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科正宗》明.陈实功】卷之四 杂疮毒门 3

 昊晟堂 2019-06-29

漆疮第八十六

漆疮由来自异,有感而弗感也,俗称木生人感之非也。但漆乃辛热火象有毒之物,人之皮毛腠理不密,故感其毒。先发为痒,抓之渐似瘾疹出现皮肤,传遍肢体,皮破烂斑,流水作痛,甚者寒热交作,宜韭菜汁调三白散涂之,服化斑解毒汤。忌浴热水,兼戒口味,不然变为顽风、癣、癞,愈而又发者多矣。

三白散

三白散中用石膏 杭粉轻粉不相饶

调搽必用生韭汁 漆疮敷上实时消

杭粉(一两) 石膏(三钱) 轻粉(五钱)

各为末,韭菜汁调敷,纸盖,如无菜汁,凉水调敷。

化斑解毒汤(见火丹门)

竹木刺第八十七

竹木刺,外入之患,有软硬之分,浅深之异。软浅者,以针头拨见刺形,拔出则愈。硬深难出者,用蝼蛄捣烂涂刺上一时许,其刺自然吐出,取去之则愈矣。

花蕊石散(见跌扑门)

治竹木刺伤,肿痛流脓,以葱汤洗净,用此掺之。

痤痱疮第八十八

痤痱者,密如撒粟,尖如芒刺,痒痛非常,浑身草刺,此因热体见风毛窍所闭。宜服消风散,洗用苦参汤;甚者皮损,匝匝成疮,以鹅黄散软绢帛蘸药扑之。

苦参汤

苦参汤用大菖蒲 河水煎来患上磨

临洗再加猪胆汁 可教诸痒自然除

治痤痱疮作痒,抓之又疼,坐如糠稳,难以安睡。

用苦参四两,大菖蒲二两,河水五瓢,同煎数滚,添水二瓢,盖片时;临洗和入公猪胆汁四、五枚淋洗患上,不二、三次全愈。愈后避风,忌食发物。

鹅黄散

鹅黄散中真豆粉 黄柏滑石轻粉称

四味将来研细末 止痛收干遂吾心

治痤痱疮作痒,抓之皮损,随后又疼,用此扑之。

绿豆粉(一两) 滑石(五钱) 黄柏(三钱) 轻粉(二钱)

上为细末,以软绢帛蘸药扑于患上,止痛收干。

消风散(见疥疮门)

KT第八十九

痒KT 乃风热、湿痰所生,有冬温后天时不正感发传染者多。两腮肿痛,初发寒热,以柴胡葛根汤散之,外敷如意金黄散。在里内热口干,二便不利者,四顺清凉饮利之。表里俱解,肿仍不消,必欲作脓,托里消毒散,脓成者即针之。体虚人兼服补托自愈。

柴胡葛根汤(见伤寒发颐门)

四顺清凉饮(见汤泼门)

痰包第九十

痰包乃痰饮乘火流行凝注舌下,结而匏肿。绵软不硬,有妨言语,作痛不安,用利剪刀当包剪破,流出黄痰;若蛋清稠粘难断,捺尽以冰硼散搽之,内服二陈汤加黄芩、黄连、薄荷数服,忌煎炒,火酒等件。

加味二陈汤

加味二陈汤半夏 茯苓甘草共陈皮

芩连薄荷姜三片 痰饮生来服此宜

治痰饮流注舌下,发肿作痛,针刺已破者服之。

陈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黄芩(各八分) 黄连 薄荷(各五分)

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食前服。

冰硼散(见咽喉门)

癞风第九十一

癞风乃阳明湿热沸腾于肌表,或外受风寒侵袭而成。其患初起水泡,作痒成疮,破流脂水,痒至彻骨;久则成片,传及遍身,好浴热汤,形如风癞。初起上体多者,防风通圣散去硝黄、加葱头三茎,发汗以散外毒。下体多者,去麻黄以攻内毒,久服祛风换肌丸,初服消风消燥汤,外搽诸疮一扫光。成片流水者,真君妙贴散;皮肤顽浓有虫者,麦饯散搽之。

消风清燥汤

消风清燥汤生地 芎芍防归芩黄连

花粉苦参并蝉蜕 甘草灵仙共此全

川芎 当归 白芍 生地 防风 黄芩 黄连 天花粉 蝉蜕 苦参 灵仙(各一钱) 甘草(五分)

