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鉴赏之 明清官窑瓷器补篇(十一)

 猎鹰个人图书馆 2019-06-30

51清康熙 釉下三彩山水纹天圆地方瓶

鉴赏之八百三十一明清官窑瓷器补篇(十一)

款识:“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书款  55厘米

该瓶撇口,直颈,平肩圆折呈四方直筒形,直壁长腹,上宽下窄,底为方形宽足。胎体洁白坚实,细密洁净。通体施硬白亮青釉,釉面光滑晶亮。颈腹部为釉下三彩彩绘,颈部装饰竹菊图,以青花绘竹石及菊花茎叶,以釉里红绘绽放团菊;腹部四面委角开光内装饰山水庐桥,先于素胎上薄意刻划出山峦轮廓,再以豆青绘近山,以青花绘远山、庐桥、流水、苍松,以釉里红点缀。构图疏朗大方,富有立体感,青花、釉里红、豆青三色于白地上相辅相成,整体画风淡雅清新。底足无釉,足内施亮青釉,釉下以青花竖书三行六字“大清康熙年制”楷书款。

釉下三彩又称釉里三彩,为康熙时创烧的新品种。它是对元代青花釉里红瓷器的突破和创新,集青花、釉里红、豆青三种色彩于一身,画面色彩对比鲜明,纹饰清晰,富有立体感。其工艺复杂,往往先在素胎上刻划花纹后,以蓝、红、豆青三色描绘图案,然后吹上白釉,入窑高温烧造而成。青花以钴为着色剂,釉里红以铜为着色剂,豆青则以铁为着色剂,由于三种彩料对发色的温度及气氛要求不同,其成功烧制实属不易。清代康熙釉下三彩因烧造成本和技术难度极大,故烧造量并不大,传世品更为罕见。此拍品即为一例,且器形较大,发色淡雅,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来源:美国私人旧藏

参阅:

《上海博物馆藏康熙瓷图录》,上海博物馆,两木出版社,1998年,图32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文物研究丛书·瓷器卷·清代》,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第13页,图7

HKD 1,000,000

52清道光 青花缠枝花卉纹赏瓶

鉴赏之八百三十一明清官窑瓷器补篇(十一)

款识:“大清道光年制” 六字三行篆书款  36.8厘米

此赏瓶撇口,长颈,球形腹,圈足。颈部轮廓秀美,腹部浑圆,以缠枝莲纹为主题纹饰,底部施白釉,以青花书“大清道光年制”六字三行篆书款。道光时期的缠枝莲纹赏瓶的器型与嘉庆时相近,但颈部较嘉庆器稍粗,球形腹稍扁,圈足足墙略厚,釉面上可见极细纹样皱纹,在纹饰上留白较多,釉色相对较白,此器则具道光瓷器的典型特点。

瓶外壁满绘青花纹饰,以弦纹分隔。口沿外饰海水纹及如意云头纹,颈部饰蕉叶纹、回纹,肩部绘缠枝花卉和如意云头纹。腹部以勾连缠枝莲纹为主题图案,近足处饰莲瓣纹,足墙饰卷叶纹。层次清晰,布局疏密有致,制器考究,典雅隽秀。蕉叶纹使颈部愈显修长优美,缠枝莲卷叶繁复,花卉静美雍容,青花发色纯正妍丽,绘制用笔着意摹仿永宣器,点染铁锈斑状的触点,绘画工整严谨,用笔流畅自然,与乾隆时期制器相比亦毫不逊色,为清道光朝青花的典范之作。

赏瓶因其外形俊秀、线条柔美、比例协调,深得清朝历代君王的喜爱。其器形为雍正督窑官唐英“参古今之式,动以新意,备储巧妙”而奉旨审定的款式。初名“玉堂春瓶”,因雍正帝专用于赏赐功臣,赏瓶成了玉堂春瓶的专指代称。传世品形制基本相同,撇口,细长颈,圆腹,圈足。乾隆后每朝相袭,名称、器形及用途从未改变,延用至宣统时期,成为清代瓷器生产中的一个传统器型。

赏瓶的器型优美,适合于在器上绘制纹饰,赏瓶赐于功臣之后,此器将被放置于较为明显的地方,便于臣子观赏,感受皇恩。一般采用固定模式的纹饰,颈部装饰青花蕉叶纹,腹部装饰缠枝莲纹。其意喻深刻,“青”代表“清”,“莲”代表“廉”,“青”“莲”合在一起,包含着封建社会的意愿,希望时政“清廉”。品种以青花、粉彩为主,民窑也多有烧造。

来源: 仇焱之珍藏

HKD 1,000,000

53清光绪 粉彩暗八仙纹长方形水仙盆

鉴赏之八百三十一明清官窑瓷器补篇(十一)

