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奕东:风物长宜放眼量

 风吟楼 2019-06-29

风物长宜放眼量

——读薛小娜《蒹葭苍苍》

 作者 | 吴奕东 

初识薛小娜,是在去年普宁的采风行,淡雅的装束,温婉的言谈举止,似乎是她的标配,使人一眼就能才芸芸众生中指认出来。后来又有几次潮汕地区的釆风行,品读了她的文章,得知她是一位知名的专栏作家,心生敬意。她是且行且吟的作家,风物长宜放眼量,她信奉“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笔下的风土人情,就是一幅地方的风物志。

所谓文如其人,一点也不为过,温文尔雅的她,文章也处处体现出清丽脱俗的气质。其古典风格的风格,就如苍苍的蒹葭,在时光深处摇曳,穿越时空。

走进薛小娜的散文世界里,就如享受一桌色香味俱全的盛宴,语言的绚丽与出色,内容的丰富香远溢清,思想内涵的清韵与雅致,回味悠长。

且看她的妙笔生花吧。《水墨南溪》、《碗仔,隐匿在寂静山谷的美丽村庄》、《诗意水乡——新溪》、《行走在德安里的时光》,都是我比较喜欢的文章。故乡的山山水水,永远是一个作家眼中最美的风景!乡村的恬静,乡村的淳朴,世外桃源般的田园风光,成了她笔下描绘的风景画。“水墨”“渲染”“温婉”“行云流水”“斑驳”“幽静”“时光流淌”,这些带着古典味道的辞藻,是她常用的词汇。她仿佛一个画家,把读者带入一个如梦如幻的人间仙境,领略一幅幅美丽动人的水墨画。她如一个导游,款款带领读者游走了美丽的潮汕古村落,品味无边的潮山风韵。“美不美 乡中水,亲不亲 故乡人!”一花一草总关情,一事一物挂心头。古榕树、“下山虎”、“四点金”、“驷马拖车”、“独壁联”,古老的潮汕建筑,古老的文化底蕴,散发着迷人的魅力。绣女,潮汕传统女性的勤劳善良,温柔贤淑,跃然纸上;英歌舞,尽情散发着乡间大汉的豪气;潮州弦乐,古韵悠长,似水柔情;潮汕美食草粿、麦芽糖、鼠壳粿触碰着舌尖上的味觉。

薛小娜笔下的山水是唯美的,诗意的;笔下的乡情是淳朴的,远离城市喧嚣的平和世界。这是她努力追求的“善与美”。她试图以超越生活的美来化解现实中的困惑与焦虑,以一个美好的童话对抗现实中的无奈。她是平淡地,宽容对容世间的人和事。正如谢有顺所说的:“一旦看待这个世界发生的人事,有了平静、宽容、一视同仁的眼界之后,写作就必然采取减法。以简单写复杂,以平静写热烈,这是散文写作的极高境界。”

薛小娜的游记写作,不仅仅是停留在所见所闻上,而是有所思,情感与思想随足迹弥漫,人生确实需要一场触及灵魂的旅行,在旅行中洗涤生活的尘垢,获得写作的源泉。

“从尘世中来,到灵魂中去”,这是一个作家的作品动人之处,有灵魂的写作,才是一篇佳作。

茅盾先生在“风景谈”里提到:没有人的活动,纯粹的风景总是有点欠缺,人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地域的文化,散发着迷人的光芒。那隐含在乡村里的故事,人文传说,是闪烁在美景里的珍珠。“桑浦山风门古径的何野云,南澳的郑成功,德安里的方耀,碗仔村的澎湃,为我们留下了一段段千古的传奇,为我们积蓄了丰富的文化底蕴。

古村落的老屋和古祠堂、古建筑薛小娜熟悉而又推崇的,所以在她的好多篇章里出现。老屋的苍桑,是时光的遗迹,存在着祖先生活的足迹。而古祠堂更是文化的遗产,木雕、石刻、楹联,无不透露着先人的智慧和对子孙后代的期望,耕读传家,诗书传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村民,奋发图强,开拓进取。这些缘由,使她后来致力于普宁祠堂文化的传承和研究,参与编撰祠堂文化的丛书。

正如她自己所说的:“我最关注那些有关乡村生活、场景的篇什。对我们而言,乡土生活常常处于现实的边缘地带,潜伏内心深处,与乡

愁亲密相处。这样的写作几乎都是重返岁月现场,在记忆中反光。当然,这也是最丰盛的创作资源,乡村叙事是我们挥之不去也应该终生热爱的。”

薛小娜笔下的那些细节、场景、人物、自然以及体验,给予我很熟悉的感觉。

一个作家的文章,总是与她的经历,与她的情怀,与她的境界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行走山水间,纵意山水间,风物长宜放眼量。

在她的文章里邀游,我们可以感受到她的性情,她的情怀,她的内心世界。温婉如蒹葭般,在水之洲,亭亭玉立。

细节会泄露一个人的内心,正如圣经所言,“他心怎样思量,他为人就是怎样”。心被物感之后,写作岂能不受影响?我常常感动于她的温婉的细节,细腻入微的笔调,那深入心灵的柔软之处。在阅读时,我常她内心深处的婉约不期而遇,深受感动。

场面感十足,如人亲临,是她散文最突出的地方,而可能也是她思辨性偏弱的地方,在场面上尽情渲染,而精神层面及生活深层次的拷问与探索尚待挖掘。如《记忆中的矿山》,她生动详实地为我们呈现了很多记忆中矿山的生活场景:拉煤车、挖竹笋、赶市集打牌、看电影、拜年等,一切都恍如昨日重现,栩栩如生就在眼前,饶有生活情趣,完全是一幅矿山生活的浮士绘。虽然物质缺乏、生活艰辛,但是人们仍以苦为乐。而后,矿务局的破产、梅田的凋落成了人们心中永远的痛。这痛楚,多少是为心中矿山的遗失,美好事物的一去不复返而叹息!这种痛楚,如再加以挖掘和探索,那情感的附着及精神的焦虑、情感的挣扎,可能更会动人心,撼人心魄!


世界上除了美好与静好之外,还有处于底层人群的挣扎和奋斗,不管你是否有所见,所谓静好,是有人默默为你承担苦难。所以深层次的写作,作家有责任探究他们的生活境况及其精神追求,为他们呼吁,为他们请命!“生活是活着的历史,它比历史更永久。无论时局如何变化,苦难如何重压,它都坚定地在着,不容修改。日常生活是时间长河中最稳固的部分,是人类精神永不破败的肉身。”——谢有顺

话又说回来,事物难以责全求备,各人自有各人的风格,不然的话,就难免顾此失彼。

薛小娜是谦逊的,作为知名的专栏作家,她并不沾沾自喜,仍在不断探索追求。对于我这个初学者,她给予关怀,并热切希望我提出意见和建议。我才疏学浅,深怕有负所托,只有勉力而为,是为之评,不到之处,见谅!

图片源于网络


揭阳读书人

联系电话:0663-8619387

手机微信:1368745438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