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年战争(下7)

 陆一2 2019-06-29

百年战争

背叛与救赎

       1430年5月23日,圣女贞德,被俘。

       此前我们也反复提到过,在那个时代,被俘的情况下只要缴纳符合身份的赎金即可重获自由。然而勃艮第人这次却并没有这么做,不仅如此,他们还打算把这位法军的精神领袖馈赠给自己的盟友——英格兰人。

贞德被俘

       英格兰人的态度自不必说,在对待贞德的态度上,无论是贝德福德公爵的军队派还是本土的议会派以及教会派,英国上下一致同意以异端审判的形式消灭这个女孩——既然她自称是受上天的旨意来拯救法兰西,那么只要证明这个她是异端分子,不仅能正当合理地消灭圣女,还能够在法理上占据主导权,甚至还可以在挫伤法兰西斗志的同时,提振本土的信心。

       法兰西的态度则没那么统一了,也许对于民众和士兵来说,不惜一切代价拯救圣女是理所当然毫不犹豫的选项。但对于王室而言,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虽说贞德的号召力和鼓舞作用让法军连战连捷,但如今她的使命实际上已经完成了——人民的信心与战士们的斗志,随着圣女的光辉胜利传遍了整个法兰西,接下来就算没有贞德,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收回失地只是时间问题。而查理七世心态转变的关键节点则是贞德对于迪努瓦公爵等高级将领的影响,此前他从未料到一个平民女子竟能拥有如此强大的力量,而这股信念的力量更是远非他所能掌控。对于国王而言,在解除了亡国危机的当下,圣女贞德就是一个功高盖主的祸害,即使勃艮第人这次没有抓住她,贞德也会在下一场微不足道的小战斗中被“送到”敌人的手上。

       勃艮第人此时虽然不再像亨利五世在世时那样坚定地支持英格兰人,但与表面盟友的关系仍需要维持。勃艮第公爵腓力三世是一个有雄心壮志的人,终其一生都致力于勃艮第公国的独立,这也就意味着他不能彻底得罪英法的任何一方。而将圣女送交给英格兰人,既能以极低的成本赢得此时盟友的信任,又能帮助法国王室解决心头之患,无异于是当下状况的最优解。

在英法间游移的腓力三世

       在棋盘上的三方利益达成一致的情况下,少女贞德的命运就已经没有悬念了。但此时的贞德显然还没有放弃自己的使命,她多次试图从敌人的手上逃走,甚至有次还从70英尺的高塔上一跃而下。尽管摔在泥地上的她没有受重伤,但她还是被敌人抓了回去,而她忠心耿耿的法兰西王室,实际上已经背叛了她。腓力三世经过了一番谈判,决定把贞德卖给英格兰,具体的数额众说纷纭,但价格绝对可观。

       英格兰方面得到贞德后,火速组织了对她的异端审判工作,其准备之充分,运作之高效,投入之热情,令人瞠目结舌。在整个过程中,查理七世没有动作。

       1431年1月9日,对贞德的审判在法兰西西北诺曼底的鲁昂展开,这里是英格兰人在百年战争中的核心根据地之一,法军组织过小规模的救援行动,结果自然是无功而返。但由英国人来审判法国的圣女,这件事确实说不过去,于是审判的法官由一位法国主教皮埃尔·科雄担任,他的使命并不是遵从神的旨意公正地审判,而是想尽一切办法惩罚这个19岁的少女。

鲁昂圣母大教堂

       这场由英格兰政府资助的审判,进行的并不顺利,贞德显然并不配合英格兰人设置的重重陷阱,审判的气氛一再陷入尴尬,甚至几度暂停。英格兰人希望证明贞德是一位异端分子,奈何贞德的聪明才智加上英格兰人的确缺乏证据,审判始终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审判期间,贞德曾要求教宗出面进行公正的审判,科雄主教自然是拒绝了她的请求。无奈之下,英格兰人转而开始制造伪证,并利用贞德不识字的弱点,以威胁立即处死的手段逼迫她签下了一份弃绝书。不仅如此,英格兰政府还通过死亡威胁的方式逼迫参与审判的神职人员篡改审判记录,让所有的内容都指向贞德有罪。

