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全面竣工 同时在市、区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 北京新航城公司按照既定目标 圆满完成了部分保通航任务 助力大兴国际机场如期通航 北京新航城公司作为北京市大兴区委区政府授权承担建设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周边配套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的实施主体。承担着建设永兴河改线项目、机场回迁安置房项目以及永兴河北路道路及综合管廊项目、大礼路道路及综合管廊项目、青礼道路及综合管廊项目、机场西侧路项目等保通航重点项目建设。 河道改线 为机场建设提供地利保障 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选址确定后,有一条现状河道——天堂河由西向东穿过拟建新机场飞行区,既不利于飞行安全及机场日常安全保卫管理,也不利于河道日常维护,需进行改道。天堂河改线后名称改为永兴河。这是北京新航城公司作为授权建设主体承担的第一项重点工程项目建设——永兴河改线项目。 永兴河改线工程,分北京改线段及河北改线段两部分。起点为京开高速路下游1.64km处,终点进入永定河流域,全长23.34km。其中永兴河改线工程(北京段)长度11.39km,两岸新建巡河路22.78km,新建下穿京九铁路工程,新建跨河及顺堤交通桥7座,4座水闸,新建雨水口和沿线景观绿化。工程于2015年5月开始建设,2017年11月完成验收并正式投入使用。 从北京新航城公司获悉,在2016年7月20日那场强降雨过程中,由于永兴河项目已完成全部土建施工,暴雨高峰时段新建永兴河有效调蓄洪水能力达到了约100万方,极大地减轻了现状天堂河的过水压力,避免了南各庄泛区(新机场施工现场)免受洪水冲击,有效的保障了下游河北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民心工程 解决机场红线内百姓安居 2015年底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回迁安置房正式开工,包括榆垡、礼贤两大组团,总建筑面积约195万平方米,包含136栋住宅楼及配套设施。其中,榆垡组团总建筑面积约160万平方米,礼贤组团总建筑面积约35万平方米。累计建设房屋1.5万套。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回迁安置房以百姓满意工程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将安置房建设成为民心工程,在安置房规划设计阶段,“绿色建筑、慢行交通、智慧社区、配套完善、传承历史、留住乡愁”等理念就融入了其中。 在安置房设计方面,充分体现低碳、绿色理念,严格按照“绿色建筑二星”标准开展工作。在安置房的规划设计中,所有住宅均达到绿色建筑二星级标准。采用太阳能方式提供居民生活热水。让安置百姓能够充分享受绿色低碳、智慧生活带来的幸福感和舒适性,同时降低生活成本。此外,严格按照绿色建筑设计二星标准进行建设,以建立绿色工地为标准,严格要求安置房所有工地达到绿色工地标准。 为保障回迁村民的利益,北京新航城公司精心组织工程建设,组织12家单位同台竞技,开展月度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进度和质量综合考评。同时在管理过程中,集合央企、市企及地方企业优秀的施工技术、创新理念、管理亮点,在各参建单位中予以推广,让各企业在最大化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积极吸取其他企业的优点。同时,北京新航城公司打磨了一套高效的管理制度——航城砖信用评价体系。从质量、安全、进度、文明施工以及其他多个方面体现各参建单位的整体施工能力,充分发挥各参建单位的主观能动性,实现项目组团内部“学、比、赶、帮、超”的良好建设氛围,使回迁安置房在品质上达到质的飞越。 经过2年多的建设,2018年9月15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回迁安置房项目完工,2万多名回迁百姓喜迁新居。大兴区政府充分兑现了当初对回迁村民的承诺,北京新航城公司按时保质高效地完成了回迁安置工作。 航城速度 为机场能源供应提供路由保障 北京新航城公司完成了安置房回迁房建设后,立即全力投入到保通航项目建设中。永兴河北路道路及综合管廊工程是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的重要能源通道,保通航段管廊全长7.5公里,共计263仓标准段管廊。 永兴河北路保通航段综合管廊项目,面临着工程体量大,工期时间短、工程任务重的开局。保通航段管廊工程钢筋绑扎总量约3.9万吨,相当于61栋15层住宅楼的钢筋用量,混凝土浇筑总量达到21万立方米,相当于57栋15层住宅楼的混凝土浇筑量。保通航段管廊沿线还要下穿106国道、京九铁路及永兴河等现状构筑物 为保证工程顺利开始实施,从2018年7月起,北京新航城公司启动了每天清晨7点的工程早班调度会制度,公司领导亲自主抓项目进展,全力调度施工进展。在9月份进入到建设高峰期后,保通航段6个施工标段每天投入工人数量超过7000人,现场吊车192台,混凝土罐车出入现场达到1200多次,平均日完成产值约1200万元。 在建设保通航项目建设中,北京新航城公司以计划为龙头,以质量安全为主线,在确保工程实体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前提下,测算出各项工序最优的施工工期。让永兴河北路保通航管廊项目在质量、安全和工期管理上均能够达到要求。 在市、区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北京新航城公司圆满的完成了永兴河北路综合管廊保通航项目建设,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能源管线提供了实施条件。 分秒必争 为机场通行提供通畅道路 2019年4月28日上午,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西侧路项目实现通车,这是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周边配套市政机场设施中第一个实现通车的项目。 