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苹果,除了我以外,他比任何人都有权力。没有人能命令他该做什么,或者赶他走,这是我设立的规定。” ——乔布斯逝世前表态 大家好,我是象君 昨天整个设计界和科技界 都被震!惊!了! 苹果首席设计师乔纳森·伊夫 竟将在年底离职 开独立设计公司 love from 这恐怕是2011年乔布斯离世以来 苹果公司最大的变化 苹果市值 一下子蒸发90亿美金 人们都在感叹一个时代的结束 提到苹果,你只知道乔布斯的伟大 却不晓得老乔的成功离不开这个人 他被称为『苹果的设计灵魂』 即使你没听说过乔纳森 也不奇怪 因为他真的太低调了 却专受乔布斯独宠 被乔布斯称为精神伴侣 有人说乔布斯设计了苹果 对,他设计了苹果公司的未来和战略 但却是乔纳森决定 苹果的每一款产品 (iPhone、iMac、iPod、iPad、apple watch…) 究竟该是什么样子 很多人觉得 这些产品无非是极简风 拿起来舒服,看上去好像也没什么特别 却不知道他设计一款产品,一部iPhone 就需要花费5年时间 只为了你拿在手上时的“那一点点舒服” 触摸屏、HOME键、边框的圆角… 他的设计DNA深植在 苹果的每一件产品的细节里 后来的事实证明,他确实有影响全世界的力量 苹果风格≈乔纳森风格 虽然他只是苹果的设计师 但不能否认 他的风格影响了世界上很多科技公司 而借着互联网 改变了全球人的生活方式 为苹果效力27年 他也曾在苹果濒临破产时 用一款产品力挽狂澜 让苹果起死回生 无论对于苹果,设计界还是整个世界 他都是这个时代的标志性人物 作为设计平台,今天我们向乔纳森致敬 也让我们重新认识这位设计大师 乔纳森·伊夫 被乔布斯挽留 用一台电脑救活苹果 乔纳森1992年进入苹果 乔布斯1997年重回苹果,拿到统治权 当时苹果的状态烂到不忍直视 他一举把60多个产品砍到只剩4个 之后在全世界奔走 寻找真正的设计大神 当他把乔纳森的简历重新翻出来时 发现这正是想要的人 那时候乔纳森正好准备离职 后来被乔布斯一再挽留: “我们要生产伟大的产品,而不是赚钱” 也因为两个人对产品设计的坚持太过一致 乔纳森留了下来 当时乔布斯经常抱怨 家里的电脑长得呆板无趣 电脑一定要长得这么无聊吗? 能不能做点改变 乔纳森马上想到: 要不咱做个半透明外壳的电脑? 于是iMac G3诞生了 它是史上卖得最快的电脑,4个月80万台 在1998年,苹果危机重重,濒临破产的一年 它力挽狂澜,让苹果起死回生 也是从那之后,设计成为了苹果的主导 有很多人想过用半透明外壳做电脑 但因为工业难度太大 没有一个人做成过: 他们觉得这在技术上根本无法实现! 当乔纳森去尝试的时候 没有一个人看好 他带着团队去了糖果厂 研究了好几个月的胶质软糖 完善iMac的半透明工艺 当时这款外壳成本要65美元 而行业平均水平才20美元 可乔纳森依旧没放弃 花了近一年时间 经历了无数次重新设计、再建模 重新规划内部电子元件 终于在之后震惊世人 毕竟谁都没想到它能成功上市 哪怕是现在来看这款iMac G3 依然不觉得过时 之后乔纳森又主导设计了iMac整个系列 还有iPod、iPhone、iPad等颠覆性产品 经典的iPhone手机 用5年时间突破1亿销量的iPod 颠覆传统电脑的iMac 设计风格 受迪特·拉姆斯影响 乔纳森是迪特·拉姆斯的迷弟 从小就喜欢老迪的设计 小的时候家里买了一台博朗的榨汁机 当时他就被简洁的风格迷住了 没有多余的修饰 简单干净的功能主义 一切都刚刚好 这样的设计风格也影响了苹果产品 看看乔纳森年轻时的设计 就知道他受了老迪多少影响 偏爱白色的设计 一开始乔布斯并不喜欢 乔纳森设计的白色风格iPhone 不过实物一出 当即被震撼了 乔纳森深受老迪影响 所以也常说 迪特·拉姆斯是苹果的灵感源头 “拉姆斯的天才之处在于 他能够理解事物的本质 并且赋予它形式 这种本质甚至可以描述其存在的原因” 象君也经常能在纪录片里看到 老爷子对乔纳森设计的肯定 他让全苹果公司的人头疼 苹果在一开始并不重视设计 曾有很长一段时间 乔纳森的工作并没有得到重视 很多辛辛苦苦设计出来的东西 都因为迎合工程师和管理层 削减了设计的功能 只为将成本压低,扩大利润 而乔布斯的出现 默认乔纳森将 设计凌驾于其他部门之上 他的权力有多大呢? 