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学历真的不重要吗

 能量随想录 2019-11-04


吴晓波:“学历并不重要”,年轻人你听听就好了,毕竟HR们会用实际行动给你安排的明明白白。


【一】社会盛行的观点

人们对读书、学历存在着一定的误解,主要是时代盛行的谬论观点误导了大众。比如,“读书无用论”、“分分分,学生命根,学傻了”、“隔壁老王孩子不上学照样过得牛X”,……。

先看一个生产线故事和一个父与子的对话故事。

故事一:生产线的问题

联合利华引进了一条香皂包装生产线,这条生产线能将肥皂从原材料的加入直到包装装箱自动完成。然而,意外发生了。销售部门反映有的肥皂盒是空的,总不能卖给顾客空盒子吧。于是,这家公司立刻停止了生产线,并与生产线制造商取得联系。得知这种情况在设计上是无法避免的。

经理要求工程师们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成立一个以几名博士为核心、十几名研究生为骨干的团队。知识类型涉及光学、图像识别、自动化控制、机械设计等等门类。

在耗费数十万后,工程师们在生产线上研究出一套X光机和高分辨率监视器,当机器对X光图像进行识别后,一条机械臂会自动将空盒从生产线上拿走。

在中国南方有个乡镇企业也买了同样的生产线,老板发现这个问题后大为发火,找了个小工来说:“你给老子把这个搞定,不然你给老子走人。” 小工很快想出了办法:他花了90块钱在生产线旁边放了一台大功率电风扇猛吹,另一端放上一个箩筐。装肥皂的盒子逐一在风扇前通过,只要有空盒子便会被吹离生产线,掉在箩筐里。问题轻松解决。

人们嘲笑大厂兴师动众,大做文章,而且得出一个结论:知识不一定是生产力。

故事二:父与子的对话

儿子刚上学不久疑惑的问农民父亲:“人为什么要读书。”

父亲说:“一棵小树苗长一年的话,只能用来做篱笆,或者当柴烧。”

“10年的树可以做檩条。20年的树用处就大了,可以做栋梁,可以做擎天柱,可以做出家具。”


【二】再谈盛行的观点

回到上面的两个故事,我们解读下,再深入想一步,大家就一目了然了。

故事一再想一步:

短期来看,南方小厂的解决方案效率确实比大厂的高效,而且成本低廉;但长期来看,小厂的解决方案大大受限,无法量产。分析几点原因:

 ① 在空盒子被吹掉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盒子的翻滚、相互碰撞等不可预料的情况,可能致使非空的盒子移位或者同样被撞掉。这会给生产线上后续的步骤带来一定的 干扰(比如影响后面的自动装箱),严重时可能会导致整个生产线停顿。

② 检测精度难以控制,无法保证100%的空盒子全部被检出,并且装了香皂的盒子也有可能被误吹掉。漏检和误检给联合利华带来的损失也是他们所不能接受的。 

③ 被吹掉的盒子跌落在地上,需要专人人工去处理,而且有可能因为跌落的缘故,或者处理不当等原因造成香皂盒的破损。 

④ 联合利华对香皂质量要求很高,有可能要求生产现场是无尘、无菌车间。电风扇达不到。

结论:研究出的精密仪器,虽然初始成本大,但可以大规模量产,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继而公司发展壮大,进入500强。而南方的那家小公司永远是个小作坊。

故事二稍看远些:

如果小学毕业,在农村,他可以用一些新技术种地,在城市可以到建筑工地打工,做保安,也可以当个小商小贩,小学的知识够用了;

如果初中毕业,他就可以学习一些机械的操作了;

如果高中毕业,他就可以学习很多机械的修理了;

如果大学毕业,他就可以设计高楼大厦,铁路桥梁了;

如果他硕士博士毕业,他就可能发明创造出一些我们原来没有的东西。


【三】西方的精英教育

谈及中国教育,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这里不谈中国教育问题,比如高考。我们谈谈西方精英教育。

之前很流行的一个BBC纪录片《人生七年》,反映了社会真实的状况。

该记录片分别记录了14个来自不同阶层的英国小孩,有上层社会底层社会,从他们7岁开始,此后每隔七年,导演会重新采访当年的这些小孩,倾听他们的梦想,畅谈他们的生活。以7年作为人生的一个节点,记录他们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各自不同的人生状态,不同的人生选择和不同的人生轨迹。

经过半个世纪追踪研究,得出结论:富人的孩子还将会是富人,穷人的孩子多半还将会是穷人。社会阶层的鸿沟很难逾越。

很多人认为是他们没有人帮他们正确的规划人生,在人生的分叉口上没有做出正确选择。其实,本质还是缺少接受教育。

在英国学校教育有两类,一类是公立学校,一类是私立学校。公立学校免学费;私立学校不仅不免而且相当昂贵,其一年学费相当于普通家庭一年的收入,普通人家很难负担得起。

而私立学校与公立学校在教学质量上有着天壤之别,与公立学校自由散漫相比,私立精英学校管理严格、学业压力大,比中国还厉害。

当然,这些受过精英教育的学生,都走向了上层社会。


【四】寒门难处贵子吗

在《BBC纪录片:人生七年》讲述14个记录者真实人生中,有两个实现了人生逆袭,跳出了原有阶层。一个是农场主的儿子,考入牛津大学,成为了物理学家;另一个是考入伦敦大学,成为了国会议员。