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

防风通圣散(见时毒门) 祛风换肌丸(见白屑风门) 真君妙贴散(见肿疡门) 诸疮一扫光(见疥疮门)

湿肿第九十二

湿肿者,皆脾气受伤之病。或饮食后骤受风寒所侵,或饥渴时误餐生冷所滞,寒积于中,食不克化,其患胸膈不宽,小水不利,面目浮肿,渐至遍身,此土伤不能生化之故也。宜用二蛟散疏通稼土,温养脾元,其小水自利,浮肿自消。此方百发百中之妙。

二蛟散

二蚊散内焙皮硝 陈米三年要炒焦

湿肿糖汤调服下 如蛟行水自然消

治生冷、恼怒伤脾,致胸膈不宽,小水不利,面目四肢浮肿,诸药不效。

用三年老黄米炒焦黄色为末,提净芒硝三两,锅内溶化,炒干为末,每用一平杯,和匀再碾极细,大人壮实者每服三钱,小儿十岁上下者一钱二分,俱用赤砂糖三茶匙和白滚汤半茶钟空心调服。至午大便一次,至晚再便一次,其疾先从眼胞消起,日久元气虚者,与加味胃苓汤间服。至重者,不过五服愈。

加味胃苓汤

加味胃苓汤术苓 参查芍半藿香陈

泽泻猪苓并浓朴 甘草香附效如神

治脾胃受伤,胸膈不宽,两胁膨胀,小水不利,面目四肢浮肿者服之。

陈皮 茯苓 白术 白芍(各一钱) 藿香 人参 浓朴 山楂 泽泻 半夏(各五分) 甘草 猪苓(各三分) 香附(女人加一钱)

姜三片,灯心二十根,水二钟,煎八分,食前服。

咬伤第九十三

人咬为患,良肉受伤,但齿乃阳明胃经有余脏腑,多火多热,生穴于此,凡食经此,无不 烂下咽;又饮食炙爆之毒,无不侵袭。故人发肿,其痛异常,臭脓腐烂,痛彻连心,是感牙之毒也。初咬时一日内,众撒热小便浸伤处,洗净牙黄瘀血,咬孔上蟾酥饼贴之膏盖,后出微脓渐愈。如咬时未经此法,致肿痛发胖疼甚者,亦与童便浸洗,挹干用粗纸捻蘸麻油点火,用烟焰熏肿痛上,良久方住,以解牙毒,仍以蟾酥条插入孔内膏盖,候肿消时换玉红膏搽之,长肉完口。如有杂症相兼者,亦随症而治。

蟾酥饼条(见疔疮门)

玉红膏(见肿疡门)

葱白甘草汤

葱白甘草汤容易 咬伤疼痛兼臭秽

每日常将频洗之 消瘀散肿功全备

治咬伤 肿疼痛,脓血淋漓,臭秽腐烂者。

用葱白二两,粉草五钱,水三碗,煎至二碗,每日洗净伤处瘀腐脓血,方用玉红膏搽之,黑膏盖渐愈。

疯犬伤第九十四

疯犬乃朝夕露卧非时不正之气所感,故心受之,其舌外出;肝受之,其目昏蒙;脾受之,其涎自流;肺受之,其音不出;肾受之,其尾下拖。此五脏受毒,成为疯犬,乃禀阴阳肃杀之气,故经此必致伤人。随咬即服救生散,小便中行出血片。忌诸口味、麻物、赤豆等俱不可见,百日乃安。治之迟者,毒大而小便难出,必攻脏腑,久则成形,腹胀攻急,人声若犬,眼神露白者,俱为不治。有愈后复犯前禁,触之仍死。

救生散

救生散用七斑蝥 惟用全身翅足饶

杭粉一钱同作末 空心酒服效功高

治疯犬咬伤,用生斑蝥七个去头、翅、足,杭粉一钱同研,空心温黄酒调服,一时许小便行出血片、白脂,乃恶物也。如便痛,煎甘草汤饮之自利;如毒未尽,次早再一服,以小便清白方为毒尽。

