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皇家御园圆明园因水而活 荷花是圆明园的夏季之魂 经过几十年的经营和建设 目前园内荷花种植面积达1000余亩 品种量为300余种 第24届荷花节如期而至 从 6月28日开幕起至8月20日 游客可在将近两个月的时间里 来园欣赏昔日夏宫的盛夏美景 在荷花节开幕前夕, 今年首次发现了并蒂莲,在长春园线法桥东水面娇艳绽放,络绎不绝的游客纷纷举起相机记录下这美好的一刻。 并蒂莲是自然生长的,而非人工栽培,也不会遗传,形成的原因很难解释,所以异常珍贵,是吉祥、美好的象征。 考古出土古莲子有望绽放 长春园东南隅的如园,在遗址考古的过程中陆续在镜香池内发现11颗古莲子,这是圆明园进行考古发掘工作以来首次发现古莲子的存在。目前这11颗古莲子已送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进行科学管理与研究鉴定。经过双方对古莲子的检测、研究、培育等方面进行商讨,最终决定将其中3颗古莲子进行年份鉴定,剩余8颗开展培育实验。 据植物研究所的专家介绍,古莲子比普通莲子发芽时间更长、培育难度更大,因其埋藏时间久远,加之种子本身的质量因素等各方面问题,降低了古莲子的成活率。 经过中科院专家的监测研究和精心培育,有6颗古莲子在播种之后已经成功发芽,并于2018年8月底在实验花盆内长叶结藕。目前这6颗古莲子在温室中成功越冬,今年4月移出温室种植在荷花基地,有望在今年夏天开花。 文物展览模拟考古齐上阵 本次荷花节将为游客展出“修复1860”一期的修复成果,修复完成的6件精美瓷器将亮相圆明园展览馆,包括1件青釉鼻烟壶、2件青花八宝万福如意瓷砖、1件康熙青花龙纹碗、1件康熙红釉碗以及1件青花缠枝莲纹瓷绣墩。此外,“修复1860”二期将在荷花节期间启动。 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了让学生们更深入了解考古知识,圆明园将以课堂讲授与现场实操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模拟考古课程,让学生们切实体验考古工作。 七夕乞巧市 七夕节素有穿针乞巧、投针验巧、拜织女、吃巧果等习俗。圆明园根据《雍正十二月令图》还原中华传统文化,在春泽斋举办七夕巧市,巧市推出七个趣味活动,以集章打卡的形式完成七个活动,即可获得限定礼品。 七个活动分别为:巧市打卡、巧穿针、巧诗树、丢巧针、巧折纸、画巧伞、七巧板。游客可在古色古香的油纸伞长廊拍照,可以动手折纸、画画,感受七夕氛围,体验传统七夕节游戏。 听讲座绘团扇观演出 为了突出圆明园皇家文化,今年夏天,圆明园根据《雍正十二月令图》中的六月纳凉,在传习所举办清帝纳凉小型文化讲座、手绘团扇等活动。 盛时的圆明园,皇帝每年夏天都会携家眷来此避暑,乾隆把江南的园林布局、景观名称等都复制在圆明园,圆明园因此颇有几分江南的诗情画意。 7月每周末上午,游客可在涵秋馆边欣赏精品荷花展的同时,边观看“时有微凉不是风——江南特色文艺演出”,体验皇家园林别样的清凉夏日。此外,还将在正觉寺举办清帝纳凉文化展,以图片加实物的形式,配以相关古诗词,向游人展示清代帝王在圆明园如何避暑纳凉。 系列活动丰富多彩 荷花摄影大赛是圆明园荷花节的传统活动,一直以来都受到广大游客和摄影爱好者的欢迎。本届荷花节将举办荷花摄影月赛,面向公众征集圆明园荷花摄影作品。 今年,圆明园还增加了线上写生月赛,让游客用手中的画笔记录下圆明园四季变换的美景。荷花节期间,圆明园大讲堂将继续举办,圆明园研究的各位专家学者,在讲堂为游客讲述历史,在遗址回望过去。 王芳制作 刘派/图 佟煜/动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