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秧歌二人对对戏,是舞动黄土地,情动黄土地的艺术精华,撩拨人性,展示人性,抒发情怀,展示理想,再现向往,关注人生,深受欢迎。它虽是一种无说无唱的舞蹈,但其感染力,震撼力,影响力,甚至超过有说有唱的艺术。其最大特点:意趣、情趣、理趣、逗趣,通过身态、神态、情态再现出来。
二人对对戏,兴起于明末清初。旧时秧歌艺人,为反抗封建礼教压迫和婚姻制度束缚,表达人们对爱情和幸福的追求,简单地编创了一种即唱即说,夹武功表演的“对对戏”。后来艺人继承前人表演基础,增强舞蹈性和技巧性,逐步演化为只舞不歌不唱,抒发内心情感,独具风采的民间舞蹈。
二人对对戏,是二男女舞蹈。男俗称挎鼓子,女俗称包头。在传统踢场子中,表现青年男女,新婚夫妇,嬉戏逗趣。旧社会,多反映夫妻打架争斗情节。随新秧歌影响,将斗变为逗。实属二人场子质的飞跃。
人们在欣赏享受艺术的同时,也具有审美和人文价值,突然明白:人的生活,不就是美美满满,乐乐活活地创造最有生命意义的过程吗?这种画面,这氛围不就是充满生命象征?这一刻,多少艰难、多少痛苦、多少辛酸,已经远去而欢乐、期盼、美好在涌动,在召唤啊!
二人对对戏,已经不仅仅是艺术,不仅仅是精神,不仅仅是趣味,不仅仅是苦难的补偿,而且变成生命的勃发,理想的展示、价值的体现、人生的向往。也不仅是一种舞动黄土地的艺术,而且是一种舞动人性的艺术,更是一种舞动人生的艺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