又方∶治疯犬咬有效。其人顶中必有红发一根,急须拔去,以追风如圣散敷伤处,抽毒瓦斯服救生散。

追风如圣散

追风如圣散防风 川草乌芎薄荷同

白芷细辛苍术等 雄黄加上效无穷

治疯犬咬伤,随用敷之,其毒即可拔出。

细辛 防风 川乌 薄荷 草乌 川芎 白芷 苍术(各一两) 雄黄(四钱)

共为末,温酒调敷伤处,以纸盖扎,早晚换二次。

疯犬伤之要静居 诸麻赤豆大荤祛百日之中都忌见 敢教患者乐年余

女人面生黧黑斑第九十五

黧黑斑者,水亏不能制火,血弱不能华肉,以致火燥结成斑黑,色枯不泽,朝服肾气丸以滋化源,早晚以玉容丸洗面斑上,日久渐退。兼戒忧思、动火、劳伤等件,……。

肾气丸(见肺痈门)

玉容丸(见雀斑门)

钮扣风第九十六

钮扣风,皆原风湿凝聚生疮,久则搔痒如癣,不治则沿漫项背。当以冰硫散擦之,甚者服消风散亦妙。

冰硫散

冰硫散内用川椒 朝脑生矾岂可饶

萝卜内藏煨熟药 还将猪胆共相调

硫黄(一两) 獐冰 川椒 生矾(各二钱)

共为末,先用白萝卜一个,抠空其内,将药填满,复将原皮盖之,湿纸包三、四层,灰火内煨半时许,待冷取开,用药同熟猪油调稠、搽患上自愈。

消风散(见疥疮门)

枯筋箭第九十七

枯筋箭,乃忧郁伤肝,肝无荣养,以致筋气外发。初起如赤豆大,枯点微高,日久破裂,趱出筋头, 松枯槁,多生胸乳间,宜用丝药线齐根系紧,七日后其患自落;以珍珠散掺之,其疤自收。兼戒口味不发。

丝药线(见瘿瘤门)

珍珠散(见下疳门)

妇人脚丫作痒第九十八

妇人脚丫作痒,乃从三阳风湿下流凝聚不散,故先作痒而后生湿烂。又或足底弯曲之处,痒湿皆然。

枯矾散

枯矾散中 石膏 黄丹轻粉不相饶

四味将来为末掺 脚丫湿痒实时消

枯矾(五钱) 石膏( ) 轻粉 黄丹(各三钱)

上为末,温汤洗净,搽药即愈。

手足破裂第九十九

手足破裂,破裂者干枯之象,气血不能荣养故也。因热肌骤被风寒所逼,凝滞血脉,以致皮肤渐枯渐槁,乃生破裂;日袭于风,风热相乘,故多作痛。以玉肌散洗擦,润肌膏润之,甚者兼服当归饮子为妙。

玉肌散(见雀斑门)

润肌膏(见白秃疮门)

当归饮子(见疥疮门)

眼丹第一百

眼丹脾经有风,胃经多热,共结为肿。风多者则浮肿易消,热甚者则坚肿难收。初起宜用金黄散敷之,有表症者荆防败毒散,里症者清胃散加大黄利之,如后不散,必欲作脓,宜换膏贴之,脓成者即针。迟则眼头自破,此乃晴明穴,内空难敛,成漏者多。

荆防散毒散(见时毒门)

清胃散(见牙缝出血门)

金黄散(见肿疡门)

黑子第一百一

黑子,痣名也。此肾中浊气混滞于阳,阳气收束,结成黑子,坚而不散。……宜细铜管将痣套入孔内,捻六、七转,令痣入管,一拔便去。有痣浮浅不能拔者,用针挑损痣上,搽冰蛳散少许,糊纸盖之,三日自脱,或灰米膏点之亦可,落后珍珠散干掺生皮而愈。忌酱、醋无斑。

灰米膏

用成块火灰碱水调稠,将白川米插入灰内,留半米在外,片时许,候米熟用米点痣上可落矣。

冰蛳散(见瘰 门)

珍珠散(见下疳门)

眼胞菌毒第一百二

菌毒者,乃脾经蕴热凝结而成。其患眼胞内生出如菌,头大蒂小,渐长垂出;甚者眼翻流泪,亦致昏蒙。

治宜用软绵纸蘸水荫之眼胞上,少顷用左手大指甲佃于患根,右手以披针尖头齐根切下,血出不妨;随用翠云靛磨浓涂之,其血自止。内服凉膈清脾饮二服,仍忌海腥、煎炒、椒、姜、火酒等件不发。

