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承盆景文化,从高校再启航!

 眼镜老猪猪侠 2019-06-30

明 杜堇 仕女图中的盆景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艺术一份子的岭南盆景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纵观中国盆景艺术,从启源到发展历经的九个历史阶段来看,可以说盆景艺术,特别是岭南盆景,走过的是一条极不寻常的发展之路。其中从元代、明、清中期的辉煌发展到后来清末、民国期间乃至新中国解放初期的一蹶不振,再到中国改革开放后,在强大的经济发展推动下,中国盆景艺术得到复苏与大发展,起起落落,值得广大盆景好者们思考和探索。

孔泰初   雀梅

素仁  姻缘 九里香

岭南盆景经典名作


清代外销画中的盆景

恰逢盛世,今天的岭南盆景艺术经过近四十年的复苏与发展,也从小众的藏家玩赏变成平常百姓家的美家新宠;从民间的小圈子艺术交流到登上高等院校的大雅之堂,包括近年来各地定期举办的盆景展览、盆景艺术研讨和行业发展高峰论坛活动已经形成一种常态化。今天,在华农业大学成功举办了一场题为《“壶中”——岭南盆景的传承与发展研讨会暨“口述盆景”成果展》,可以说这是时代进步力量在推动这种具有悠久历史的盆景艺术发展从高校再启程,让盆景人感到振奋,受到鼓舞,看到希望!

与会者包括来自清华大学的李树华教授、华南农业大学的李晓雪教授、广东科贸职业学院的罗泽榕教授、广东园林学会彭承宜秘书长以及广东园林学会盆景赏石委员会的部分专家学者,包括中国盆景艺术大师郑永泰、韩学年、曾安昌、吴劲章、谢荣耀、林南、罗坤明、何庆鸿、杜耀东等盆景界的知名人士,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吴劲章老师,岭南盆景专业媒体,还有华南理工大学风景园林专业的博士生、华南农业大学在校园艺系部分大学生齐聚一堂,共商岭南盆景艺术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传承与发展大计,以及探索与高等院校协同创新,共谋发展的新思路。

任何一种文化的传承,都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而是要有所淘汰、有所发扬,进而才能得到发展。传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传承的必然要求。传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说到盆景艺术的传承,自然也须前辈后人共同努力,代代相代。

今天与会者多是盆景界德高望重的领军人物,作为老一辈盆景人,要着重抓好盆景艺术创作相关理论和实践的总结、整理,注书立说,有可能最好是技能经验的口手相传。特别是理论知识,可以结合专业院校的教学优势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的原则将理论学说修订成统一教材,采用新的教学手段调动年轻人学习盆景的积极性,更高效地将知识传授给他们;作为院校,除了开设专修、专业的盆景课程外,还可以积极开展面对全社会的开放型盆景教学模式,创造更多机会让社会大众接触盆景艺术;作为年轻一代盆景人,除了加强盆景创作理论和实践的学习以外,还要结合时代发展,社会需求,认真探索盆景的专业经营管理,通过宣传推广让盆景走进千家万户;对一直釆用传统营销模式的盆景经营者也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经营模式,特别是多采用新的网络传播方式进行产品推广及外部信息交流。

通过不同年龄段的盆景艺人合理分工,形成合力,必将更快更好地推动这门具有千年文化底蕴的盆景艺术更好地传承和创新发展。

会议由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李晓雪教授主持。

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彭昌操院长致欢迎辞。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树华作主题发言。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原广州市政园林局副局长吴劲章先生发言。

广东省盆景协会终身荣誉会长、原广东省盆景协会会长曾安昌先发言。

中国盆景艺术大师郑永泰先生发言。

广东园林学会盆景赏石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州盆景协会常务副会长谢荣耀先生发言。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与国际学院院长、教授、广东园林学会盆景赏石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罗泽榕先生发言。

广东园林学会彭承宣秘书长为华南农业大学“岭南盆景传承研究基地”揭牌。


华南农业大学“岭南盆景传承研究基地”牌。

(图片拍摄:罗坤明、翁子添、邝晓晴、杜耀东、钟思阳等,特此鸣谢!)

本次活动主办单位

华南农业大学林学与风景园林学院

华南农业大学岭南民艺平台

广东园林学会盆景赏石专业委员会

岭南盆景公众号编辑,转载请注明出处。

ID: lnpjsj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