机场西侧路北起大礼路,南到环场公路(永定河北侧),规划为城市次干路,红线宽40米,设计速度50Km/h,长度约10.6Km。是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对外交通联系的主要通道及市政能源供应通道。 机场西侧路是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能否顺利通航的重要工程,北京新航城公司承担着服务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设临空经济区的主体责任,作为机场西侧路的实施主体,在接到建设任务后,以极高的政治站位面对这项工程任务。为确保完成此项工程的建设,大兴区政府及相关委办局与新航城公司全力协同制定各项应急措施预案,保证了机场西侧路工程顺利开展实施。 为保证各阶段与各项工作之间充分对接,该项目启动了每日调度制度,充分调度设计、监理、施工等参建单位,保证工程建设步调的统一性。以节点目标为导线,将各项工作任务层层分解,责任落实到个人。并梳理施工现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各种拟定解决方案,在制定方案同时积极组织各参建单位对机场西侧路工程工期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在确保工程实体质量和施工安全的前提下,测算出各项工序最优的施工工期。并在全线工程推广样板引路制度,最大化的发挥各参建单位的技术优势、管理优势,保证了机场西侧路各参建单位能够按照统一的施工部署开展工作,为项目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时间保障。 “3 2”创新产业体系 引动全球临空经济新模式 在产业发展方面,临空经济区借鉴全球临空经济发展规律,结合区域的经济发展要求和资源禀赋,紧抓临空指向和国际交往两大属性,着重构建“3 2”的创新产业体系,与雄安新区、北京三城一区、通州副中心、顺义临空区、丽泽商务区形成协同发展,全力打造以人才和创新为驱动的全球临空经济创新典范。 据北京新航城公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在“3 2”的创新产业体系中,“3”是指构建以生命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装备为主导的三大科技创新支柱产业。“2”是指重点发展枢纽高端服务业和航空保障服务业。总体管控区实施区域统一规划。目前,临空经济区已针对 “3 2” 的创新产业体系筛选出约250家潜在合作企业,并与34家单位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其中,枢纽高端服务业包括智慧物流、国际会展、技术咨询与培训;航空保障服务业包括航空培训、航空维修、公务机保障、航空金融。 生命健康包括精准医疗、干细胞技术、医疗耗材;新一代信息技术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智能装备包括航空产业、机器人系统集成。 综合保税区为集保税物流、保税服务、保税研发、保税加工为一体的综合保税区,将打造为扩大开放先行先试区。 打造智慧临空区新范本
在人居环境方面,“创新融合、生态宜居、数字智慧”是临空经济区人居环境的三大特点。北京新航城控股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规划设计中,临空经济区将着力打造智慧、多元、开放的工作空间,便利居民社交和跨界创新。同时,坚持职住平衡的理念,结合城市开放空间打造“一刻钟生活圈”,布局教育、医疗、养老、文化、体育、商业等配套设施,建设国际化人才社区,充分满足国际创新人才的需求。在数字智慧方面,临空经济区从基础设施建设开始搭建智慧城市数据运营中心,通过战略布局网络通信等基础设施,打造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架构,为产业智能化与生活智能化提供先决条件。 值得一提的是,临空区还将重点建设城市慢行系统,以“满足居民需求”为第一要义,以“安全、连续、便捷、舒适、生态、活力”为区域特色,以“慢行出行链”构建适合临空区的步行和非机动车体系,打造国内航城区域慢行交通系统的典范。 同时,临空经济区还将绿色建筑的概念推广至城市和社区,生态板块、绿色廊道、水系廊道遍布园区,形成一座森林环抱的生态宜居城市。根据临空经济区综合指标体系要求,新建建筑二星及以上绿色建筑比例将超过90%,这里将成为绿色建筑科技的前沿阵地。 在城市规划方面,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指导,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充分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作为设计元素,整体形成“一轴、两心、多片区”的城市结构,通过中间绿色廊道连结东西片区,目前,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已获得了美国LEED绿色建筑认证(LEED for Cities)铂金级预认证,同时也是全球首个LEED绿色建筑认证规划设计类预认证项目。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将于今年9月底如期通航,与首都国际机场构成服务亚太、面向全球的国际航空“双枢纽中心”,形成“一带一路”空中走廊的重要节点。北京新航城公司将全力以赴保障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通航,聚力打造新国门形象。聚焦“港城融合”,坚持高标准,追求高质量,多措并举服务机场通航运营,高水平规划建设临空经济区,打造国家发展新动力源、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引擎、首都南部发展新高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