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策展人导赏毕加索:他是天才,也是全才

 gs老张 2019-06-30

天才少年

展览第一部分展示了一张小报纸,那是毕加索少年时在他的出生地拉科鲁尼亚制作的报纸,上面的插图都是他自己绘制的。同一区域的炭笔素描习作《古典雕塑石膏像写成习作》大家也可以关注,创作这幅作品的时候毕加索只有14岁,通过这幅画我们可以看出那时候的毕加索已经有相当娴熟的绘画技巧,人体的比例、光影、立体感都把握得非常好,可以说是一位艺术神童。

《古代石膏像素描习作》拉科鲁尼亚,1893-1894 纸上炭笔和黑色蜡笔画 49x31.5cm

国立巴黎毕加索博物馆 Succession Picasso 2019

毕加索出生于19世纪的一个艺术家庭,父亲是美术学院老师,毕加索小时候接受的是古典的美术训练,但他很快超越了传统走向现代。1900年,毕加索的作品入选了巴黎万国博览会,他去巴黎时看到了许多当时先锋艺术家的作品,对他产生了很大影响,比如凡·高。从展览中的《卡萨吉玛斯之死》可以看到,画面上描绘蜡烛光芒的笔触明显受到了凡·高影响,有着凡·高作品的影子。作品的主人公卡萨吉玛斯是毕加索的好朋友,也是一位画家,毕加索第一次去巴黎就是和他一起去的。但后来发生了悲剧,卡萨吉玛斯因为情感纠纷在巴黎一家咖啡馆里自杀了,毕加索为了纪念他的朋友创作了一系列作品,这系列绘画的画面颜色逐渐褪去,死者面部的颜色也逐渐变为蓝绿色调,毕加索自己说,他是因为卡萨吉玛斯去世了才想到用蓝色作画。

蓝色与粉色

展览第二部分展出了以蓝色为背景的《自画像》,这是他蓝色时期的杰作,虽然当时毕加索只有20岁,但画里的他看起来有四五十岁的样子,他的目光严峻、忧虑,也许是在对自己今后的艺术生涯感到焦虑。这幅作品中也有对凡·高作品的致敬——画中人留着棕红色的胡子,但是现实中毕加索不留胡子,颜色也不是棕红色的,画中的衣领和扣子样式也经常出现在凡·高画中。尽管是向凡·高的致敬,但这幅作品依然具有典型的毕加索风格。

《自画像》巴黎,1901年末布面油画81x60cm

国立巴黎毕加索博物馆 Succession Picasso 2019

蓝色时期是毕加索的第一个艺术风格时期,这个时期他的签名也发生了变化,最初他的名字是巴勃罗·昆斯·毕加索,巴勃罗是他自己的名字,昆斯来自父亲,毕加索来自母亲,在这一时期他把昆斯去掉,象征着毕加索想要切断自己与古典学院派绘画的关联,转向个人风格的发展。

粉色时期的毕加索创作了很多以杂耍演员为主题的作品,之后的1906年,他去往戈索尔旅行。戈索尔是西班牙南部伊比利亚山脉的一个小山村,那里没有电也没有自来水,教堂还保留着一些中世纪线条古朴的雕刻。所以这一时期毕加索的艺术作品在空间和造型上趋于粗糙和简洁。《兄弟俩》这幅绘画左下角的物品还保留了粉色时期的杂耍艺人道具的元素,但兄弟俩的身材又像古罗马青年男子的肖像,画面背景的赭色受到戈索尔当地土地颜色的影响。这一时期毕加索还开始用直刻方式创作木雕,显示了他逐渐脱离蓝色和粉色时期风格,进入了一个更注重探索造型语言阶段的创作。

《兄弟俩》戈索尔,1906 年夏纸板水粉画 80x59cm

国立巴黎毕加索博物馆 Succession Picasso 2019

走向立体主义

展览第三部分取名“驱魔人毕加索——《阿维尼翁的少女》的革命”,目前《阿维尼翁的少女》这幅作品在MoMA(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从不外借。但国立巴黎毕加索博物馆保留了毕加索围绕《阿维尼翁的少女》所作的一系列习作。《〈阿维尼翁的少女〉习作:蹲下的女子头像》这幅画的人物造型有非常明显的简化趋势,脸部就像一个符号,眼睛是两个椭圆形,睫毛眉毛都没有,鼻子像用一把刀刻过,从这些习作可以看出他已经超越了写实,开始走向立体主义。

