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是良药,这句话又一次得到了验证。 近日,BMJ发表了一项针对中老年人身体活动水平的长期追访研究,结果显示,中年和老年人,包括患有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患者,无论过去的体力活动水平和已确定的风险因素如何,都可以通过增加身体活动来获得长寿益处。 这项基于人群的队列研究不光检查了基线水平情况,还结合了个体长期运动变化轨迹,以探讨运动和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和癌症死亡率之间的关联,并从观察到的运动轨迹量化了可预防的死亡数量。 研究人员在1993年至1997年间在社区中共招募了25,639人,年龄在40-79岁之间,对其进行了基线随访。在随后的几年间进行了3次随访,并在2016年对参与者的死亡率进行了最后一次随访。最终共纳入了14,599名参与者。研究人员结合调查问卷中受试者的职业和休闲时的体育活动水平以及心率监测得出身体活动能量消耗(PAEE),通过线性回归推导出整体身体活动轨迹(ΔPAEE)。 结果显示,PAEE的长期增加与死亡率呈负相关,与基线PAEE无关。随着时间的推移,身体活动增加能降低受试者全因死亡率,如每年身体活动量PAEE都增加1kJ/kg/天(ΔPAEE)(相当于基线时几乎不运动,5年后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150分钟/周的中等强度活动水平),十年后全因死亡风险可降低30%,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能减低31%。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最低体力活动建议是每人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体力活动,在这项研究中研究者发现,对于已经达到最低体力活动标准的成年人,可以通过维持或进一步提高运动水平而使死亡风险降低28%-33%。 研究还显示,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现有慢性疾病的个体,可以通过进行相应的低强度但持续时间较长的活动获得长寿益处,且身体活动对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保护性关联较对癌症死亡率的关联度更强,这提示,运动的长寿益处主要通过预防心血管相关死亡来实现。 在人口水平上,至少满足并维持WHO建议的最低运动量(每周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身体活动)可能会预防46%与缺乏身体活动有关的死亡。 在休闲时和工作中常见体力活动的能量消耗(PAEE),MET=代谢当量 研究人员例举了在休闲时和工作中常见体力活动的能量消耗(PAEE),MET=代谢当量 总之,从什么年龄开始运动都有效,有时间多锻炼,没时间少锻炼,只要动起来就好,哪怕只是一招一式。无论是中年人还是老年人,健康人还是患者,运动都是必要的,且要适量,方式、强度因人而异。尤其对于中老年人,从锻炼身体来说,适合做的是全身性的活动。比如说游泳、跑步、走路,这些都可以,做体操,广场舞也行。但要起到作用最好需要达到一定的量。 参考文献: 1. Alexander Mok, Nick Wareham, et, al. Physical activity trajectories and mortality: population based cohort study. BMJ 2019; 365 doi: https:///10.1136/bmj.l2323 (Published 26 June 2019) |
|
来自: 怎样用doc360 > 《健身养生190424周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