凉膈清脾饮

凉膈清脾饮薄荷 荆防生地石膏图

黄芩赤芍连翘等 甘草山栀岂可无

防风 荆芥 黄芩 石膏 山栀 薄荷 赤芍 连翘 生地(各一钱) 甘草(五分)

水二钟,灯心二十根,煎八分,食后服。

翠云靛

治眼胞菌毒,用针割后涂之。杭粉五两,铜绿末一两,轻粉一钱,共研极细。用黄连一两同川米百粒、水一碗,煎一半,再熬折去二分,和药作锭阴干;临用清水少许净砚上磨浓,鸡翎蘸搽患上。又治烂弦风眼或暴赤肿痛者,箍搽更效。

体气第一百三

体气一名狐气,此因父母有所传染者,又有狐胎而受生者,故不脱本来气质。凡此腋下多有棕纹数孔,出此气味,常以五香散擦之,内用蒜肚时常作馔食之,亦可解其气味,可渐而退,此法常取效也。

五香散

五香散内用沉檀 还有零零并木香

加上麝香功更捷 敢教体气不相妨

沉香 檀香 木香 零零香(各三钱) 麝香(三分)

共为细末,每用五厘,津调搽擦两腋下,三日一次,或用香末二钱,绢袋盛贮挂于腋下亦效。

蒜肚方

用公猪肚一具,入大蒜囊四十丸枚去壳入肚内,以线扎口,水煮极烂;用盐、醋蘸肚随便食之。气味甚者,用癞虾蟆一个入内同煮,肚烂去虾蟆、大蒜,用热酒食之,洗浴发汗。避风三日,其气顿改。

白秃疮第一百四

白秃疮因剃发腠理司开,外风袭入,结聚不散,致气血不潮,皮肉干枯,发为白秃。久则发落,根无荣养。

如秃斑光润不痒,内血已潮,以姜蘸润肌膏常擦,其发渐生。秃斑干枯作痒者,内必有虫,宜用麦饯散搽之,虫死、风散、发生可愈。后忌动风、发物等件。

麦饯散(见痘风疮门)

治秃疮头毛脱落,白斑如癣,疮痂垒垒,叠起痒甚,犹若虫行。葱汤洗净疮痴洁净,用麻油调搽,以毡帽戴之,随后作疼发肿,忍之三日,后其痂渐渐而脱。愈之后不复作,其发亦生,戒诸发物。

诸疮一扫光(见疥疮门)

治秃疮发脱作痒。本药一钱加倒挂尘二分,加灯窝宿油调搽自愈。

润肌膏

润肌膏内用麻油 紫草当归一处投

能搽秃疮枯槁色 加之黄蜡效应收

治秃疮干枯白斑,作痒发脱。

用麻油四两,当归五钱,紫草一钱同熬,药枯滤清,将油再熬,加黄蜡五钱化尽倾入碗内,顿冷搽擦患上渐愈矣。

奶癣第一百五

奶癣,儿在胎中,母食五辛,父餐炙爆,遗热与儿,生后头面遍身发为奶癣,流脂成片,睡卧不安,搔痒不绝。以文蛤散治之,或解毒雄黄散,甚则翠云散妙。

文蛤散

文蛤散用点胡椒 二味将来同炒焦

加上轻粉香油和 婴儿奶癣实时消

文蛤(四两) 点红川椒(二两) 轻粉(五钱)

先将文蛤打成细块,锅内炒黄色,次下川椒同炒,黑色烟起为度,入罐内封口存性,次日入轻粉,碾为细末,罐收贮;香油调搽,奶母戒口为妙。

解毒雄黄散(见血风疮门)

翠云散(青缸汁调搽,见杨梅疮门)

拱兴第一百六

拱头,俗名HT 猪是也。患小而禀受悠远,皆父精母血蓄毒而成。生后受毒者,只发一次,其患肿高,破之又肿,皆禀受时原有衣膜相裹,毒虽出而膜未除,故愈又发。肿甚脓熟者,用针刺破,以三品一条枪插入孔内,化尽内膜自愈。又有不肿而不收口者,此必风袭患口,宜败铜散搽之,兼戒口味自愈。

