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识与思维那个更重要?

 阳光满城6536 2019-06-29

  知识与思维那个更重要?怎么学习做一个真正的科学家?

                    ——今日学堂科学课《恐龙猎人》讲记

 

今日学堂张校长一直相信一个理念:一个人拥有良好思维的重要性远远胜过他拥有的知识。所以在学堂开设的各门课程中思维的培养最为关键,不管是大家已经看过的《资治通鉴》讲记、《余世维领导力》讲记,甚至是“知识性最强”的科学课也是如此。

目前传统学校仅仅把科学学习(数学、物理、化学及生物,乃至文科的地理)变成一种“做题”的“机械式劳动”,从目前大中小学的课本可以看出,编写教材的人抽离了科学与生活相关的“灵性”。而这些“灵性”的东西正是让一个人成为拥有丰富多彩生活的基础,从而导致目前国内大学里理工科学生成为只会“劳动”的“机器”,他们很多人思维缺乏活力,做事能力匮乏,生活幸福指数很低。我国中学生屡屡在世界科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金奖,但是为什么我国鲜见有真正贡献的科学家?更别论得诺贝尔奖?相反倒是大学里论文剽窃、科技立项作假层出不穷,比如曾经闹的沸沸扬扬的“龙芯”事件。所谓的“科学家”缺乏科学精神,只为了金钱在奔波忙碌。与我们毗邻的日本,到目前为止已经培养出了16位诺贝尔获奖者(大部分在物理、化学方面),在2008年在化学、物理学方面有三位日本人或日裔美国人获奖,与此同时,日本在通讯包括最前沿的光通讯、超级计算机研究、存储、半导体方面在世界遥遥领先,也正是因为这些基础,日本才诞生了像索尼、丰田、NEC等执世界产业之牛耳的著名公司。而我们国家呢?培养出了一台台像机器一样的工人,为全世界“默默无闻”打工。

科学训练一个人的理性思维,认识大自然与人类自身。一个真正的科学家从来都不会像国内看到的“机器式专家”,相反他们都是在思维、认知世界与自我达到了很高的层次,生活也幸福宁静。比如我们熟知的爱因斯坦就为人类的思维打开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维度,费米、费曼、卡尔萨根等一系列真正的科学家无一不是具有开放的探索心灵与良好的思维能力,从而为人类的科技进步做出了很大贡献。在我国曾经也有这样真正的科学家,比如钱学森老先生,比如从西南联大毕业的制造两弹一星的科学家们,翻看这些科学家的专家,我们会发现——他们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有着令人捧腹大笑、掩耳遐思的人生故事,启迪智慧,让我们对于科学“怦然心动”,同时可以学习他们追随内心、专注做事的优秀能力。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翻看《别闹了,费曼先生》(这是美国著名科学家费曼先生的自传)。    

正因为此,今日学堂立志培养一个完整的人,而非“机器”。只有一个完整的人才有可能成为真正的精英,那么,今日学堂是如何在科学课堂上培养孩子们的思维的呢?知识与思维到底哪个更重要?什么是真正的科学家和真正的科学精神?科学仅仅是用来解题或者炫耀自己拥有知识的聪明吗?它与人生究竟有何关联?

我们以学堂新生的科学课《恐龙猎人》为范例来回答上面这些问题,大家也用“科学精神”分析下是不是真的有道理。

开始上课了,老师拿出了国家地理的碟子,放开后大家开始吵闹:我要看这个,他要看这个。

师:你们真的觉得看哪个很重要吗?

大家很奇怪:当然了,看自己最喜欢的,多好玩啊?!

师:真的吗?如果真的如此的话,张校长为什么给大家看《孔子》,难道张校长他喜欢看《孔子》这部电影吗?

大家都知道张校长讲的时候大部分是在批判,而且只看了一半。这下明白原来也可以看自己“不喜欢”的。

师:大家很看重所要看的“内容”,但大家可能想不到的是——内容其实是最不主要的!

大家都很惊讶:啊?!

