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米芾非常聪明,家里便将他送入书馆学习。可孩子生性好玩,三年下来长进不大。一日,他听说有位秀才写字好就去请教。秀才看了米芾的临帖后说:“跟我学写字可以,但有条件,得买我的纸,可纸贵五两纹银一张。”米芾学字心切,一咬牙借来银子交给秀才。秀才递给他一张纸说:“回去好好写,三天后拿给我看。”回到家,因心疼纸贵,每当临帖时,必读帖多遍,待胸有成竹时方才落笔。如此所写之字,多已得原字精髓之八九。日后米氏书技精进,方才悟得,此乃秀才的良苦用心也。 米芾18岁时书《三吴诗帖》 由此足见读帖之重要,而临帖之所以会边临边忘,原因也正在于读帖不深。 临帖之事,开卷释然、闭卷茫然,想必是多数人都曾有过的体会。 黻 ▼ 临帖之时,最舒服的状态是看一笔写一笔,不管三七二十一,先一个字一个字写下去再说。这种方法有一个比较好听的名字叫通临。 最不舒服或者说最痛苦的临帖方法是先要认真读帖,记住每个字乃至每行字的字形、布白、气息等要素之后再落笔,这一点很难做到,也很耗费时间,但却是最有效的临帖方法。 谨 ▼ 有时候想想,这临帖真如复习备考无异。我们不能假装很努力的样子,每日临习不止,但事实上什么都没记住;我们需要做的是哪怕没有天天动笔,但却用心记住了每个字的样子。两相比较,孰优孰劣,不用多说。 然而问题在于,现在人们生活节奏都很快,可能并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坐下来苦思冥想、认真读帖,更有甚者会觉得那是浪费时间,有时间坐那儿读帖还不如提起笔来写几个字。于是写则写矣,不是在重复错误就是边写边忘,蓦然回首,自己依然被帖拒之门外。 书法是一门技术活,既然是技术,就得费点脑筋,光靠多写而不动脑筋是没有多大用处的。 《三吴诗帖》放大欣赏 ▼ 以 鄙 诗 送 提 举 通 直 使 江 西 襄 阳 米 黻 上 三 吴 有丈 夫 气 欲 吞 海 水 开 口论 世 事
高手分享:笔法、笔势,练的是手上的功夫!(详细入门教程)看看大书法家们是怎样临帖的!书法,要写出味道!这种“气味”就是书法艺术的灵魂王铎破解了《圣教序》的套路于明诠:学书法从哪里开始学都是一样的!陈海良:最高境界的书法都是没有底稿的被颜体“养活”的书法家们王羲之:别写了,我的痛苦你不懂这样临帖,想不进步都难自学书法必看:各书体临习技巧大全,收藏了!
|
|
来自: wanghaixia186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