败铜散

败铜散效为何因 铜锡铅 总化成

性热亦能收湿水 一干再不复回津

治 拱头已破后脓水不干,愈之又发,久不收口。

用化铜旧罐为末,洗净患上,香油调搽。忌口。

三品一条枪(见痔毒门)。

小儿遗毒烂斑第一百七

遗毒乃未生前在于胞胎禀受,因父母杨梅疮后余毒未尽,精血孕成。故既生之后,热汤洗浴,烘熏衣物,外热触动,内毒必发于肌肤之表,先出红点,次成烂斑,甚者口角、谷道、眼眶、鼻、面皮肉俱坏,多妨乳哺,啼叫不安。初治宜早,内与土茯苓汤调人中黄末,每日数次,共饮四、五分;外用解毒紫金丹磨涂患上,效者可保十中三、四。迟延毒甚、烂斑遍身、不乳者,百中难活一、二。此由根蒂受毒之深故也。

人中黄治小儿诸胎毒、痘疹,黑陷内收,唇焦口干,风热斑疹,赤游丹毒;兼治大人伤寒阳症发狂或诸恶疮毒瓦斯入里,口燥咽干,烦渴闷乱,中诸砒草河豚等毒,诸般急病,无有不效。用毛竹一段,两头留节,一头钻一小孔,用粉草磨为细末,从孔灌满,以木条塞紧孔眼,用砖扎之,沉入大粪池内;半年取起,长流水浸一日,带竹风干,瓷罐收贮。大人每服二钱,小儿每服三、四分,凉水调服。小儿胎毒烂斑,土茯苓汤调服∶寻常热病,入应病药中调服即效。

真君妙贴散(见肿疡门)

治小儿胎毒,皮肉腐烂,疼痛不安,用此敷即效。

解毒紫金丹(见疔疮门)

蝼蛄串第一百八

蝼蛄串者,乃得于思虑伤脾,脾气郁结所生。是疾气血浇薄者多,盖四肢属脾土,其患多生于两手,初起骨中作痛,渐生漫肿坚硬,不热不红,手背及内关前后连肿数块,不能转侧;日久出如豆腐浆汁,串通诸窍,日夜相流,肿痛仍在,患者面黄肌瘦,饮食减少,日则寒热交作,内症并出。首尾俱宜益气养荣汤、加味逍遥散调和气血,扶助脾胃,其中可生者十有二、三矣。补而不应,气血沥尽而亡者多。

益气养荣汤 加味逍遥散(见瘰 门)。

小儿痘风疮第一百九

痘风疮,因痧、痘后毒发未尽,留热肌肤,复被外风侵入,其患先从细疮作痒,次渐沿开成片,脂水生痂,搔之无度,因用麦饯散搽之,兼戒口味,避风自愈。

麦饯散

麦饯散治痘风疮 硫黄人信要相当

川椒生熟枯矾等 麻油调擦自然光

治小儿痘风作痒,叠叠成片,甚则顽麻不知痛。

用小麦一升炒枯黄色,乘热入钵内和硫黄四两、白砒一两,细末搅匀,待冷取起;加烟胶半斤,川椒三两,生枯矾各二两共碾细末,临用葱汤洗净,用麻油调搽,油纸盖扎,三日一换,三次愈。

小儿赤游丹第一百十

赤游丹,受毒于未生前,发病于有生后。盖身在胞胎,皆赖父精母血借以生养,父母不能节其欲,多致淫火猖炽,胎必侵受;又不能戒诸浓味,以及炭火烘熏、重衾叠褥,往往受热,子无弗有,及致生后,热汤洗浴,烘熏衣物,触动内毒,而欲发之时,先发身热、啼叫、惊搐,次生红肿光亮、发热,瞬息游走,发无定处。先从头额起者,名天夺丹,以升麻葛根汤母子同服。余皆起于腹背,流入四肢者轻,起于四肢、流入胸腹者重,有此总皆先砭恶血为要。砭血之后,先用精猪肉缝片贴之一时许,换如意金黄散,用水芭蕉根捣汁调敷,甚者日换二次。内以大连翘饮、消毒犀角饮、五福化毒丹。毒瓦斯入里,腹胀坚硬不乳者,紫雪散下之。三日后身渐彻凉,砭血之处肉便软活,声清腹软,乳哺如常者顺,反此为逆。

