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适合家长会播放的短片,用生动的画面替代呆板的说教,就从这里开始!

 时光清浅yorel0 2019-06-29
新学期已然开始,老师们有很多话想要对家长说,家长也有很多问题想要问老师。不过这次,是不是可以换个方式开家长会?用那些或令人沉思、或给人启迪的短片来替代长篇大论。千言万语,老师最想对家长说的,都在这些生动的画面里。


请耐心地告诉孩子“试一试”

老师,学校都教点啥?

老师,孩子怎么每天在瞎玩?

老师,这次考试成绩怎么下降了?

是不是经常遇到家长这么问?那么,每一位学生在学校的状态老师该从何处讲起?又如何能够与家长分享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不断探索、学会自己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如果,再要开这样的家长会,试着播放下面两则短片吧。然后让家长自己说说,他们看到了什么。


01

用菠萝教给女儿受用不尽的事

一对相依为命在街边贩卖水果为生的泰国母女,妈妈没有上过学。一天,小女孩羡慕地看着不远处兴高采烈地吃着冰棒的同学。妈妈看在眼里,将菠萝切成冰棒的形状,又冻在冰块里给女儿做了菠萝冰棒。

女儿开心地吃着,突然说了一句:“太好吃了,妈妈我们应该把它卖出去。”

故事从这里开始了,小女孩拿起菠萝冰棒去大街上叫卖起来,可是却根本没有人买。

“妈妈,为什么没有人买呢?”

“那你就该去菜市场,看看其他人是怎么卖东西的。”

小女孩从菜市场回来,若有所悟,改变了售卖方式……

妈妈微笑地在一边看着女儿所做的一切,“看到她从实践中学习,我很开心,自己试着解决问题,哪天要是我不在她身边,我相信,她也会很好。”

这则短片是泰国电信AIS的宣传片,由真人故事改编,片中的小女孩获得奖学金上了泰国最好的大学之一,并于2013年顺利完成了本科学业



02

用豆芽教给女儿终生受益的事

故事说的还是那对泰国母女。

“妈妈,豆芽菜怎么卖得这么好?”

“因为这里只有一处摊位卖豆芽。”

“我们也能种豆芽、卖豆芽吗?”

“嗯,我们来试试吧”

可是,豆芽被晒死了。

“没关系,我们可以再试试。”

母女找到种豆芽的书,学着书里的方法再一次种豆芽。

“这次可以了吗,妈妈?”

“我们试试吧。”

可是,豆芽这次又被淹死了。

一个下雨天给了妈妈灵感,母女一起合作制成了一个洒水器。

“这次能行了吧,妈妈。”

“我们试试吧。”

最后,豆芽菜当然茁壮成长啦。

“现在,我们再试试其他东西吧。”

“我们来试试吧,妈妈。”

“妈妈说的‘我们来试试’就像神奇的肥料,养育着我的好奇心,帮我的‘知识之树’枝繁叶茂。”

片中的小女孩获得奖学金上了泰国最好的大学之一,并于2013年顺利完成了本科学业,现于瑞典从事研究工作。



别轻易否定孩子的做法

老师,孩子画得这么乱,什么时候才能画得更像

一些?

老师, 这个孩子肯定做不了!

老师,孩子在瞎弄,你管管他。

我们这些受过专业教育和专业训练的人比之普通的父母会有什么不同呢?背得出更多的教育理论?知道更多玄乎的名词概念?也对,因为这些专业知识和长期观察的积累会让我们比父母在看待儿童时更客观、更宽容也更有耐心。


因为我们知道孩子这样的表现是多么正常,而有些时候他们的潜力是会多出乎成人的期待和想象。我们也知道成人永远无法懂得孩子的世界。因为他们就是一个谜,除非你蹲下身子,靠近他们,耐心地听他们说,即使这样也许你才仅仅一只脚踏进他们的世界。

让家长看看这么一则短片,试着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让他们保持着自由与纯真;相信他们,而不是急于让孩子进入成人能够理解的世界。


03

大人的偏见,小孩的噩梦

“今天大家可以想画什么就画什么。”老师说。孩子们都开心地画起来。

很快,老师发现了一个“不正常”的小男孩,他在一张张画纸上涂满黑色,一双小手根本停不下来,即使回到家后也一样在一张张纸上涂满黑色。

老师告诉了家长,家长告诉了医生,孩子被带离了学校、教室,关进了病房。

突然,老师似乎发现了什么,一群大人在宽大的场地上把孩子的画一一铺开、拼起来,另一边孩子也终于画完了最后一幅,停下了手……

短片的最后出现一句话:

How can you encourage a child?

Use your imagination(怎么鼓励孩子?用你的想象力)


可在网络上搜索视频名称“children see children do”或输入网址http://v.qq.com/boke/page/g/0/l/g0159cbzxql.html 找到该视频


请放下手机,把时间留给孩子

老师,怎么又要捡树叶做东西?好麻烦!

