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埃及旅游——生命和文明之源的尼罗河

 amlcaroline 2019-06-30

尼罗河水宽又长,

巨船破浪行其上,

直挂云帆济沧海,

须臾直到吾身旁。

——浮士德

相传,古埃及人非常崇拜掌管水流的奥西里斯神,可惜这位造福人类的天神不幸被害,其妻伊西斯女神悲痛欲绝,终日哭泣,泪流成河,成就了埃及人的生命之源——尼罗河。

(阿布辛贝神庙里的浮雕,最右面是伊西斯女神)

尼罗河及其河谷地带、连同下游的尼罗河三角洲,不到埃及国土的4%,却出人意料地养育着将近99%的埃及国民。现代人、包括欲一睹尼罗河真面目的我们旅游者,可以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飞临尼罗河的上空,一览亘古以来的古埃及文明遗迹,追寻古埃及人的历史踪影,找到曾经因尼罗河而富甲四海、傲视群雄、以至法老们驰骋天下的历史原因。

你可以在雄伟壮观的神庙塔楼下、在直刺青天的方尖碑基座旁、在粗壮浑圆的石柱群里,对比人类那一个个渺小灵动的身形以及紧跟着人类的骆驼牛马,找到并不那么蜿蜒曲折的,那条窄窄细细的银色绸带,绸带的左右边饰是一丛丛绵延不绝的棕榈椰枣树,绸带的两边,则田野纵横,阡陌成行,一派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劳动景象,那是绿意盎然的河谷绿洲,窄到离绸带的边饰不到一公里,宽也就是一二十公里。再往外就是黄尘滚滚的沙漠了。

(尼罗河岸及捕鱼者)

绸带以比较正的南北向漂浮在狭长的绿色画面中间,它的两端在埃及境内相当清朗明晰,北面因水系发达而撕裂,融入蔚蓝的地中海,南面则被阿斯旺的高耸石坝拦腰剪断,上游刚刚在近代才形成的纳赛尔湖,以她那博大雄浑的气象宣示着自己无尽的吞吐水量。

撑起三角风帆,载舟靓丽光滑如绸带般的尼罗河面上,是从古至今富有诗意而浪漫化的埃及图画。而我们的游船正是以阿斯旺为起点,悠悠然转动尼罗河文明的金钥匙,游览河岸边那一个个历经千年风雨飘摇的断垣残壁似的神庙遗迹,用身心用思维去丈量埃及古文明的历史长短。

(阿斯旺高坝下的坝体和被驯服的下游尼罗河面)

我们稍稍数落几句,明确一下埃及的母亲河是如何造就生命和文明之源的。

早在公元前3000年之前,古埃及人为了安排农事,就开始研究尼罗河涨落与天象之间的关系,并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古埃及人将每年分为三季,每季四个月。

第一季叫“阿赫特”,意渭泛滥,据最早记载,那时每年的6月15日,尼罗河第一波洪峰到达古埃及首都孟菲斯、那个金字塔至今存留的地方。

第二季叫“佩雷特”,意渭出,此时洪水退去,尼罗河谷地及三角洲,充满了厚厚黑黑的淤泥,那是非洲中部的尼罗河上游长途跋涉带来的动植物遗体发酵而成的肥沃之水沉淀下来的。

第三季叫“夏矛”,意渭无水,此时埃及干燥无雨,正好收获并储藏谷物。尼罗河流域一直是古埃及的大粮仓,同一块土地,每年可以收获几茬农作物。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来到埃及后惊讶地发现,这里的居民比世界上任何其他民族都易于不费气力而且轻松地取得大地的果实,他曾经夸张地说过:那里的农夫只需等河水自行泛滥出来,留到田地里灌溉,灌溉后再退回河床;然后每个人把种子撒在自己的土地上,让猪羊去踩踏,以后就可以等待收获了。

由于他们实际耕作周期短,才能够有足够的空余时间去从事宗教、科学、宫廷建筑及其艺术活动,古天文学、数学、医学、建筑工程在尼罗河流域得到长足发展,以至很多科学技术达到了当时人类的最高水平,连空前进化的现代人至今对古埃及的神奇和独特难以解读。

尼罗河啊!你周而复始涨落的自然规律,为古埃及文明单纯而稳定成长设定了无可比拟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的古埃及人富庶强盛、志得意满,让地球上的古文明开放着永不凋谢的灿烂之花

被国民称为“诗圣”的埃及诗人艾哈迈德·邵基在《尼罗河》的颂诗里热情地赞美这条埃及的母亲河:

像甜蜜的希望,

她的玉液琼浆对我们无比珍贵。

像龙涎香一样,

她两岸碧波波荡漾、四际芬芳。

尽管她泥沙浑浊,

却使世界上最美丽的江河黯然失色。

神圣、浩瀚的尼罗河啊,

是我们永恒的母亲!

(摄于游轮上的尼罗河落日)

(科孟坡双神庙石柱衬托的尼罗河落日)

(希尔顿早餐时观赏晨曦下尼罗河畔的开罗塔)

(尼罗河入海口之一的亚历山大市一隅)


(曾经是地中海灯塔旧址的埃及古城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