       当贞德签下弃绝书后,接下来的日子里就是等待死刑的执行了。但英格兰人还没有死心,在要求贞德换上女装后,他们不怀好意地把贞德关到了普通士兵监狱,企图通过奸污她来玷污贞德作为圣女的身份。流传下来的诸多目击证言也确实证明贞德在入狱期间遭受了英格兰人的侵犯,只是他们未能得逞。此后,贞德出于安全的考虑重新换上了男装,防止敌人的骚扰——不然的话她连蔽体的衣物都没有了。

       但英格兰人并未放弃污蔑贞德的努力,尽管贞德拼死抵抗了卑劣的奸污行为,她仍然未能阻止后世对她的恶意抹黑。这一点在莎士比亚的《亨利六世》里体现的淋漓尽致:贞德在这部戏剧中不仅同时与查理七世、阿朗松公爵和那不勒斯国王有染,甚至在面临英格兰人指控时还以怀孕作为要挟,使得“正义而淳朴”的英格兰人的三观受到了强烈的冲击。于是许多英国人真的以为贞德就是一个打着圣女的幌子招摇撞骗,还四处寻欢作乐勾引男人的荡妇,连怀孕的时候都不知道孩子的父亲是谁。

莎士比

       贞德自然是看不到《亨利六世》问世了,到了1431年的5月30日,贞德在经受了一系列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之后,迎来了命运的终点。英格兰人决定在鲁昂的集市广场上烧死这个“魔女”,让人们目睹和英军作对的下场。行刑前,贞德向旁边的神父请求让她握着一个小十字架,黑压压的人群挤在街道上围观这位“魔女”的末路。执行死刑的刽子手被要求将火焰与贞德保持一定距离,以让她尽可能痛苦地死去。

       火焰燃起来了,火势从四周迅速蔓延到贞德附近,将这个19岁的少女包裹起来。被灼伤的少女拼尽全力握住手中的十字架,声嘶力竭地喊着耶稣的名字,这声音充满了她的信念,简单的词汇里饱含着灵魂的力量。围观的市民们透过烈焰的嘈杂,听到了直击心灵的呐喊,尤其是临终前的最后一声,令在场的人们无不落泪。就连行刑的刽子手也被这一幕所震撼,杀戮无数的他也被贞德的信念所震撼,不住的颤抖。

       整个行刑的过程持续了几分钟,火焰就吞噬了一切,英格兰人扒开烧焦的木炭,勉强找到了焦黑的尸体。他们把贞德的尸体展示在人群面前,证明“魔女”的确是被处死了,然而他们自己还没完全放心,紧接着又把尸体焚烧了一次,彻底化作灰烬。

贞德受刑

       贞德的肉体消亡了,但她的信念依旧支撑着法兰西的人民坚持奋战到最后一刻。原本这场百年战争只是王室之间争权夺利的贵族战争,但圣女的陨落和英格兰人的暴行,彻底激怒了法国人民,这场战争从此不再是一场王室战争,而是一次抵御外敌入侵保家卫国的人民战争。到了这一刻,百年战争的结局,就已经没有悬念了。

       贞德为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奉献了自己的一切,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没有放弃自己的信念,即使遭到君主的抛弃,她也竭尽全力维护查理七世的尊严。英格兰人的烈焰点燃了贞德的肉体,贞德却化作星星之火,点燃了法兰西民族的昂扬斗志,烈火燎原,势不可挡。

大革命期间,贞德依旧是法国人民的精神领袖

       若我未得神之恩赐,希望天主赐予我;若我已得神之恩赐,希望天主仍赐予我。

       为了法兰西,我视死如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