如果他们到16岁时依然考不上大学,我就会同他们商量去学一项什么谋生的技能,掌握一技之长,到18岁时他们至少在经济上就能够真正的自立了。
如果到13岁时,在学业上不是很优秀,只是一般般的话,我就不会考虑让孩子进学校了(除非他们自己非常想进学校不可),即使是进了学校我也绝对不以学习成绩为核心,一定要以孩子的能力培养为重点。让孩子多读课外书,多思考,在生活中多给他布置各种越来越有挑战的任务,让他多交有价值的朋友,让他在暑期打工、挣钱,鼓励他有自己强烈的兴趣和方向,甚至可以让他成立小规模公司、实体,尽早做起来。
假如是像普通人那样,小学毕业后,一路中学大学,到大学毕业,10年时间,父母一般要准备约20万的投入,除非孩子在学业上很优秀,大多数情况是,你的20万花下去,可能什么结果也没有,只有个空文凭和一身无能,一片茫然。但如果你在孩子小学毕业时,即让他学手艺、打工,钻研某专业,渐渐自己创业,他有10年时间和20万资金,更大的可能是,10年之后,他已经是老板,或者是高级技工了,工作和收入一点也没有问题,这已经被大量事实证明。
我现在让女儿花大力气学声乐,太极和英语等(儿子还小,暂时只学武术,还没有确定培养方向),就有将来谋生的考虑。这些特长只要学好了一项,未来谋生,一点问题也没有。
我让孩子在家上学,一重视孩子眼下的快乐和健康成长(不会做无用功,没有那么多的作业),二重视能力(可以培养兴趣特长),三瞄准未来,适当考虑将来可能会上大学,但大学绝不是主要考虑。因此,我们学的很多东西,超越现有学校教育体系,直接与孩子未来的生存挂勾,直接与她一生的幸福联系。
还有一点我也要特别说明一下,假如我孩子将来要学技术,也绝对不会进什么技校之类的机构,我会让他们直接向一线技术人员拜师学艺,这样会少走很多弯路。如果确实需要证书时就让他们交钱去考就好了,现在这个社会没有能力只要花点钱都能买到证书或文凭,我们有了真才实学还怕花钱考(买)不到证书或文凭吗?
我今天向大家展示的是一个活生生的另类教育之路,目的是想告诉大家:另类教育之路其实可以有很多,其实可以很快乐很高效,另类其实不一定变态,真正变态的很可能就是我们现在的常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