升麻葛根汤

升麻葛根汤芍药 柴胡栀子共连翘

木通甘草同煎服 丹毒游行效最高

治丹毒身体发热,面红气急,啼叫惊搐等症服。

升麻 干葛 白芍 柴胡 黄芩 山栀(各一钱) 木通 甘草(各五分)

水二钟,煎八分,不拘时母子同服。

大连翘饮

大连翘饮栀芍归 车前滑石石膏随

荆防甘麦柴芩等 蝉蜕木通牛子宜

治小儿丹毒,发热痰涎壅盛,一切诸疮痧疹,颈项生核;或伤风伤寒,时行发热等症,并宜服之。

连翘 瞿麦 滑石 车前子 牛蒡子 赤芍 山栀 木通 当归 防风 黄芩 柴胡 甘草 荆芥 蝉蜕

石膏(各五分)

水二钟,灯心二十根,煎八分,母子同服。

消毒犀角饮

消毒犀角饮防风 加上黄连甘草同

还用灯心为引使 赤游丹肿效神功

治小儿丹毒,身热气粗,啼叫、惊搐不宁等症服。

犀角(镑) 防风(各一钱) 甘草(五分) 黄连(三分)

上水二钟,灯心二十根,煎四分,徐徐服之。

紫雪散

紫雪羚羊犀角同 升麻寒水石膏逢

玄参沉木香甘草 硝片朱砂金箔从

治小儿赤游丹毒,甚者毒瓦斯入里,肚腹膨胀,气急不乳,即宜此药救之。又治伤寒热燥发狂,及外科一切蓄毒在内,烦躁口干,恍惚不宁等症。

升麻 寒水石 石膏 犀角 羚羊角(各一两) 玄参(二两) 沉香 木香(各五钱) 甘草(八钱)

水五碗,同药煎至五碗,滤清再煎滚,投提净朴硝三两六钱微火漫煎,水气将尽欲凝结之时,倾入碗内,下朱砂、冰片各二钱,金箔一百张,各预研细和匀,碗顿水内,候冷凝成雪也。大人每用一钱,小儿二分,十岁者五分,徐徐咽之即效。病重者加一钱亦可,或用淡竹叶、灯心汤化服。

针砭法

针砭法来针砭法 披针头向患中插

箸头复向针上敲 敲出血来以箸刮

治小儿赤游丹毒,红赤 肿,游走不定,须砭之。用披针锋尖向患上,以乌木重箸在针上面击之,密砭去血多者为妙;血红者轻,紫者重,黑者死。砭毕温汤洗净,用干精猪肉缝大片贴砭处一时许,方换如意金黄散、水芭蕉根捣汁调敷。

如意金黄散(见肿疡门)

治小儿赤游丹毒,红如朱,热如火,走如云,散及遍身不定者,用水芭蕉根捣汁调敷;加蜜亦可。

五福化毒丹(见胎瘤门)

走马疳第一百十一

走马疳,言患迅速不可迟延故也。其患多在痧痘余毒所中,又有杂病热甚而成者。其患牙根作烂,随便黑腐作臭,甚者牙根脱落,根柯黑朽;不数日间,以效穿腮破唇,诚为不治。初起宜用芦荟消疳饮,外用人中白散或冰硼散二药搽之;取去黑腐,内见红肉血流者为吉。如取时顽肉不脱,腐烂渐开, 肿外散,臭味不止,更兼身热不退者,俱为不治。

芦荟消疳饮

芦荟消疳饮薄荷 玄参甘草共柴胡

升麻牛子羚羊角 栀子黄连竹叶扶

治小儿走马牙疳,身热气粗,牙龈腐烂,气味作臭,以及穿腮破唇者并服之。

芦荟 银柴胡 胡黄连 川黄连 牛蒡子 玄参 桔梗 山栀 石膏 薄荷 羚羊角(各五分) 甘草

升麻(各三分)

水二钟,淡竹叶十片,煎六分,食后服。

人中白散

人中白散功奇绝 黄柏儿茶青黛列

薄荷冰片要精研 口疳掺上汤沃雪

治小儿口疳、走马疳及牙龈腐烂黑臭者极效。

人中白(溺壶者佳, 红,二两) 孩儿茶(一两) 黄柏 薄荷 青黛(各末,六钱) 冰片(五分)

