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庸为何不忍心让黑化后的周芷若结局变惨?你看她10岁遭遇了啥?

 泊木沐 2019-06-29

金庸先生用他的文学作品为我们创作了一个武侠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有太多的人物,他们有着各自的性格,也有各自的结局,似乎冥冥之中书中的各色人物都有了属于自己的归宿。老爷子也曾一度因为读者的意见,动了改变情节的想法,但他最终还是坚守了自己的初心,或许每个人物写到一定程度便有了自己的生命意识,金庸也是顺其自然而已。但唯一有一个角色是例外的,她曾经清纯动人,也曾经心狠手辣,曾经扮演她的女神高圆圆最近也因喜讯而高居热搜榜,这个角色就是——周芷若。

周芷若留给读者的倩影,可能是惊鸿一瞥的峨眉之姿,可能是九阴白骨爪的阴险毒辣,但是最后她的结局却是归于平静。她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愿削发为尼常伴青灯,并将峨眉掌门之位让了出来。随着电视剧的改编,有关周芷若的结局还有一些变动,借用赵敏郡主之口将周芷若黑化后所做的种种进行弱化,努力将这位“反派”进行洗白,强调种种害人之计都是迫不得已。无论是哪种方式,都是金庸先生对这一角色的无限同情怜惜,所以采取一些方式为她“洗白”。

那么金庸先生既然可以对那么多角色的结局都“狠下心”,却唯独对周芷若心生不忍呢?当我们追溯到她年幼时的遭遇便能理解金庸先生的苦心了。

周芷若在去峨眉山之前,是个随着父亲在江上渔船讨生活的小女孩,母亲的过早离开让她不得不坚强起来。然而祸不单行,她的父亲接下一单生意便遇到了血光之灾。有时我们会以为一个人是慢慢长大的,但有些人的长大却是一瞬间的事情。10岁的周芷若便是在那一个瞬间明白,因为她明白天大地大却已无处为家,自己再也没有一个亲人可以为她撑起一片天了。

在那条船上,目之所及只有三个人,张三丰、常遇春、小张无忌。完完全全的三个陌生人和不知归处的明天,让她选择了最有利于自己的事情:讨好张三丰。讨好二字确实不为过,当年仅十岁的周芷若发现张三丰很“宝贝”小张无忌,便主动选择给他喂饭。这一被张无忌心心念念,一记便是一生的举动,在现在看来,不过是周芷若自我成全所走的一步棋。果真,张三丰将周芷若送到峨眉派,便有了后面的一系列故事。

讨好型人格是被动触发的,并非自发形成,所以当面对师父要求用剑杀了张无忌的要求,周芷若并没有自己的判断能力。只是下意识认为如果忤逆师父,峨眉就待不下去了,自己很可能会再次面临小时候身如浮萍无所依的情景。所以她还是选择用剑刺向张无忌。

这应该就是典型的讨好型人格,这样的人总是忽略真实的自我感受,继而做出言不由衷的违心行为。而这样的人底线也会轻易的被逾越,就像她的师父和师姐。所谓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周芷若的一生都在默默书写这句话,而这,大概就是金庸不愿将黑化的周芷若结局变惨的原因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