师:难道大家没有发现吗——张校长可以从他喜欢的电影里面比如《地球公民》给大家讲出道理,同时又从他不怎么喜欢的《孔子》里面给大家讲出道理,为什么呢?

小瑾:因为张校长比我们看的好,动脑子。

师:对了,关键就在这里——重要不是看什么,而是你怎么去看,是不是用脑子去看,而不是傻呼呼地看。在我们的课堂上,我是要提问的,如果你不动脑子思考回答我的问题,那么我就得请你出去了,因为你看跟不看一个效果,对吧?

大家不好意思的笑笑。

师:好,现在我们开始看《恐龙猎人》。

影片开始播放——八千万年前恐龙统治的世界遭受巨变,沙漠风暴席卷而来,所有生物都被活活掩埋,画面显示出恐龙灭亡的情景。

师:好,我的问题来了。

大家很奇怪,才刚刚开始看怎么就有问题了?

师:大家知道恐龙在地球上生活了多少年吗?

小颖说几亿年,小瑾说几十个世纪,小如说一亿多年,小毅说很长时间。

师:具体的时间我也忘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它生存了至少上亿年。那么我们来想想一下哦,我们五个就是当时快被沙尘暴灭亡的恐龙,我们世世代代在地球上已经生存了上亿年了,有一天,我突然跑过来告诉你们——大家要注意了,我们可能面临灭亡的危机。你们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小如恐龙你先说吧。

大家被老师逗了一下,小如说:怎么可能呢?胡说八道。

师:那你怎么知道不可能,你看后来不就是灭亡了吗?

小如不语。

小瑾说:我会准备逃生,找到安全的地方。

小颖说:我也会赶紧准备逃生,免得死亡。

小毅说:我跟他们俩差不多。

师:你们的回答可以分为两组,一个完全不相信,一个完全相信。看起来截然相反的答案,骨子里的思维模式是一样的,那就是——不动脑子,接受现成答案。先说小如,你怎么知道不可能发生呢?因为之前没有发生,对吧?

小如点点头。

师:以前很久没有发生所以不可能发生,对吗?

小如仔细想了会,摇摇头,说:可能性还是有那么一点。

师:好,你现在又承认有可能性了。再说你们三个,你们看我说小如说的不对,就认定一定会发生,对吗?

大家点点头。

师:那为什么呢?因为老师要这个答案,还是我这个大恐龙说的话,你们觉得就是答案?

大家不好意思笑笑,说两个都有。

师:你们看,找到答案不一定管用哦,我们的课堂上不需要答案,而是要去思考、探讨可能性、研究为什么。小如的回答是很多人的答案,因为他们不承认“anything is possible,就是事物有各种各样的可能性,所以就封闭了自己的内心。另外,你们还记得我们科学精神里面对别人说的话或者资料的基本态度是什么吗?

小瑾:是怀疑。

师:对了,就是怀疑。对于任何人说的话,你们都要动脑子去思考下——这是不是有可能?为什么有可能?要不然你们的脑子就变成了一个放着一些乱七八糟东西的大仓库,这样的脑袋能够出来什么东西呢?如果你们怀疑了我这个大恐龙说的话之后,你们会去做什么?

大家:去分析推测,搜集资料,看你说的究竟对不对。

师:很好,这也就是我们基本的科学精神——话语不可信,但要相信这种可能性存在,同时要去怀疑,探究为什么,然后用事实来验证。这样一个人既不会盲目地找之前存在的答案而不相信一个可能的事实,也不会没脑子的全盘接受别人提供的答案。明白了吧?

大家点点头。

师:那好,我提另外一个类似的情况,我们现在不是恐龙了,就是生活在现在的活生生的人。有一天,我来告诉你们——我们的地球在2012年可能有大灾难,我们可能会灭亡的。你们会怎么办?

大家说:去仔细研究看你说得是不是真的,然后再做准备。

师:很好,那么估计还有很多人没上我们的课,他们跟小如一样是不相信这种可能性的,但你们现在相信这种可能性存在,而且不盲目相信而仔细调研。你们觉得这两种态度会导致怎样的后果?