共再研极细,先用温汤嗽净,吹药疳上,日用六、七次,吹药涎从外流为吉,内收涎毒入里为凶。

冰硼散(见咽喉门)

牙疳五不治∶

口臭涎秽者一不治,黑腐不脱者二不治,牙落无血者三不治,穿腮破唇者四不治,用药不效者五不治。

重舌第一百十二

大人、小儿重舌,乃心火妄动发之。当以线针点刺患上,令出恶血,内服解毒泻心汤,外以冰硼散搽之。

又有紫舌、木舌亦由心火而发,用飞盐及冰片少许,勤搽出涎自愈。又有痰气结于舌上,成核作痛硬强者,用线针点破出血,用冰硼散搽之,服后药。

黄连泻心汤

黄连泻心汤芩连 荆芥山栀牛子攒

薄荷甘草连翘等 木通加上效如拈

治大人、小儿心火妄动,结成重舌、木舌、紫舌,胀肿坚硬,语言不利者,并宜服之。

黄连 山栀 荆芥 黄芩 连翘 木通 薄荷 牛蒡子(各一钱) 甘草(五分)

水二钟,灯心二十根,煎八分,食后服。

针刺法∶治重舌、木舌、紫舌等疾,肿胀疼痛,硬强不语;又兼舌根并两齿合缝尽处作肿,瘀肉涂塞,口噤难开,俱用此法刺之。用粗线斜扎在箸头上,在患处点刺出血,红紫毒轻,紫黑毒重,患甚者数十点皆可;血尽温汤漱之。甚者金锁匙,轻者冰硼散搽患上,流去热涎,内服凉膈散、清凉饮,俱可选用。

金锁匙 冰硼散 凉膈散 四顺清凉饮(俱见咽喉门)

胎瘤第一百十三

胎瘤者,初生小儿头上、胸乳间肿起,大者如馒,小似梅李,此皆胎中瘀血凝滞而成。须候儿盈月外,方可用针刺破,内如赤豆汁则安,内服五福化毒丹。

五福化毒丹

五福化毒丹连桔 青黛人参赤茯苓

玄参胆草牙硝片 甘草朱砂金箔呈

治小儿蕴积胎毒,以及诸疮、瘾疹、伤风斑症,口舌生疮,痰涎壅盛,谵语烦躁,夜睡不宁者并效。

玄参 桔梗 赤茯(各二两) 人参(三钱) 黄连 龙胆草 青黛 牙硝(各一两) 甘草(五钱)冰片(五分) 朱砂(三钱) 金箔(二十张,为衣)

上为末,炼蜜丸芡实大,每服一丸,薄荷灯心汤化服。及治疮疹后余毒上攻,口齿涎血臭秽,以生地黄汁化下,如无地黄,竹叶灯心汤亦可用。

鹅口疮第一百十四

鹅口疮,皆心、脾二经胎热上攻,致满口皆生白斑雪片;甚则咽间叠叠肿起,致难乳哺,多生啼叫。以青纱一条裹箸头上,蘸新汲水揩去白胎,以净为度,重手出血不妨,随以冰硼散搽之,内服凉膈之药。

冰硼散(见咽喉门)

凉膈散(见齿病门)

痘痈第一百十五

痘痈乃原痘溜浆不足,流毒于脾、肺二经,致手、脚、胸、背结成漫肿,大如桃李,此多发于收靥之后、身凉不渴者为吉。有此不必内消,宜太乙膏粘贴,候脓熟针之。元气虚弱者,兼服保元汤助脾健胃为要。

保元汤

保元汤力效无穷 救困扶危立大功

甘草参 兼白术 枣姜加上起疲癃

治痘痈出脓之后,脾胃虚弱、脓清不敛者服之。

人参 黄 白术(各一钱) 甘草(三分)

姜一片,枣二枚,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

痘疔第一百十六

痘疔乃痘毒升发不尽,留痘心、肝二经者发之。初生紫点,次日变黑,毒浅者,浮高而润;毒甚者,深陷而焦。其发多出于七朝上下将靥之际,又生于臀、腿、手、足,身温疤润音清者吉;发在肚腹、腰肾,身热色枯声哑者凶。凡见此者,急用针刺疔根,插入蟾酥条,候四边裂缝、疔摇动者,用刀割去,搽玉红膏生肌完口;如针无血,插药干枯不变脓者,终为不治。但此症属有余,首尾俱宜加减鼠粘子汤为要也。