老师,把孩子送进学校就交给你们教育了,怎么

什么让家长来呀。

家校共育的本质当然不是要把家长变成老师的帮工、材料提供商,而是希望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时期,让家长正确地参与其中。毕竟,家庭才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的爱与陪伴是任何人、任何学校也无法比拟的。

学校的某些“家庭作业”并不是评比谁做得最好最美,而是让家长和孩子在一起完成一件任务、花时间待在一起,这个相互陪伴的过程才是最有价值的。而这个陪伴过程会带给孩子什么,带给家长什么?让家长看一看下面的短片自己体会吧。


04

用番茄讲述陪伴的真谛

印度的一个三口之家,妈妈在用笔记本工作,爸爸在用手机聊天,小男孩呢,看着大屏幕打游戏。妈妈把游戏机收走了,孩子玩起了IPAD,妈妈又把IPAD收走了。突然,孩子一下子站起来,走到妈妈身边,把她正在工作的笔记本用力地合起来,眼神狠狠地盯着妈妈,也吓坏了还在打电话的爸爸。

孩子一个人出门待了一会儿,在街边正看到有人在种番茄,一个人闷声不响地回到家,不知道从哪儿挖出番茄的种子,在阳台上操作花盆/泥土,也种下番茄种子。妈妈一直默默地看着这一切,并不和孩子说话,只是学着他的样子操弄起花盆种下种子。

于是,阳台上出现了三个花盆,分别贴着妈妈/爸爸和孩子的标签,大家还是相互不说话,似乎较着劲儿照顾着自己的那盆。妈妈的种子先发芽了,孩子一身不吭,时刻关注着自己的盆儿,学着妈妈的样子给花盆浇水。终于有一天,孩子花盆里的种子发芽了,孩子露出了难得的微笑。从那天以后,孩子去哪里都要带着那盆种子,即使是三口之家出门玩耍/踢球时,三个人待在一起的时间也越来越多。

一天早上,妈妈突然发现自己花盆里长出的小番茄成熟变红了,而孩子种下的小番茄还是青色的。妈妈想了想,做了一件事。一会儿之后,孩子睡醒了,在妈妈漫不经心的注视下又例行来看小番茄,令人惊奇的事情发生了……

虽然这是一则印度的番茄酱广告,但是短片中的番茄我们可以读出很深的象征意义……


可在网络上搜索视频名称“印度妈妈用番茄讲述陪伴的真谛”或输入网址http://v.qq.com/boke/page/c/0/n/c01552poq2n.html 找到该视频


你就是孩子的未来模样……
家长,请你不要在孩子面前这样做!

哎呀,没关系,小孩子还小,又不懂的!

老师们最头疼什么?学校里教的行为规范和处事方式被家庭打乱。孩子们知道了可以老师面前一套、家里一套;知道了这个世界上被教授的做人道理不是一定要被实施的,它们可以只存在嘴巴上、口号里。

家校共育的实质是要在孩子面前统一教育观念和行为,让孩子在学校里的8小时以及家庭时间里都受到同样的正面影响,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将自己的处事行为、价值判断巩固下来成为坚守的习惯。


05

children see children do

这则公益短片的制作方是澳大利亚国家防止虐待和忽视儿童协会,在国外一经播出就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在国内网络上流传的时候,被起过另一个名字“一段59秒的短视频让亿万家长汗颜”,可见这则短片给人带来的冲击和震撼。

在短片中,我们会发现儿童是如何跟随着成人、模仿着他们的行为和习惯的。最初的模仿是无害的,打电话、步行穿过城市广场,使用公用电话、等地铁。

当背景中的歌声响起,成人行为的不良影响在孩子身上逐渐体现:自动扶梯上,一个小女孩在模仿一个女人的吸烟行为;一个男孩跟着一个成年男子不小心撞到了一位母亲,然后从她身边熟视无睹地走开。然后出现了随手扔垃圾、醉酒呕吐,驾驶车辆时谩骂,乃至对他人爆粗口、实施家庭暴力的场景。成人的行为越来越升级和无序,而镜头捕捉到的他们身边孩子的表现也越来越令人心惊。

短片最后,出现文字“children see children do,make your influence positive”(孩子在看着,孩子会去做,请你给出积极的影响)



06

世界上最严重的洗脑

这是“children see children do”的中国版本,出镜的是中国的场景/中国的家长/中国的孩子,能够带来更加感同身受的体验。

这则短片有4分31秒,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讲述了几个父亲分别带着儿子在公共场合时所发生的不文明行为,比如电梯里吸烟、乱扔垃圾、在餐厅大声斥责服务员、闯红灯过马路等。而在大人做出这些不文明的行为后,孩子也在模仿。

第二部分,镜头一转,刚才“犯错”的父亲们在几个相同的场合做出与之前截然相反的举动,这时孩子们也效仿起父亲的举动,变得彬彬有礼,举止文明。

短片的最后,出现文字“教育的极致是行为的影响,您的行为将影响下一代。”


可在网络上搜索视频名称“世界上最严重的洗脑,居然只要一分钟”或输入网址http://v.qq.com/boke/page/h/0/o/h0148loh3go.html 找到该视频

本文来源丨幼儿园区角活动

责任编辑 | 张丹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