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从橄榄核雕工来判断其价值

 品茗堂 2019-06-30

原料

橄榄核,现在分出来好多种类,感觉更多的是商家的炒作。个人认为,橄榄核就分四类:油核、铁核、黄胖、进口。

铁核:鹰嘴鲨鱼背,特点鲜明,比较好区分。最大特点:不容易裂、上色快。

铁核,除了用来雕刻之外,也是玩素串的最佳选择,因为鹰嘴很漂亮,适合玩原皮。至于什么产地、嫁接、老树、同树什么的,这里不介绍了,那属于进阶了。铁核素串,讲究短、圆,个人觉得2.0*2.6的最棒,2.0*2.7~3.0的属于中规中矩,3.0以上的就长了点。

黄胖:没有鲜明外形特征,主要是颜色发黄,而且油性差。最大特点:上色慢(好的黄胖,上色超级慢),但最后盘出来的颜色最漂亮,为亮枣红色,不象其他核,有可能盘黑了。

黄胖也非常适合玩素串,特别是形好的。关于尺寸,也建议参考铁核的标准。

油核:最后说他,是因为个人感觉,除了铁核和黄胖,其他都应该划归油核。

在油核里介绍一下三花、四花。所谓花,就是几瓣。三花最常见,两花、四花少,五花也有,但更少(见过)。

最后说说进口核。国产的核,大的不多,2.2的已经不多见了,2.3~2.5基本已经是天价。但进口核正好相反,小的不多,基本起步2.5以上。国产核,以红色的核肉为主,进口核却基本是咖啡色的(反正我接触的几种都是),而且核壁相对较厚,适合雕单籽或把件。至于盘玩效果如何,目前尚不清楚,因为我还没看到过盘玩1年以上的。

橄榄核,在中国是个玩意,在老外眼里只不过是个榨油的东西,所以应该属于便宜货(跟国内的橄榄核相比),但为什么卖那么贵,大家自己琢磨。另外,核雕,越小越难,大了反对容易,所以那些巨唬人的手把件动辄好几千,大家也是自己琢磨值不值得购买。当然,不差钱的人无所谓了。

说完核,说一下核质

很多人会把橄榄核盘花了,上不上油都会花,区别只不过花得快与慢、大与小。其实,花不花的,跟上油没多大关系,有关的只是核的成熟度。核成熟度高,或3年、5年以上的老核,你怎么上油都不见得花。而没完全熟透的核(就是大家常说的夹生核),不上油纯手盘,用不了多久,肯定花。所以,为了避免花了难看,大家买串的时候,还是多看看比较好。下面就是夹生核。

面上红,里面黄

雕工再细,这核也保不住不花啊。

雕工

我们小学的课本里就有“核舟记”,足以说明核雕的历史。历史的东西交给历史吧,只说最基础的。

核雕,分南工、北工、机雕、手工

南工,以舟山为代表;北工的代表是廊坊;手工原本是必须的,一刀一刀刻下来,但是科技发达了,所以电脑雕刻已经成了印钞机。

南工活细,北工粗矿(应该是南北个性的问题),没有谁好谁差,只是大众的喜好差异。个人觉得,真正长久盘玩之后,很多东西会被磨平,南工的“细”可能就看不太清楚了,而北工的“粗”可能更能被凸显。所以个人觉得,橄榄核真正的美,不一定完全在于精细,而是韵味。当然,这个跟个人的审美观和阅历都有关系,也属于更深层次的东西,这里不讨论。

北工虽然粗,但下面这样的北工,如果不在意多一串的话,我会买

机雕

呵呵,这个是新手最大的“药”,也是奸商最大的“爱”。如何辨识机雕,我只说一下我的判断标准,虽然无法完全辨识,但至少不至于吃太大亏。

机雕看鼻子:鼻子一般是整个作品中最高的部分,但为了不缩尺寸,较差的机雕的鼻子一般都是平的,就凭这一点,已经可以分辨出绝大多数的机雕货了。

下图为典型机雕,鼻子平,手平。

至于机雕手修,好的手修已经基本看不到机雕的痕迹了。既然看不到,而且自己喜欢,机器打底,手工修饰,又有什么呢?反正,我是能接受精修的机雕货的。

把玩

文玩的种类太多了,橄榄核应该属于最早的品种之一,也属于上五玩。

文玩的讲究也多,但橄榄核最大的讲究应该是包浆和上色:经过多年的盘玩,由最初的原色慢慢变成枣红、暗红甚至黑色;从最开始的黯淡无光,到后来从内向外返出来的油润光泽。

那什么是包浆,什么是上色呢?相信大家基本都清楚,因为这个已经是常识了。个人觉得,包浆分两种:靠自身的油脂包浆;靠外来的油脂包浆。

以下说法不保证完全正确,只是我个人的认知。

所谓包浆,应该是油脂氧化后形成的一层致密的结构,因为致密所以反光。早期包浆浅,所以只是反射,所以亮度高而且点状反射,就是所谓的“贼光”。到中后期,包浆厚了,除了反射,还会有折射,越厚折射越多,所以没那么亮了,变得柔和,这才是大家想要的。

大概原理估计是这个。既然知道了原理,就不难知道该怎么玩了。

木头珠子讲究7盘7放或7盘10放,是因为老木头(生料不算)水分少油性大,车成珠子后,外层结构被破坏了,油包不住了,所以往外返,跟空气接触,氧化后形成包浆。所以,老木头车的珠子,放着就能有包浆(老柜子什么的也是这道理),盘玩无非是个打磨过程。

橄榄核虽然也是油性的东西,但都是当年的籽(老核放的时间最多10来年,也算不是老),所以水分比油大,靠自身返油来包浆实在太慢(这也是一些放忘记了的核雕作品也会有包浆的原因)。那么,为了包浆,我们就需要人为的给他点油盘。

上色

好象没人专门研究过上色的问题,包浆是氧化,上色应该是化学变化。既然有了化学反应,颜色就有可能跟着变,新的颜色就出来了,这应该就是上色了。人体的汗液,化学成分多为水和尿酸,尿酸与种子里的花青素反应,结合或分解成新的物质,颜色随之变化。随着新物质的越来越多,颜色就越来越深。

OK,原理大致如此,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汗手上色快-------化学反应多嘛。

上油

核雕刚雕好,因为破坏了原来的结构(主要是最外层的的致密层的锁水功能被破坏),温湿度的变化会导致水分蒸发的内外不平衡,所以容易裂。上油,是为了阻止水分流失过快,起到防裂的作用。除了新核雕作品,上点油防裂之外,我几乎不上油,实在干了,蹭点脸上的油也就完了。

喜欢记得订阅哦 ~~~

更多文玩知识请关注公众号

公众号:福缘核雕

·end·

—如果喜欢,快分享给你的朋友们吧—

我们一起聊聊核雕知识吧!

核雕作品由【微信公众平台——福缘核雕】提供,喜欢的朋友可以订阅,欢迎留言区评论交流,小编看到回复!

内容来自腾讯新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