小谨:第一种人就是发生了时候手慌脚乱;第二种人就不会,他已经做了准备。

小颖:第一种人不会做准备,发生了很害怕;第二种人不仅自己知道怎么做还能帮助别人。

小毅:我跟他们俩差不多。

小如:我觉得第一种人有两个可能性——发生了,他就会慌作一团不知道怎么办,没有发生,他就会沾沾自喜‘看,我没相信你的话,我是对的吧?’第二种人也是两种可能性——发生了,他不会慌作一团。没发生,他可能会后悔,白忙活了。

师:小瑾、小颖你们俩的思维很单一,只考虑了发生的情况,小如就很好考虑很周到,但第二种人的第二个可能性真如你所讲吗?你想想一个不封闭自己内心对事实的发生抱有可能性的人会在没发生后就认定之后不会发生了吗?

小如突然意识到自己还是在用抗拒这种可能性的思维在理解,不好意思的说:不会。

师:那么他们会怎么做呢?

小如:他们会继续持有这种可能性,不会后悔自己白忙活了,也不会盲目乐观没发生。

师:的确如此。你们可以看到:不管2012事件是否发生,一个真正有科学精神的人都会很平静的面对这种可能性,并去认真调查研究。我想他在灾难来临时一定会很镇静,没有发生也会继续关注,去思考——为什么它有可能发生,到底我们做错了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去调整?对吧?

大家点点头。

师:那么你们到底想做那种人呢?仔细考虑下吧。小毅,我来说你的问题。为什么你跟别人答案一样呢?

小毅挠挠头:就是一样。

师:那么以后是不是意味着他们几个吃了饭,你就不用吃了,也饱了?

小毅说当然不是,争辩道:老师我是最后一个发言。

师:哦?如果你有答案,为什么不第一个举手呢?

小毅不说话,不好意思地看着老师。

师:我之前已经讲过了,如果你再不思考,我就要请你出去了哦。

小毅点点头。

《恐龙猎人》继续播放,影片介绍到科学家利用恐龙化石来了解和探索恐龙曾经的生活状态。在这些当中,最有有意思的是一种名叫偷蛋恐龙的,一群勇敢的探索队深入荒芜人烟的地方准备去调查研究它的化石。

师:大家刚刚看了这些科学家要去调查什么恐龙化石?

大家纷纷喊道:偷蛋恐龙。

师:那你们说说什么是“偷蛋恐龙”呢?

大家:就是会偷别人蛋的恐龙。

师:好,你们可以猜想,但究竟是不是,我也不知道,后面看吧。那么这些科学家为什么要去探索偷蛋恐龙的奥秘呢?

小如:老师我觉得有两种可能。第一是他们想去看看恐龙怎么死亡的,第二是他们找到了后可以告诉别人,这样就觉得自己很聪明。

小瑾:他们应该很好奇。

小颖:就是看看恐龙怎么死的,然后为人类灭亡做准备。

师:你还停留在我刚才那个问题中,这些人调查就是为了人类灭亡做准备?思想跑哪去了?

小颖挠挠头,集中精力想老师说的问题。

小毅:为了研究偷蛋恐龙怎么偷蛋。

师:真的吗?研究恐龙怎么偷蛋,难道这些科学家也要去偷蛋?

大家哄堂大笑起来,小毅不好意思地挠挠头。

师:小毅你开始动脑子了,但是还在乱动,说话要有根据。小如说的这是要显摆自己的聪明,真的吗?到底为什么呢?我先不告诉你们,看看影片再说。

影片继续播放到几位科学家在讲述他们调查的目的。其中一位科学家讲道:这对我意义重大,我对这充满感情。因为我无法理解这部分的历史为何在人类的经验中显得微不足道。你能否想象生活在二十世纪末(影片拍摄时间)却不知道生物绝迹确实发生过。

另一位科学家讲道:发现本身就很具有意义,我们找到的每片遗骸说明了八千万年前的世界,这真是太棒了!我认为了解地球的过去及他的经历,让我们更加珍惜自己的存在。

师:好了,你们看到答案了。你们想为什么我刚才问“为什么他们要去探索偷蛋恐龙的奥秘”这个问题?

