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源:DJ药灵儿 过往千年,那些烟雨中的诗词佳句浪漫而美丽。那些古老的文字每每伴着风中如丝的细雨,徐徐飘来,载着文人墨客的情绪,千丝万缕,留下一段美丽的旋律和飘逸的足迹。 烟雨和江南结合,亦晴亦雨,总能出现如诗如画的美好。 古往今来,便总有那经久不绝的名篇佳作与之相守相望,诉尽衷肠。 在人们的印象中,江南之地如若没有烟雨陪伴,便似乎少了点什么。时间蔓延,万代千年,岁月轮转,时光轮回,有多少诗词以江南烟雨为载体,承载了悠悠情韵。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曾在《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诗中写道:“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写出了内心对于早春的欣喜之感,随后更是道出:“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早春美景胜过京城著青的青柳,欣悦之情溢于言表。诗人于微雨之中落墨成行,寥寥几笔勾勒早春小雨时节,给人留下了无尽的想象。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提到烟雨,便总有一个人在脑海之中久久挥之不去,那便是苏东坡。北宋文豪苏轼的一生可谓风雨飘摇,满怀壮志的他怎么也想不到,乌台诗案葬送了自己的人生。但他并未消沉,拾起了一个诗人的笔,“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也诉尽了心中广阔的胸怀和一份豁达的人生情态。东坡先生一生任由风吹雨打,却从没忘记自己的人生态度,相反,将这种打磨看作稀松平常。所以,他它可以提笔写下“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之句,慨哉叹哉,洒脱自由。 苏轼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诗人赵师秀笔下的:“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用心刻画了一幅江南梅雨图,道出了生活的静谧悠闲,不禁让人读来颇感闲情逸致,给人意境朦胧之感。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同样描写江南梅雨季节的诗人贺铸则在《青玉案》中写下:“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漫步于细雨之中,驾着轻舟长亭,赏着一川烟草,看着流连飞舞的柳絮,仿佛使人置身诗境。 贺铸 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下着细雨的诗句不胜枚举,走过历史的长河,依旧熠熠闪光,不曾暗淡。 南唐后主李煜的诗词属于那个分分合合的年代,作为亡国之君,他的词哀婉惆怅,饱含着深沉的意味。“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后主寄愁绪于流水落花,伴随着整夜的细雨,流进了远方的故园。烟雨是载体,承载思绪,心中所想,喜则是喜,忧亦是忧。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这是寂静的闲适; “愁云淡淡雨潇潇,暮暮复朝朝”是安静的哀思; “侯馆灯昏雨送凉,小楼人静月侵窗。多情却被无情恼,今夜还如昨夜长”更是一种才下眉头又上心头的相思。 那些烟雨中的文字,也许早已在诗行停过千年,却也早已停在我的眉上心间。 ▼ 本文作者:李文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