但无一例外,两者都有一个共同点:接受了教育。

我们中国人特别能吃苦耐劳,尤其农村的孩子,自知出身不好,所以工作勤奋认真,但受限于父母及一直以来的教育、人脉、资源等,视野狭窄,学到的知识难以转化为有效的生产力,找不到变现赚钱的途径。

在进入城市工作后,对社会快节奏的不适应、高房价、高消费以及家庭负担带来的巨大压力,让农村子弟在城市中艰难生存。加之,现代社会竞争已是多维度的,仅仅有知识而缺乏其他资源,成功的难度比较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依靠地利享受拆迁带来的政策红利和因房价的暴涨,让不少读书差甚至不读书的人一夜暴富,比如上海世博会拆迁户补偿达千万,这些情况又深深地影响着那些对孩子高期望的家长们。如果单纯从“功利”角度来说,更让“读书无用论”者觉得自己正确。

所以,从概率统计数据来看,寒门难出贵子。


【五】普通人的改变

首先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读书不一定赚钱,赚钱也不一定读书,这种现象也有,但是并不代表读书就不赚钱。而且,读书并不局限于钱的问题,它可以提升个人修养,对这个世界更深入的认识,看得更高,望得更远。

先不说鸡汤与否,让我们看看知名经济学家吴晓波的对学历,读书的看法:

“大学教育对于劳动力市场而言,最主要的功能不是培养人才,而是鉴别人才。把人分为三六九等后,向用人市场传递价格。”

吴晓波:“学历并不重要”,年轻人你听听就好了,毕竟HR们会用实际行动给你安排的明明白白。

对此,我对吴晓波的结论再进一步解读,学历重要,但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它只是一块敲门砖,到了公司都一样:看能力。如果你现在并非985/211学校,但只要你不放弃自己,继续读书,进行再教育一样可以获得核心竞争力,提升自身价值,前途光明。

再看一组数据报道:

而这组调查结果显示:要想富,少看电视,多读书。

而读书学习,再教育也并非难于登青天,只需要每天都保持阅读学习就行,正如巴菲特身后的人物查理·芒格所说:每天起床的时候,都要争取变得比你昨天更聪明一点。其实,就是每天保持学习。

那么,如何读书呢,读什么书呢?答案是根据因人而异。

(1)从了解自身开始。你是什么样的人,对什么感兴趣? 比如,你对金融感兴趣,可以多学习金融方面的知识。你对英语感兴趣,可以多学习些英语方面的知识。

(2)确定读书的目的。我们读书学习要带有目的性,所学的这些知识对工作,生活有帮助,再去学习。毕竟每个人都有机会成本和时间成本。

(3)要有计划。比如你想计划考取一个会计资格证,获得一个研究生,阅读10本书等。计划还是要有,人都是有惰性的,总感觉时间还早着呢,得过且过,其实时间对于你完成的目标是不多的。

(4)做笔记,提取重点。做读书笔记,不仅可以帮你整理知识和信息,记录你的感触和灵感,还可以串联你已有的知识,同时加深记忆。

(5)总结,重复下阅读笔记。总结是消化自己所学的内容,阅读精华,为输出做准备。

(6)输出+运用。我们所学的东西还是要回到生活中的,所以,我们需要尝试运用到生活中,一开始可能不完美,但慢慢得就发现自己能力,见识大有提升,量变引起质变。

最后,坚持再坚持!毋庸置疑,坚持是必须的,知识不是一两天积累的,需要坚持学习,积跬步以至千里。


【六】犹太人的借鉴

众所周知,犹太人是世界上最聪明、最智慧的民族。其人口仅为1200万左右,只占世界总人口的3%。但是在世界政治、艺术、科学和思想各领域,十个领导性的人物中就有一个是犹太人或犹太后裔。迄今为止,三百多名诺贝尔奖获得者中犹太人就有一百多位。

各种数据表明,全世界最有钱的企业家中犹太人占近一半,福布斯美国富豪榜前40名中有18名是犹太人(比如金融巨鳄索罗斯,股神巴菲特,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美国名牌大学中1/5的教授是犹太人,犹太人几乎在所有的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并改变世界的成就。

犹太人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其本质原因是他们从小就接受良好教育,每个犹太小孩从小接受着父母的独特教育。犹太父母通过各种方法告诉孩子智慧的重要性。他们教育孩子的方式比较重视思维,但更重才能;还教育自己的孩子要认真学习。犹太父母从孩子小时候起就进行独特的教育,通过不同的教育方式塑造出一个成功的未来。

犹太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她们用读书改变民族命运,改变这个世界。

值得我们所有人借鉴和学习。


结语

保持阅读,提升自己,未来真正能创造财富的,而且成指数增长的还是不断学习。

请记住投资自己永远是最好的投资。读正确的书,知识所带来的价值远超你的想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