大家一愣,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师:不知道没有关系,我来告诉你们。因为一个思维正常的人做事一定是有原因和目的,你们也看到了这些科学家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说明他们思维很正常。不像你们,说话、做事很多时候都不知道为什么说,为什么做,要达成什么目的,这其实就是糊涂蛋的行为。所以你们以后想怎么说话做事,看着办吧。

大家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

师:你们现在看到答案了。刚才小瑾的回答跟他们比较匹配,因为他们好奇,内心想去探索,这对他们来说非常有意思。并不是小如说的为了显摆自己的聪明,这是有些自以为是的人的做法。但真正的科学家不关注别人怎么看自己,而是关注自己内心向往的奥秘。这些科学家想就此达到自己探索的一些目的——不管是挖掘历史还是让我们更珍惜自己的存在。那么你们想想这样的人做事情是不是很有动力?

大家说是。

师:为什么呢?

大家:因为这是他们内心喜欢的事情。

师:说得很好,我们继续看。

影片继续播放:科学家准备远征戈壁,此地了无人烟与生机,五十万平方英里全是尘土、树与红石岩壁。画面定格到这样荒凉的场面,老师停下来问道:我们来想象一下哈,如果把你们四个放到这荒无人烟的地方?你们有何感受?

小瑾:感觉害怕,想逃离这个地方。

小如:很恐惧,可能会有一些好奇,但是还是想早点离开。

小颖:无聊,不想呆。

小毅:就是……就是……就是……,那个……

师:你的废话怎么这么多?讲了这么多“就是”,语言的迟钝显示出你思维的迟钝,能切入正题吗?

小毅不好意思,但还是忍不住讲了几个就是和那个,然后开始讲:这么荒凉的地方,担心没有水,没有吃的,还可能有危险动物,又不好玩,想早点离开。

师:好,你们的感觉,就是恐惧、无聊、想逃离,为什么呢?小毅讲出了答案——因为你们觉得不好玩,没有你们能够投入精力与热情做的事情,对吧?

大家点点头表示赞同。

师:那么我们来看这些科学家是如何呢?

影片继续放出下面一句话:但它却是古生物学家的天堂。

大家有点惊讶,老师问道:哦,为什么你们感觉恐惧、无聊、想逃离的地狱,古生物学家却认为这是天堂呢?

小瑾:因为这是他们最喜欢做的事情。

小颖:因为这边有可能挖掘出恐龙化石。

师:那他们就不担心自然条件恶劣吗?

小瑾:担心是担心,但是相比他们要做的事情就不大重要了。

师:讲得很好。我来告诉你们一个秘密哦。

大家都凑过头来,很想知道老师想告诉什么秘密。

师:一个真正找到自己内心想做事情的人,就像这群科学家一样,即使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仍然会坚持自己的梦想,在你们几个看来简直就是地狱的地方,他们却觉得是天堂。

同样的在我们这个社会上,找到自己内心想做事情的人,都会生活在天堂里,而那些没有找到的人呢?他们就跟你们刚才要投放到荒无人烟的地方一样的感觉,他们会说——我没办法啊,因为我要生活,我要赚钱,所以我找不到自己真心想做的事情或者不敢去做。但真的这样吗?你们看这些科学家从美国大老远地跑到蒙古,我想他们的钱肯定不是自己的吧?

小如说:国家支持他们的。

师:为什么国家支持他们呢?

小如:因为他们做的事情有好处。

师:对了,这些科学家他们首先关注不是怎么去搞钱,而是探索奥秘,一方面他们满足了自己内心的好奇心,做得很有动力;另一方面,如果他们做得事情将对人类非常有意义,比如发现恐龙这样的物种都会灭绝,让我们珍惜自己的存在。他们没有关注钱,但是就有其他人来支持他们做自己内心最想做的事情。国外有很多这样的基金会,专门支持有想法的人,即使是最奇怪的想法。比如就有基金会拨一大笔款支持某些想听外星人说话的科学家,即是他们的投资毫无结果也不会抱怨。因为他们关注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而这里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科学家的热情和探索的精神。因为他们的这种科学探索的精神,给予了这个社会非常有价值的东西----热情和创造。然后自然会获得各种社会力量的支持。对吗?

