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灵岩寺下山,走到了无量观的路口,决定去探一下无量观的塔群。无量观是千山最大的道教建筑群。无量观又称无梁观、老观。由龙门派第八代弟子郭守镇的徒弟刘太琳所建。据碑载:“历十余载辛苦备尝励志梵修正已化人,至康熙十七年(1678)刘修无量观。此乃本观开山肇基之始也”。刘太琳成为千山道教开山祖师。后经历次重修与扩建,逐步形成现在规模。整个建筑群包括:罗汉洞、观音阁,玉皇阁、山门、老君殿、三官殿、观音洞、八仙塔、祖师塔、葛公塔、客堂、经房等。这个建筑群依山势而立,层层叠叠,很有看头。但时间也好,体力也罢,我只能在无量观山关外来探访那些道塔了。 ![]() 首先看到的是许公塔。是一座当代道塔。 千山的塔多为墓塔,是道士羽化和和尚圆寂葬身之地,无量观有许公塔、八仙塔、葛公塔、祖师塔。遥看山坡上的无量观,飞檐俏立,确确是规模宏大。说是观周围有三十多处著名景点。现在这个规模,应该是清康熙年间以来逐渐修造的。 ![]() ![]() 许公塔,是无量观第十一任道长许信友大师的羽化墓塔。它的塔铭上写着:藏真塔。 塔立于1997年,与无量观葛公塔形制相近,为六角九级密檐式实心石塔。许大师享年91岁,是我国道教三元老之一。这座塔高13.32米,用雪花石雕刻而成,浮雕则为汉白玉。近看,整座石塔雕工考究,飞檐斗拱,仿木木特征明显。 ![]() ![]() 继续向上行,见沈延毅老先生“灵峰”石刻。摩崖后的台地上有石塔耸立。 ![]() 这就是建于民国年间的葛公塔了。建筑年代,一说是民国二十二年,一说建于民国十八年。在《中华古塔通览》的相关篇目里,是这样介绍的: 塔为花岗岩石砌筑,六面七级密檐实心,塔高八点七八米。塔基为须弥座,塔身六面均嵌汉白玉石板,在南侧小龛内,嵌汉白玉塔铭。龛外石刻“澹泊宁静”四字;北侧刻有“海为龙世界,天是鹤家乡”。其余四面刻有山石、兰花等,均为葛公生前精心题绘。 塔身各层均用大石块凿成檐角叠砌,略有内收,塔顶为圆宝瓶。塔下是地宫,宫门在塔基南面,深约二米,宫内与地面上的塔一样也是六面,相对两面距离六米……塔四周修筑望柱和栏板,塔后砌有石墙。 ![]() ![]() ![]() ![]() ![]() 葛公名葛月潭,享年八十一岁。葛公琴棋书画样样精通,可谓一代才子。他曾是沈阳太清宫监院,也是张作霖幕僚好友。他羽化后,张学良率众为他捐资修建了这座石塔。 葛公塔北是祖师塔,其下有八仙塔。塔所在处称八仙台,其西南有一景观“聚仙台”,是在一块巨石上设一个圆形石桌。 ![]() ![]() 上图为八仙台下仰拍的八仙塔。坐落在祖师塔前的八仙塔,是一座砖塔。塔塔建于清康熙年间,是由开山祖师刘太琳一俗家师弟为师父打坐而修建的。据说刘太琳在此打坐时每次都心神不宁,便觉悟自己的功德再高也不能居于八仙之上,于是放弃此塔。这样,这座塔便成为无量观中的一座风景塔了。 ![]() ![]() ![]() ![]() ![]() 实地探访这座砖塔,是经过近年的维修的,塔六角十一级,是密檐式实心的,高十几米,塔基为砖砌须弥座,塔基周围有砖砌仿木围栏,六角有砖砌圆柱。塔身南面有一拱门,高约二米,拱门上面有一石额,刻“道教无穷”四字,再上面有砖雕寿星像,北面刻有“万古长青”四个字。四面原来的砖雕八仙像,“文革”期间被砸毁了。 ![]() ![]() ![]() ![]() ![]() ![]() 千山无量观的祖师塔,自成一院。是开山祖师刘太琳羽化墓塔。 这座塔建于清康熙年间,较八仙塔稍晚些。塔用花岗岩石叠砌成,六角亭阁式实心石塔(一旁标牌上介绍的六角九级是不对的),高约五米(一说约八米),底为须弥座。塔南面嵌有塔铭“皇清羽化先师刘公伟太琳之墓”。塔铭龛上横额刻“开基始祖”四个字。 见下图: ![]() ![]() ![]() 无量观祖师塔,造型简洁,看上去古朴典雅。形制上也较有特别处,说它是亭阁式,也有覆钵式的刹,仿效十三天。 刘太琳明清之际的道士,他拜郭守真为师,是道教全真龙门派第九代。他是千山无量观的开山祖师。 ![]() ![]() 千山两日,所见所探,无论名胜还是古迹,都似丰盛的大餐。所写记游凡八篇。感念祖国河山之壮丽,人文之深厚,能够寻游或探访乎一角一落,都是自己的大幸运。 谢谢观赏! 相关篇目:
|
|
来自: 安东老王 > 《访古探幽(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