款识:“大清光绪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47×22×12厘米

该器物长方形,宽沿,长方形口,斜腹,平底,底四角各有一小足。通体施白釉为底,口沿处用梵红彩绘有回纹,腹部以粉彩饰暗八仙纹,暗八仙为葫芦、团扇、宝剑、莲花、花蓝、鱼鼓、横笛、阴阳板。因只采用神仙所持器物,不直接出现仙人,故称暗八仙,又可称为“道家八宝”,区别于佛家的“佛家八宝”,它是指八仙所持的八种法器,用其代表八仙,既有吉祥寓意,也代表万能的法术。应该说主要功能与“佛家八宝”大同小异,代表了佛道两家的各自不同的境界与追求。盆足部亦用矾红绘回纹,器底有“大清光绪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

RMB 402,500

54清道光 炉钧釉灯笼尊

鉴赏之八百三十一明清官窑瓷器补篇(十一)

款识:“大清道光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  23.3厘米

瓶为灯笼尊式,撇口短颈,溜肩长圆腹,肩部堆贴瓶状双耳,圈足外撇,瓶型古朴端庄。底阴刻“大清道光年制”三行六字篆书款。瓶耳是瓶的重要组成部分。凡有耳之瓶,历来多采用兽形、兽面、回纹等形状,此瓶却以瓶饰耳,瓶上加瓶,可谓别出心裁。此瓶釉彩自然流淌呈小圈状,有如用笔划成,平添意趣。釉面失透,无结晶釉荧光,突显道光炉钧釉之特点。

炉钧釉灯笼尊是清代官窑之经典品种。炉钧釉始烧于雍正朝,以炉内低温仿钧釉而得名,是清代单色釉中饶具特色的高贵品种。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同类器,可供参考。

来源:“五台山人”旧藏

参阅:

《孙瀛洲的陶瓷世界》页324,图203,紫禁城出版社,2003年。

《清代瓷器赏鉴》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第218页,图279

RMB 517,500

55明宣德 青花鱼藻纹十棱菱口大盌

鉴赏之八百三十一明清官窑瓷器补篇(十一)

款识:“大明宣德年制”双圈六字二行楷书款  直径23厘米

宣窑大盌,陶冶之巅,妙作十瓣花式,犹若荷叶半绽未放,捧于掌间,刚中带柔,抚之如脂,爱不释手。外壁起伏延绵,神绘游鱼四尾,两两相对,嬉泳水藻池莲之间,寄清白廉洁之德。白瓷为纸,青料作墨,妙笔挥毫,线条清劲流畅,栩栩如生,疏密得当,浓淡相宜。盌内团心再添美鱼成双,布局紧凑,却让里壁巧留空,炫耀雪白靛蓝之异,突显棱边曲线之雅,诚匠心独运也。涩足随形作花式,内署青花六字双圈款。宣德重器,传世孤品,独一无二,殊为珍稀。

此青花鱼藻纹大盌,深壁外撇,绘饰卓绝悦目,柔光温蔼,沦肌浃髓,让人不禁倾心。无论纹样、画工、器形、尺寸,举世无能出其右者,传世绘相同鱼藻纹之宣德盌,只有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两例可资比较,然尺寸皆较小。鱼藻纹虽属常见中国瓷器饰样,但如此妙作花口之盌,起伏之间,互映交辉,彷佛水光潋滟,添绘游鱼栩栩如生,诚陶冶神品。

北宋末年,宫廷画师刘寀擅画鱼,或因此造就宋代以降绘鱼藻图之风,自此以鱼为题之水墨作品,即使未必俯拾皆是,却为人所识。当中传为刘寀笔下者,又以圣路易斯艺术博物馆藏《落花游鱼图》最负盛名。鱼居水中,不便微察细观,因此画鱼又较其他禽鸟写生更艰。凭空想象却能捕捉个中神髓,画得游鱼自得,难能可贵。

参阅:

藤冈了一,《陶磁大系》,卷42:明の染付,东京,1975年,彩图版17

佐藤雅彦,《中国陶磁史》,东京,1978年,页182,图224

佐藤雅彦,《中国陶磁史》,纽约及东京,1981年,页164,图237

展览:

《中国明清美术展目录》,东京国立博物馆,东京,1963年,编号290

《新馆完成.记念特别展覧会図版目録》,京都国立博物馆,京都,1966年,编号287

《名钵展》,大阪,1971年,编号10

《东洋の染付陶磁展》,三越百货,东京,1977年,编号34

《明清の美术》,大阪市立美术馆,大阪,1980年,编号1-26

HKD 229,037,50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