加减鼠粘子汤

加减鼠粘子汤 花粉知母其藏

荆芥山栀甘草 灯心竹叶难忘

鼠粘子 天花粉 知母 荆芥 山栀(各六分) 甘草(三分)

水二钟,淡竹叶、灯心各二十件煎服。身热加柴胡、黄芩,有痰加麦冬、贝母,咽哑加玄参、桔梗,切牙加薄荷、石膏,便秘加蜂蜜、玄明粉,昏愦加黄连、朱砂,痂枯加当归、生地,恋疤加蝉蜕、川芎。

八珍汤(见溃疡门)

治痘疔落后,气血虚弱,脓水出多,不能生肌收敛,宜服之。

蟾酥条(贝疔疮门)

玉红膏(见肿疡门)

黄水疮第一百十七

黄水疮于头面、耳项忽生黄色、破流脂水,顷刻沿开,多生痛痒。此因日晒风吹,暴感湿热,或因内餐湿热之物、风动火生者有之,治宜蛤粉散搽之必愈。

蛤粉散

蛤粉散治黄水疮 脓水沿开痒痛当

石膏黄柏并轻粉 水调敷上实时光

蛤粉 石膏( ,各一两) 轻粉 黄柏(生研,各五钱)

共为细末,凉水调搽,冬月麻油调亦好。

真君妙贴散(见肿疡门)

治黄水疮痒痛脂水亦效。

大人口破第一百十八

口破者,有虚火、实火之分,色淡、色红之别。虚火者,色淡而白斑细点,甚者陷露龟纹,脉虚不渴;此因思烦太甚,多醒少睡,虚火动而发之,四物汤加黄柏、知母、丹皮、肉桂以为引导,从治法也。外以柳花散搽之。实火者,色红而满口烂斑,甚者腮舌俱肿,脉实口干;此因膏粱浓味,醇酒炙爆,心火妄动发之,宜凉膈散,外搽赴筵散吐涎则愈。如口舌生疮,舌干黄硬作渴者,加减八味丸以滋化源。俱禁水漱。

柳花散

柳花散内君黄柏 青黛肉桂柏兼续

冰片加之为末吹 虚阳口破功奇速

黄柏(净末,一两) 青黛(三钱) 肉桂(一钱) 冰片(二分)

各为细末;共再研,瓷罐收贮,每用少许吹之。

赴筵散

赴筵散内柏芩连 栀子干姜一处攒

细辛加之各等分 吹搽口破即安然

黄连 黄柏 黄芩 栀子 干姜 细辛(各等分)

为末吹患上。

四物汤(见瘰 门)

凉膈散(见咽喉门)

加减八味丸(痈疽溃疡门)

臭田螺第一百十九

臭田螺,乃足阳明胃经湿火攻注而成。此患多生足指脚丫,随起白斑作烂,先痒后痛,破流臭水,形似螺靥;甚者脚面俱肿,恶寒发热,先宜甘草汤洗净,贴蟾酥饼,三日三枚,后用珍珠散、猪脊髓调搽膏盖, 肿上真君妙贴散敷之,其肿渐消。戒便步履。

蟾酥饼(见疔疮门)

珍珠散(见下疳门)

真君妙贴散(见痈疽肿疡门)

牛程蹇第一百二十

牛程蹇,程途奔急,热脚下水见风,以致气滞血枯,结成顽硬,皮肉荣卫不滋,渐生肿痛;肿高突起,支脚难行,久则破裂,脓水相流。每日温汤净洗,搽牛角散。又有内脓攻注,皮顽难破者,以大线针眠头挑破,出脓乃宽。硬皮敲破者,剪而去之;肉不生者,玉红膏长之∶肉满不生皮者,珍珠散搽上,生皮乃愈。

牛角散

牛角散中牛角烧 松香轻粉不相饶

本方加上水龙骨 丑髓相兼好和调

牛角尖(烧灰) 水龙骨 松香 轻粉(各等分)

共为末,牛骨髓调搽,虚弱者,兼服十全大补汤。

玉红膏(见肿疡门)

珍珠散(见下疳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