大家点点头。

师:但相反地是,我们国家有很多所谓的“科学家”,他们并不关心自己内心想要探讨什么奥秘,能为这个社会提供什么有价值的东西,而只想着搞钱,到了最后,给他们的钱也只能变成一堆废纸,因为大家都去搞钱了,没有什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了,钱就什么都买不到了。

大家笑了起来。

师:这两种人,你们要做哪一种呢?

大家表示要第一种。

师:好,既然要做第一种,那就先去弄明白,自己内心真的想去做什么,以及你弄明白了以后有没有勇气去抉择做它。继续看吧。

影片继续放映到1922年曾经一个到达蒙古恐龙现场的科学家查易罗德曼喝水,喝水后他面对镜头露出灿烂的笑容。

师:大家感觉这个人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心情怎么样?

大家:很开心。

师:对的,这就是他生活在天堂的最好证明。

画面继续播放到这个科学家一行细心工作的场景:他用十字镐恐龙化石,态度非常认真投入,随行同伴也用刷子小心翼翼的刷着。

师:大家看看这些人的态度和动作,看看你们做事的时候是不是有这样的态度和动作。他们为什么这么投入认真呢?

大家不假思索地说道:因为他们喜欢这件事。

师:说的很对,就跟你们有的人喜欢玩篮球一样,这些科学家看起来根本就不像在工作,而是在玩,在享受,对吗?

大家看着画面都点头表示同意。

影片继续播放说:这个科学家发现了最大的恐龙遗骸骨,收集了丰富的恐龙化石,并且建立了内容丰富的影片库。

师:大家看到这说明了什么?

小瑾:他们的成果非常好。

师:你们想象一下,一个做自己内心想去做的事情的人,在过程中那个又非常的投入专注,他做事成果很好是不是理所当然、水到渠成呢?

大家表示赞同。

师;相反,一个没有去做内心真正想做事情的人,在过程中又不投入专注,他做事的成果能好吗?

大家摇摇头。

师:大家现在可以明白,为什么我们社会有这么多没品质甚至假的东西了吧。

大家点点头。

师:那你们将来你们是愿意给这个社会贡献有品质的东西还是没品质的东西?

大家一起说当然要贡献有品质的东西。

师:好,既然想这么做,那就认真去想怎么去做吧。我们继续看。

影片接着讲述道,如果从恐龙出现到现在算是一天的时间,午夜时,恐龙首度漫步在地球上,中午时,快速蔓延。到了下午五点开始灭种,物换星移,第一位现代人在第二个午夜前一分半种后才出现,而我们所记录的历史,只占三秒半的时间。

老师停下来问道:这个说明了什么?

小瑾:说明我们人类生存的时间,相对于恐龙的时代来说太短了。

小如:恐龙都灭绝了,何况我们人类呢?

师:说的很好,这个提醒我们人类千万不要自大哦,恐龙统治地球这么长时间,都避免不了“玩完”的命运,何况我们人类?

电影继续播放说,恐龙从两亿三千万年前出现,到七千五百万年开始灭亡。

师:好了,我们开始的答案已经出来了,你们算算就明白恐龙生存了大概多少年。继续看吧。

电影继续放映到当代这批科学家已经开始登上旅途,一行很多车辆在戈壁滩上因为道路不好而缓慢爬行,艰难的道路即使是现代吉普车也经不起戈壁大沙漠的折磨。

师:这个画面告诉我们什么呢?

