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战争 战争,从未改变 1431年,5月30日,圣女贞德殉难。 1435年,法兰西北部的阿拉斯,英格兰、法兰西、勃艮第公国共同参与了一场外交会议,会议的议题无非是百年战争里司空见惯的暂时休战,联姻求和之类的内容。 1435年的阿拉斯,原本是英法的和谈,原本要延续曾经百年战争的休战传统,原本是战争续约的标志。 同样是1435年,英格兰派驻摄政法兰西的贝德福德公爵逝世了,亨利五世留下的最后余威在将星陨落的时刻,消逝在风中,那样的安静,也是那样的沉重。 1435年,勃艮第公国的盟友——英格兰由于长期的战争加上内部矛盾的积累,已经是强弩之末了,同时法兰西各地此起彼伏的抵抗运动,让勃艮第公国的态度开始明显动摇。法国国王查理七世敏锐地察觉到了局势的变化,他毫不犹豫地向勃艮第公爵腓力三世伸出了橄榄枝——以割让皮卡第地区为条件,换取他的支持。 纵使此前两人直接横亘着血海深仇,此刻查理七世为了光复法兰西的宏愿,也不得不选择与其合作。对于腓力三世而言,英格兰人早已威风不再,维持同盟无利可图。此刻查理七世主动求和,无疑是最佳的倒戈时机,何况皮卡地区的价位,值得自己出卖曾经的盟友。 在共同的利益下,仇恨、信仰、情义都不值一提,查理七世选择了原谅腓力三世,腓力三世也选择了背叛英格兰,两个人没有犹豫,没有迟疑。 最终达成和解的两位君主 1435年,不再是百年战争的延续,终结战争的号角,吹响了: 1437年,法兰西光复首都巴黎,这里曾经是勃艮第公国帮助英格兰人攻克的,现在他们帮助法兰西夺回了这里; 1441年,法兰西又收复了香槟地区; 1450年,法兰西从英格兰手中收复了曼恩和诺曼底; 1453年,法兰西夺回了吉耶讷,除加莱之外,法兰西已光复全部国土; 1458年,法军攻陷了加莱,英格兰人,被永远逐出了欧洲大陆。 1458年,持续了121年的百年战争,宣告终结,法兰西人终于夺回了自己的家园,法兰西王国终于获得了统一。 战争结束,却从未停止 121年,沧海桑田,全世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段时间里,东亚的朱元璋推翻了蒙元,建立了明朝,1457年明英宗朱祁镇都复辟了;神圣罗马帝国由盛转衰,波希米亚王国和匈牙利王国的衰落,加上14年的胡斯战争,使得帝国的皇权逐步没落;中东的奥斯曼帝国崛起,并在1453年攻陷了君士坦丁堡,摧毁了苦苦支撑上千年的拜占庭帝国,入主东欧;伊比利亚半岛的卡斯提尔王国和葡萄牙王国初步完成了统一,大航海时代即将开启。 英格兰和法兰西历经百余年的斗争,以英格兰的败北告终,可法兰西却是赢的那么艰辛,那么残酷。开战的爱德华三世绝对想不到这一战竟会延续五代君主,应战的腓力六世也绝不会料到法兰西竟会一度陷入亡国危机。这场战争历经了席卷欧洲的黑死病,英格兰的王朝更迭,装甲技术的革命,火药武器的列装,葡萄牙王国的独立,民族主义的觉醒······卑微的哀求无法换取和平,只有铁与血的抗争,才能赢得对手的尊重,才能换取谈判的资本。 这场战争一开始仅仅是爱德华三世与腓力六世的王位继承权纠纷,双方都未曾考虑过妥协,两国却也都未曾想过死战到底。渐渐地,王室的战争波及到了贵族们,王室的战争扩大为贵族战争;贞德的牺牲,让法兰西人民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团结,贵族的战争从此变为民族战争。尽管当时的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尚未成熟,但觉醒的种子,在这场旷日持久、跨越世纪的苦难里,播种在一代代亲历者的心中。直至三十年战争的血泪滋养,才让民族意识觉醒的种子破土而出。 