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聚焦国展丨刘一闻:秦汉印风的创作技巧与投稿技巧

 朝歌淇水悠悠 2019-06-29

刘一闻:秦汉印风的创作技巧与投稿技巧

流派印的创作较难走出模拟前人的路子,想要走到高处是很难的,还是应该从正统秦汉印取法。大家对秦汉印的认识不同,想要获得秦汉印经典的气息其实也是很难的,这些年大家都在探索之中,试图用秦汉印作为主体风格,关键还是见识、视野的问题,如果仅表现模式化的东西恐怕还是不行;如果看到的只是那些大家司空见惯的、很熟悉的秦汉印章,那么同样也很难走到高境界。

秦印与汉印有区别,现在刻秦印风格的作者也有不少,但对于秦印中的大篆文字往往把握不准。这一竖直一点或斜一点,弧度小一点或大一点,往往会变成另一个字。使用平实的字法是大道,不要试图使用很多非传统有代表性的古怪字法,这样反而会走到一条小道上。在刀法、字法、章法这三法中,我始终认为刀法最重要,如果刀法不合适,那么对于秦汉印的创作来说会是很大的障碍。刀法要洗练,同时要有内涵,篆刻的刀法与写字的笔法是一个道理,即使字法不太讲究,有好的刀、笔也可过关,所以刀法在篆刻技法方面还是第一位的,刀法做到有内涵并不容易,但我认为应该要提出这样的高度和方向。学习秦汉印章的创作者不妨找一个借鉴,比如赵之谦、黄牧甫等。黄牧甫的借鉴意义可能更为直接一些,他用刀就用得非常好,字法也讲究、别致。

关于篆刻边款这方面,之前篆刻展览中常见的这种边款形式与印面形式不统一的状况已经得到改善。不统一、不协调的主要原因还是技法太生疏,边款水准的高低与字法有关,字法又与书法有关,这些都是环环相扣的。对于篆刻的创作来说,书法是非常重要的,不仅要了解篆书,其实行草书的认识对于篆书的深入理解是有帮助的。黄牧甫的边款刻得很协调,可以借鉴。

早些年的印屏制作很花哨,拼接太过。我认为平实的最好,不管是6方印还是8方印,平均分开,有边款的粘贴边款,再加一个签条,这样就很好了。现在评委们对花哨的印屏反而有一种心理上的排斥。整拓的印屏当然好,但难度也是很大的,关键还是创作水准,印屏的制作是最后期的步骤,印章水准不够,就算是整拓也不行。印屏上需要几方印,几方印配边款,都要严格按征稿启事的要求,并不是越多越好,要懂得藏拙。比如8方印章仅要求两个边款,那就选择两方配有边款,这两方要想办法在形式、结体、章法布置上避免雷同,但反差不能太大,如果感觉不像同一个人创作的也不行,反而暴露了自己认识上的不统一。很多人主张刻多种风格,我并不认同,印章的风格找准一两种,将它吃透、把握住即可。

关于篆刻的内容,我不建议用很时尚、很政治化的词句,比如“不忘初心”“我的中国心”“中国梦”等,这些都很难刻好。摆动幅度太大会显得不严肃,与主题不符,太工整又未必有好的效果。其实可选的词句很多,不管是少字还是多字,整体协调有一定的变化即可。

(据访谈录音整理,已经本人审阅)

十一届国展入展作品选登

王肇凡(江苏) 《肇凡印迹》 136cm×34cm


王元豹(山东) 随物大道联 235cm×49cm×2

 炀(浙江) 《古诗选钞》中堂 240cm×104cm


 宏(辽宁) 节录《开国大典》

中堂 235cm×84cm

(选自《中国书法报》225期2-3版)

监制|杨超

图文编辑|薛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