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京博国学(ID:jingboguoxue) 主播 | 阿成 父爱如山,父爱不可缺少,也不容易被替代。 父爱充裕的孩子,男孩的性格踏实稳定,女孩的性格热情开朗。 父德如海,父亲的品德有多高尚,孩子的格局就有多大。 古人说,“养不教,父之过”,父亲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亲的德行与智慧,是给孩子最好的资产。 家之信仰 家是中国人真正的信仰,传统家训的核心内容是教子与治家。 父教,最重要的是给孩子一个对家的信仰,给孩子安全与温暖。 古代的父教虽然以“严”为主,但是“严”并非冷淡、无情、不关注,父教还要有“慈”,《大学》里说,“为人父止于慈”。 父亲这个角色,对于家庭的意义,绝不仅仅是赚钱养家而已,对孩子来说,父亲是人生价值观的传承者,是学习的榜样。 过去有一句话,“名父之子多败德”,这是因为成功人士要忙于事业,无暇耐心教育孩子。 父亲应该更多地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来,没有非去不可的饭局,只有瞬间长大的娃儿; 钱可以慢慢挣,孩子的教育却不是只靠金钱就能换来的。 富可敌国的李嘉诚,一开始就在家里立下规矩:无论工作多忙,每个星期一晚上,一家人一起吃饭。 这就是给孩子做出表率,家是信仰,家是最重要的,一家人一起吃饭是很必要的。 首要做人 父教,首先是教孩子做人。做人不行,一切都谈不上;会做人了,自然就能做事。 清代郑板桥,52岁才有了一个儿子,当然是非常疼爱,但是他认为要正确地爱,不能溺爱,也就是爱之以“道”。 这个“道”是什么呢? 郑板桥说:“读书中举,中进士做官,此是小事,第一要明理做个好人。” 当今那些只关注孩子能否上个好大学,找份好工作的父亲,不妨听听蔡元培的一句话,“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而是健全的人格修养!” 吃苦耐劳 抗日名将傅作义,从小家境贫寒。他的父亲,早年是依靠背人渡河来挣钱。 傅作义在陆军中学读书时,有一年因为不注意节省,花完了生活费,只好向同学借了20两银子。 放寒假回家,傅作义对父亲说了借钱的事,父亲并没有责怪他,而是把他带到黄河边,父子二人脱掉衣服跳入冰冷的河水。 回复【早安】送你一张专属祝福卡片 傅作义冻得瑟瑟发抖,父亲漫不经心地说:
傅作义顿时羞愧难当。返回学校时,父亲给了他足够的学费和生活费,又另外给他20两银子还债。 尽管傅作义后来青云直上,但是一生崇尚简朴,人称“布衣将军”。 晚年谈到父亲,傅作义说:
“惯子如杀子”,孩子终究要长大,要脱离父母自己去奋斗、去生存,古人说,“留物与儿孙,未必黄金美玉;立世靠自己,定当品高学优”。 郑板桥给儿子的遗言是,“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是好汉”。 国画大师傅抱石对上大学的女儿说:
古人说:“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在安逸的日子里不忘以处危境之心警戒自己,在富足的时候不忘以俭朴之心戒除过多的欲望,这也是从古到今父教的主要内容:谨慎自律。 曾国藩曾经说,越是富家儿孙,越是官宦子弟,越要自律,在物质生活上主动跟贫寒之士一样,这样的孩子将来才有可能成大器。 创造了“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奇迹的梁启超,一直教育孩子要敢于吃苦冒险,不可贪图享乐。 儿子梁思成和儿媳林徽因学成回国,可以去清华大学或者东北大学任职,梁启超认为,清华大学虽然舒适,但却是“温柔乡”,人际关系也复杂,容易消磨人的意志,而东北大学虽然艰苦,但是人际关系简单,可以开辟新路。 结果去了东北大学的梁思成,很快大展宏图,在那里创立了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第一个建筑学系。
都说钱钟书是国学大师,其实,他的父亲钱基博才是真正的国学大师,而且品行端正。 1929年,钱钟书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钱基博写信给儿子说,做一个仁人君子,比做一个名士更有价值。 回复【早安】送你一张专属祝福卡片 后来,钱基博又写信说:
钱基博还说,希望儿子能“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希望儿子能成为诸葛亮、陶渊明,而不愿意儿子成为胡适、徐志摩。
曾国藩在家书中对儿子说:
曾国藩的父教,简单说就是,凡事坚持到底,而他的一生,也是这么做的,早起、静坐、读书、修身,坚持了几十年。
西汉东方朔教导儿子说,“明者处事,莫尚于中,优哉游哉,与道相从”,意思是说,智慧的人在这世上,崇尚中道,不走极端,悠游度世,红尘潇洒。 东方朔是幽默滑稽大师,给后人留下了一些段子。 他是一个大隐士,但不隐于山林而隐于朝廷,他也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做到这一点,生活无忧,逍遥世间。
画家丰子恺有七个子女,他认为童年是人生的黄金时代,极力反对把孩子培养成“小大人”,最大的希望就是子女们快乐就好。 女儿丰一吟说:
丰一吟读完初一,不想读了,丰子恺就送她去学美术。 回复【早安】送你一张专属祝福卡片 但是丰一吟没有什么兴趣,逃课去学唱京剧,丰子恺也没有怪她,还去看她的京剧表演。 国学大师梁漱溟对两个儿子也是“信任且放任”的,有一次长子梁培宽考了59分,内心忐忑地拿着学校要求补考的通知给父亲看。 梁漱溟只看了一眼,又还给了儿子。 梁培宽后来明白了父亲的用意,“自己的事情自己负责”。
望子成龙是人之常情,但是强求也没有必要,做一个平凡人也有平凡人的快乐。 苏东坡就不是望子成龙,相反,他希望自己的儿子不要太优秀,平安就好。 苏东坡在小儿子出生三天时,按风俗给他洗澡,写了一首《洗儿诗》:
鲁迅在遗嘱中说:
儿子周海婴后来成为无线电专家,一生“做一个实实在在的普通人”。 - End - 作者 京博国学(ID:jingboguoxue),最有格调的国学微刊。 京博国学(ID:jingboguoxue),最有格调的国学微刊。有书经授权发布,转载请联系作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