《〈阿维尼翁的少女〉习作:蹲下的女子头像》 巴黎,1907 年 6 月至 7 月 纸上水粉画63x48cm

国立巴黎毕加索博物馆 Succession Picasso 2019

展览海报上呈现的《自画像》也是来自这一时期,这是他从戈索尔回到法国之后创作的,这和他在蓝色时期创作的自画像有很大不同,画面颜色有粉彩颜料的感觉,颜色发灰,人物造型雕塑感非常强,像从石头里雕刻出来的,人物的脖子很粗,身体是长方形,脸像戴着面具。这幅作品体现了毕加索作品雕塑和绘画的相互渗透。

《自画像》巴黎,1906年秋布面油画65x54cm

国立巴黎毕加索博物馆 Succession Picasso 2019

立体主义

第四部分“立体主义毕加索:符号的胜利”展示了新的造型语言,这部分展示了一系列杰作来表现毕加索立体主义不同时期的发展。《弹曼陀铃的男子》是分析立体主义时期的作品,整幅画颜色偏单一,我们已经看不清男子的形象了,这一时期最大的特点是在二维平面上展现一个三维物体,展现方式是把物体分成无数小碎片,拼凑成一个完整的绘画对象。

《弹曼陀林的男子》巴黎,1911 年秋布面油画 162x71cm

国立巴黎毕加索博物馆 Succession Picasso 2019

《拿着烟斗的男子》是一幅综合立体主义时期的作品,综合立体主义时期很重要的特点是使用拼贴的技法带来造型的革命。

《小提琴与乐谱》中小提琴的造型非常简单,只留下轮廓,乐谱是真的乐谱贴上去的。在毕加索看来,音乐就像绘画一样也是一种语言,引导人们去诠释、解谜,毕加索认为他的绘画也是这样的,具备开放性的特征,观众可以自己诠释,这种创作理念贯穿了毕加索整个创作生涯。

《小提琴与乐谱》巴黎,1912 年秋 纸板纸质拼贴画 78x63.5cm

国立巴黎毕加索博物馆 Succession Picasso 2019

这个展厅里也能看到他工作室的场景。这一时期毕加索有三个工作室,一个在克里希大道,两个在巴黎左岸。其中一幅他在工作室的照片中把自己打扮成拳击手,当时的他非常年轻、自信,也意识到了自己所创作的立体主义作品的重要性。

变色龙

第五部分“多变毕加索:致敬、引用和古典革新”,这一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由于战争带来混乱,战后兴起了“回归秩序”的思潮,艺术家们希望回归到古典、传统的艺术创作中,把立体主义这样新的创作等同于一战带来的灾难,大多数艺术家对于先锋艺术创作形式是拒绝的。但是毕加索和别人不一样,他没有隔断自己和立体主义创作的联系。在这个单元里有古典造型的《舞者》,同时也有立体主义的《舞者》,两种创作风格在毕加索身上并存。

《习作》就是不同风格同时存在的代表,整体是拼贴风格,里面混合了水晶立体主义元素(简化的几何造型、颜色鲜艳),同时还有古典的侧面肖像和手部特写。当时他去了一趟枫丹白露后受到罗马时期雕塑的影响,创作了一系列新古典主义作品。这幅习作没有特定主题,没有景深,只是回归到绘画本身。

《习作》1920 布面油画 100x81cm

国立巴黎毕加索博物馆 Succession Picasso 2019

毕加索和俄罗斯芭蕾舞剧有过很多次合作,最早一次是1907年与芭蕾舞剧《佳吉列夫》合作,第二部是在伦敦首演的《三角帽》,他为这部剧设计了幕布、装饰和服饰。在展览中我们可以看到一幅《〈三角帽〉装饰习作:风景》,便是他为舞台剧装饰创作的一部分。在这一系列作品中他将自己的艺术和表演者的动感结合在了一起,像舞者一样诠释角色是毕加索非常重视的一件事。这些画作并非为了挂在家里或画廊,而是尝试与观众对话的可能。这也是毕加索创作中重要的方面。

展览最后我们会走到一个广场空间,展现了毕加索的晚年创作,重现了毕加索的创作原则和主题。比如《扔石头的女子》和旁边陈列的雕塑作品形成了一种对话和贯通;还有他去世前创作的最后一幅自画像,用笔非常简单,体现了他虽然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但仍希望创作力延续的愿望。

文|史祎

本文刊载于北京青年报2019年6月28日C1版《艺聚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