大家说:道路很难走,科学家面临很多困难。

师:你们说了一个事实,的确如此,但不仅如此。这个画面告诉我们:我们人类看起来很厉害了,已经发明了吉普车,但是同大自然最普通最一般的艰难道路相比还是不堪一击。所以在大自然面前,我们应该保持一个谦恭的心态,不要以为自己有了文明就很了不起。这还是最基本的道路艰难,你们看过的洪水、飓风、火山爆发,就更不用说了,大自然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对吗?

大家点点头。

画面继续播放科学家的车队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许多车辆抛锚,而且不知道问题在哪里。

师:好,如果是你们,碰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

大家都说要逃走,小毅没有发表意见。老师问道:小毅你呢?

小毅:也跟他们一样。

师:你们不都很想都一个成功者吗?你们知道一个成功者是如何做的吗?

小毅:一个成功者做成功的事情。

师:你这是废话。他为什么能做成功的事?如何去做?

小毅不语。

师:我来告诉你吧。一个成功的人,首先他能或者敢去想别人想不到的事情,其次他能去做别人做不到的事情,最后他还能去做别人根本连想都想不到的事情。如果你发现你跟你周围90%的人想法、做法都差不多,那你就别想做个成功者了。特别是小毅你,要是你整天都跟别人答案一样,你就不可能成为一个成功者,只能当个忠实的追随者,你说我说得对吗?

小毅点点头。

影片继续播放到这些科学家总共抛锚了十二次,最后的情况非常严重,一些车都不能走了。

大家感到非常吃惊:竟然抛锚了十二次。

师:如果是你们,你们会在第几次抛锚的时候逃跑?

小瑾:三次吧。

小如:五次吧。

小颖:可能就二次。

师笑着对小毅说:我看你是一次就得往回撤吧?

小毅:不是,老师,最最起码也得四五次吧。

师:呵呵,一看你们现在就当不了真正科学家。你们知道爱迪生发明电灯试验灯丝多少次吗?

大家说一千多次。

师:那你们知道自己为什么目前当不了爱迪生了吧?

小瑾:因为我们没有他承受失败的能力。

师:那大家看这些科学家面对十二次抛锚最后有些车都不能走了,他们是怎么做的。

影片播放到这些科学家做了一个决定:弃车,继续前进。而且神态很轻松自如。

师:他们怎么做的?

大家齐声说:弃车。

师:哦,为什么你们没有看到后面的“继续前进”呢?这个更关键哦。他们的表情为什么这么轻松自如呢?

大家说:他们不怕困难。

师:是的,一个有魄力去做内心真正向往的事情的人是不畏困难的。你们以后做事情也一样会碰到很多“抛锚”的时机,看你们会在第几次退缩还是会继续坚持,自己认真去想吧。好了,时间差不多了,我问大家一个问题——为什么你们自己来看《国家地理》,就没有提出像样的问题?为什么我看了,就能提出这样的问题?大家可能以为我准备了,顺便说一下,今天我们出去给山区孩子们送完书包回来我没做任何准备,这个片子我也是第一次看。

大家觉得很惊讶。

师:为什么呢?

小瑾:因为我们只在看一个现象,而老师在想背后为什么是这样。

小颖:老师在动脑,我们没有动脑。

师:大家都说的不错,那么我来教你们几点:第一 不要傻傻地看热闹,而要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每一个现象背后的原因。

第二,要去体会里面科学家为什么去做一件事情,学习他们是怎么做事的。

第三,对于信息要非常敏感,注意前后的联系。不要光去关注什么“破”知识,我加一个“破”并不是说知识不重要,而是相比较你们思维的锻炼它比较“破”,如同我们前面讲得,内容更替,良好的思维照样可以学到东西。好了,我们准备下课了。

小颖看到碟机的放映时间,惊讶地说:老师,我们才看了16分钟!

师:哦,那你们觉得这节课收获怎么样?

小颖和大家说道:很充实。

师:这就对了,真正重要的其实不是看什么知识,而是你怎么看。我讲的东西影片里面有吗?没有。但没有我又怎么能讲出来呢?它又有,看你怎么去用脑子看了。下课吧。

大家纷纷感叹时间过得真快,意犹未尽地结束了一个半小时的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