只要是乔纳森想要的 苹果倾尽全力也一定会去实现 所以乔布斯也曾对外表示: “在苹果,除了我以外,他比其它任何人都有权利 没有任何人能命令他该做什么, 或者赶他走,这是我设立的规定” 乔纳森说 “在苹果,只有设计部是不为其他部门服务的” 他们提出的各种观点 让工程部、销售部、广告部头疼不已 但却依然尽可能满足乔纳森的要求 乔布斯在发布会现场和乔纳森通话 帮他实现满足用户体验的产品 而苹果公司也在最后尝到了 真正由设计驱动公司效益的甜头 乔纳森曾说他所做的设计和其他产品不同 因为他并没想过 如何能让赚最多的钱,利益最大化 他所做的是 设计使用者对产品的感受 是产品的物理存在与人类情感的结合 也就是用户体验 他的设计团队只有十几人 乔纳森曾说 苹果的很多产品 都是他们窝在工作室的小厨房里 吃披萨时想出来的 乔纳森的设计团队如今只有16、17个人 他们的运作极其高效 在过去的15年中,稳步增长 在苹果总部,乔纳森团队的办公室 是不允许普通员工进入的 每两周进行一次头脑风暴 每次3小时左右 就在办公室的厨房里 他们先喝咖啡,然后畅所欲言 每次会议都有极具针对性的主题 每个人都会带着速写本 有想法立马画下来,之后进行交换 第二天用不同的材料将想法实现 拿出来把玩一番 “针对各种苛刻、严酷、坦率的批评, 我们反复思索和推敲, 直到我们找到一个值得的建模的想法。” iPhone的设计灵感来自马桶 早年,在设计iPhone之前 乔布斯坚持要一款 只有一个按钮的手机 研发部门的人说不可能 他带着所有人去看卫生间看马桶 喏,只有一个按钮! 而乔纳森之前碰巧做过浴具设计 和乔布斯的想法不谋而合 “他能看到不同事物之间的相关性, 从而做出纯粹直觉的判断, 并到最后被证明逻辑是完全正确的。” 如何设计一款苹果产品? 到底要如何设计出苹果那样极简的产品呢 乔纳森也给出了答案 “当我们使用一个非常复杂的产品时 总会感到恐慌 这东西到底怎么用? 我们也确实常会有这种感觉 所以清晰和简单的设计 我认为是至关重要的 那样我们才能做出易懂的 进而让人喜欢的一件产品” 主机mac pro “每次设计,我们都不停问自己: 我们需要这个部件吗 能让1个东西有4种功能吗 就这样,我们一遍一遍地重复着简化的过程 如果这种设计可以达到预期效果 不仅设备的生产过程能够得到简化 人们使用起来也更方便了” Earpods耳机 “我希望我们设计的产品 给人以本应如此的感觉 就好像,从未刻意设计过 设计就是解决问题 一个设计师不能让使用者 察觉到解决问题的困难度和复杂性 毕竟每个人都不想触碰 困难重重的设计 我想让产品拥有一种冥冥之中注定如此的感觉 这是我偏执的设计理念” “我们都认为设计并不只是一种商业行为 应该服务于人类 设计应该“有教育的意义” 让人们知道真正美的设计是什么样的 这是我们的信仰,也是目标 哪怕只是用微小的方式可以对文化产生影响。” 他在苹果的最后一件设计 2015年这位首席设计师退居二线 也许是他真的想要歇歇了 不再管理日常设计团队 在2017年才重新回归一线岗位 在退隐期间 他对门店设计十分感兴趣 最后他设计了众所周知的apple park 也就是苹果新总部大楼 斥资300亿,能买14个鸟巢 从设计苹果产品,到设计苹果公司 他觉得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了 乔布斯说: “设计一样产品是 将5000种东西塞进脑子 把它们组合起来 不断推敲,不断打开脑洞 最终得到你想要的结果 而乔纳森正是如此” 很多人认为乔布斯逝世之后 苹果再无创新 (吐槽和真香的往往是同一波人) 但作为乔布斯背后的男人 老乔的成功离不开乔纳森 依然记得他和老乔带给世人的震撼 让世界重新审视设计 很难忘掉苹果的设计力 像蝴蝶效应一般 改变不少科技公司和设计公司 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也会再想起 第一次把iPhone掂量在手里的小惊叹 据悉,苹果会成为 乔纳森独立设计公司的第一个客户 苹果的现况,让人失望 未来苹果的风格,无法预测 但乔布斯的离世,乔纳森的离职 对于苹果来说 确实代表一个时代的结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