三十年战争——更恐怖的灾难 提到百年战争,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英法两国,但这场战争实际影响的却是整个西欧,乃至西方世界。 没有百年战争的历练,法兰西的军队素养和战术思想、军事技术将在中世纪的水平上原地踏步,我们也在普瓦捷、克雷西、阿金库尔等一次次战役中看到了法军的惨况。亡国的危机和惨败的现实,逼迫这个长期养尊处优的高贵王国痛下决心进行翻天覆地的改革,只有死一样的痛过,才能涅槃重生。 百年战争后,腓力三世统治下的勃艮第公国变成了一个事实上独立的强大国家,在其子大胆的查理继任后更是无人能敌,先后击败了法王路易十一(查理七世之子)和神罗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然而由于对瑞士的两次远征失利,加之路易十一政治、外交上的手段,勃艮第公国最终遭到法国与神圣罗马帝国的瓜分,从此在历史上彻底消失。但这也同时,作为缓冲带的勃艮第公国,已经不复存在,意味着同样继承了当年法兰克王国衣钵的两大欧陆霸主,从此不得不面临正面冲突——三十年战争的隐患,从此埋下。 失败的英格兰被法兰西永远地逐出了欧洲大陆,丧失了大陆据点的英格兰人从此便时刻保持高度的危机感,大陆均势政策也在此时应运而生。直至今日,英国依旧对欧洲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即使地理上与欧陆更接近,政治上却更亲美,就算还在欧盟之中,也不同于法德两国,仿佛一个定时炸弹般的存在。大陆均势政策伴随着英国国力的增长,威力愈发显著,甚至几度成功阻止了欧洲的一体化进程。欧洲的衰落,与英国的努力密不可分,而这个根源追溯到百年战争的失利,也不为过。 脱欧进行时 百年战争同样也给人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圣女贞德作为法国人的精神象征总是会在危急时刻给予法国人冲破命运桎梏的力量:无论是大革命时列强的侵略,还是一战时破碎的国土,抑或是二战时纳粹的铁蹄,贞德总是会作为人们的信仰团结所有绝境中的人们,正如她当年在百年战争中所做的一样。 地缘和精神层面的影响持续到了今天,而在战争刚结束的15世纪,英法两国的贵族都在这场浩劫中损失殆尽,使得两国都走上了中央集权的道路,终结了中世纪的黑暗时代——只是英格兰还需要再经过蔷薇战争的洗礼,法兰西还需要消灭勃艮第这个宿敌。 不仅如此,在15世纪的背景下,英法两国由于连年的战争国力严重削弱,使得西欧各国暂时获得了一段发展的机遇期,其中卡斯提尔王国和葡萄牙王国在此期间获得了统一,通过海上竞争和贸易探索,开启了未来的大航海时代。而未来的殖民帝国所拥有的绝对武力优势,也来自于战争期间的技术进步:15世纪初的欧洲诞生了最强的护甲——板甲,在那个火器尚不发达的时代,几乎没有远程武器能够穿透全副武装身披板甲的骑士;而法军为了击败长弓兵,其火炮的铸造水平与战术策略也产生了飞跃式的进步,中国的装备技术就是在此期间遭到了欧洲的全面反超。 装甲技术的飞跃——板甲 百年战争是一场持续百年的杀戮游戏,当两国贵族在为胜利的果实欢呼雀跃时,痛失家园与至亲至爱的无辜平民却只能无声地哭泣,战争打了一百年,人民也哭了一百年。 百年战争也是一场跨越世纪的民族觉醒,当血泪的控诉与绝望的呐喊空响在猩红的静默中,人们才意识到贵族们根本没有能力支撑起自己的家园,能够彼此信任生死与共的,只剩下拥有共同命运的同胞们。 百年战争早在1458年就迎来了终结,但直至2019年,战争仍旧存在,而战争,也从未改变。 战争,从未改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