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湿疹 我国中医古代文献中早有描述,古人根据发病症状和部位的不同对其命名,如:若有发病全身的症状称之为浸淫疮、湿疮;在耳朵周围发病称为旋耳疮;在肚脐周围发病称为脐湿疮等。现代医学研究中关于湿疹的描述较为丰富,该病是一种过敏性炎性反应疾病,患者患病后常常伴随剧烈瘙痒等临床症状出现。经久不愈、反复发作后便极易形成慢性发作,任何年龄、群体、部位及其季节均有可能成为该病的发病对象。 1 湿疹的病因 遗传因素 部分类型湿疹的发病同遗传因素之间关联紧密。 环境因素 湿疹患病率的增加同环境要素之间存在着不可分离的关系。如:现代衣物、人造食品、速食食品、有害气体、清洗剂、化妆品、土壤、空气、放射源、水资源等。 感染因素 部分湿疹的发病,同微生物的感染之间也存在着较大的相关性。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气源性真菌(黑曲霉、产黄青霉、黑根霉等)、马拉色菌。 饮食因素 许多食品添加剂都可能诱发变态反应,进而致使湿疹发病。 药物因素 药物是一些药源性湿疹的重要因素。 其他要素 心情、神经压抑等也会出现湿疹的症状。 2 湿疹的护理 湿疹并不是不治之症,但由于该病的发病原因极其繁杂,会在无形之中增加治疗的难度。因此患者必须要树立起疾病治疗的自信心,并且要在日常生活中,尽量躲避那些可能致病的因素,降低湿疹的发作频率,以达到根治的宗旨。 对于湿疹患者来说,在平日的饮食过程中,应该严禁摄入烟酒、咖啡、浓茶、以及辛辣刺激性强和油炸食物,并且要注意饮食的清淡健康,多摄果蔬类食物。但是,在进食果蔬类食物中,应该注意,像芒果、榴莲性热的水果少进食,而像苦瓜、绿豆以及冬瓜等清淡利润的食物和蔬菜,可适当多进食。应该追根溯源尽可能的找到致敏源,防止再次刺激。 在日常护理中,要关注皮肤卫生,防止使用肥皂或是热水清洗,避免损伤皮肤,更不可以不在医生的指导下,随便使用止痒药物。勤剪指甲,避免指甲过长导致抓挠过度,在内衣的选择上,应该以纯棉为主,注意保持睡眠充足。避免疲劳过度和精神长时期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 由于抗过敏药在服用后可能会出现头晕、呕吐及其嗜睡等不良反应现象,所以,用药后一定要高度关注自身安全,特别是对于从事高空作者以及危险作业的人员,在工作期间必须要禁止服用该类药物。 湿疹患者日常居住的生活环境,要时刻注意保持干净整洁,注意通风良好,干湿适宜。洗澡后,要使用干毛巾擦拭干净,避免因皮肤褶皱处遗留水分,而为湿疹的发生提供良好的环境。 近年来,湿疹作为皮肤科门诊诊疗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人们各种不健康的饮食、生活及作息习惯的影响,其发病率也逐年高升。由于湿疹的发生不受到年龄、群体、部位极其季节等因素的影响,且发病的机制十分复杂,因此,耐药性较强,而临床治疗中的效果相对不佳,所以,预防重于治疗。因此,对于患者来说,一旦发现自身出现对称性、多形性的红斑、皮疹和丘疹等,便应该及时就医检查,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此外,对于已经患病的湿疹患者,也要注意对湿疹的护理,护理的关键在于找准病因,积极避让,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降低湿疹的发生频率或是彻底治愈,防止复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