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述《摊破浣溪纱》写作技法与规范

 杏坛归客 2019-06-30

● ○ ●  词谱起源 ● ○ ●

摊破浣溪沙,词牌名,一名“山花子”。实为“浣溪沙”之别体,不过上下片各增三字,移其韵于结句而已。双调,四十八字,上片四句三平韵,下片四句两平韵。代表作有李璟词《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等。

● ○ ● 词谱范例● ○ ●


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五代:李璟 作者介绍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栏 通:阑)  (何限恨 一作:无限恨)

● ○ ●  写作技法● ○ ●


燕式:附录《摊破浣溪纱》规范格律及写作要求。

      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

      平平平仄仄平平。         (韵)

      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 (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一定要对仗)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韵)

词征:浅述《摊破浣溪纱》写作特点。   

      本调《摊破浣溪纱》,又名《山花子》。

      本调其实是《浣溪沙》的变体,破其七字的结句,且将七字句增三字为十字,成两句。

      本调为常年用词,但词家多喜为夏、秋两季用之,望谨记。

      本调四十八字,八句,前片四句,三平韵,后片四句,两平韵。从字数上说属中词。

      本调的写作要求较为宽松,上片用字较严,对仗只有一句,最适合初学者练习之用。

      上片的第一、二句,即为仄起《七绝》之首二句,不同的只是第二句第一字指定用平。

      上片第三句,与仄起《七绝》诗相同,但有拗句的成分。

      上片第四句是三字句,句法是上一下二。

      下片起首两个七字句,一定要对仗,这和《浣溪纱》词、仄起《七律》之项联的要求是一样的。

      下片第三句,与仄起《七绝》诗之第三句是一样的,非拗句。

      下片第四句是三字句,句法是上一下二。

原创: 王书灵

齐鲁桃都诗词传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