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技术对比 | 探火管与传统气体灭火系统主要特点对比

 扬帆35 2019-06-29

对比内容

探火管

传统气体灭火系统干粉灭火系统

施工安装

安装简便,工期短;探火管采用S形布置,安装方便;无需储瓶间。

施工复杂,工期长;管路、管线复杂;须专用储瓶间。

灭火阶段

火灾发展有四个阶段:

①初起阶段:起火后约十几分钟内,燃烧面积小、火焰辐射能量小。

②发展阶段:燃烧面积扩大、速度加快。

③猛烈阶段:燃烧和热辐射最强。

④下降和熄灭阶段:火趋减弱至熄灭。探火管以每1米S形间隔布置在小型防护区和电气柜中,将整个空间分隔成许多网格小空间,离火源处最近,热量和热辐射感应灵敏、及时、准确、可靠。探火装置将在火灾初起阶段(第一阶段)立即启动灭火。

传统的灭火系统一般以感烟、感温两路探测与报警控制器配套,若将报警控制器置于自动位置上时,火灾将发现在火灾发展阶段(第二阶段),才能启动自动灭火系统。

定温(玻璃球、易熔合金)悬挂式自动灭火装置,因灭火装置安装位置离火源距离远和热气流的流动影响及感温元件需不断吸热、灵敏度差等因素影响,定温(玻璃球、易熔合金)悬挂式自动灭火装置将火灾发现在火灾猛烈阶段(第三阶段)。

当防护区、机柜中安装两具以上定温自动灭火装置时,由于装置不能同时启动,防护区、机柜瞬间或短时间内达不到灭火浓度,只能起到短时间控制火势和降温,随后火灾将继续燃烧。

财产损失

由于火灾发现早,扑灭在火灾初起阶段(第一阶段),因起火面积小,造成的财产损失将非常小,设备能在短时间内恢复正常工作。

传统的灭火系统将火灾发现在火灾发展阶段(第二阶段),起火面积较大,造成的财产损失较大,社会影响也较大。定温(玻璃球、易熔合金)悬挂式自动灭火装置将火灾发现在火灾猛烈阶段(第三阶段),火灾面积大,造成的财产损失大,防护区内设备和机柜将有可能全部损坏,需较长时间才能恢复正常工作。

人员安全

无需人员紧急疏散;将灭火剂直接喷放到发生火灾的部位,装置反应准确,灭火针对性强,释放的灭火剂对人员影响极小。

必需进行人员疏散;灭火剂喷出后扩散到防护区内,而不是直接喷放到发生火灾的设备内,灭火针对性差,释放灭火剂量大,对人员有一定的影响。

维护运行

探火管为非金属软管,不受油烟、灰尘、电磁干扰等影响,不会产生误报;设备维护简便。

因有电子部件,常因油烟、灰尘、电磁干扰等影响而导致误报;系统复杂,需专业技术人员维护。

使用灵活性

探火管采用S形布置,防火无死角;小巧灵活的探火管灭火装置,既可应用于较大空间,又可伸进各种狭小的空间和结构复杂的设备中,真正做到安全防范无死角;适用于各种场合,做到防护无空白。

灭火速度慢,有死角;传统灭火系统通常将较大的封闭空间作为防护区,如整个房间,电缆夹层等,管网距火灾危险部位较远,同时灭火剂通过管路输送并喷出后,扩散到防护区内,达到设计的灭火浓度才能灭火,所以对复杂场所防护存在一定的弊端;使用场合有局限。

振动

抗振动性能好,可用于移动和静止设备上,如列车、风电设备上。

抗振动性能差,只能用于静止场所。

成本

新设备采购成本低,装置小巧灵活,运输费用相对低廉;管路、管线简单,安装、维护费用相对较低。

新设备采购成本高,装置占地面积较大,运输费用相对较高;管路、管线复杂,安装、维护费用相对较高。

低碳环保

针对被保护设备的全淹没式或局部设计,灭火剂用量少,环境污染小。

针对房间(较大防护区)的全淹没式设计,灭火剂用量大,易对环境产生较大污染。

以上来源:利达消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