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作课:《瞧,周老师就这么酷!》

 飞天卡夫卡 2019-06-30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儿子的习作《瞧,周老师就这么酷》,先上正文:

瞧,周老师就这么酷!

周老师是我的英语老师,他是我见过的长相最酷的老师。他长着高高的个子,强壮的身体,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鼻梁上架着一副闪闪发光的蓝框眼镜。尤其是他那一头引人注目的自来卷,让人越看越酷。周老师很爱笑。无论上课还是放学,他脸上总是带着酷酷的笑容,这时我们觉得周老师实在是酷毙了。

周老师为我们上课时也很酷。上课的时候,他总能说出一串串流利的英语,写出一串串漂亮的板书。他还有一句教学名言:Early bird catches the worm(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每当有同学考试没考好,他总是用这句名言鼓励他(她),并且告诉他们:一定要勤奋努力,努力就有收获。

一天,放学了。周老师带着我们去操场上打篮球。他打篮球的姿势酷极了!一个胯下,一个转身,一个变向……最后轻轻跃起,来了一个扣篮。周老师,你真酷!

瞧,周老师就这么酷。听了我的介绍,相信你也一定会喜欢上他。

儿子的这篇文章聚焦英语周老师,通过周老师的形象、教学以及打篮球三个段落,展现了老师的特点。尤其是围绕“酷”这个字,每一段都抓住了老师“酷酷”的一面,描写收放自如,完美体现了文章的主旨,表达出了对老师的喜爱尊敬之情!

纵观全文,我认为,这篇文章的亮点具体体现在紧扣主题、画面感强、用词贴切。

首先是紧扣主题。整篇文章牢牢把握住了“酷”这个特点来描写老师。先是描述年轻英俊的老师外形酷,博得小朋友们的喜爱。然后是老师业务水平高,对待学生循循善诱、周到耐心,让同学们依旧觉得酷。最后则用老师带领同学打篮球这一动态场景,突出了老师周身散发的活力,更是酷上加酷!

因为主题把握得好,所以阅读全文就如同欣赏一部丝丝入扣的并联式多线索影片,每个片段独立成篇却又互相呼应、相得益彰,从多个维度服务主题。从文章中,我看到了儿子颇为娴熟的文字组织能力,虽然设计罗列了多个场景,却形散神不散,凸显了主题。

其次是画面感强。在外形描写中,老师“高高的个子、强壮的身体、蓝框眼镜、自来卷头发还有酷酷的笑容”,这些鲜明的特征都被儿子敏锐地抓住,一一呈现在读者眼前,用寥寥几句就白描出一个邻家男孩儿形象。这种效果如同王家卫式的长镜头,以一个碎花旗袍的深邃剪影,让张曼玉在《花样年华》中的形象经久流传。

最为突出的,则是那段打篮球的场景描写。“胯下、转身、变向、跃起、扣篮”,一系列简洁明快的动词+术语,使周老师篮球健将的形象跃然纸上。这一段,是典型的篮球爱好者描写篮球,准确地把握住了篮球运动的脉络,铺陈却不拖沓,抒情却不夸张,很见功底!

最后是用词贴切。“酷”这个词因为是英语词汇的汉语音译,包含了有活力、有个性、有能耐等多重意味。我认为一般而言用这个词来做题目甚至做主题,很容易出现立意偏颇的失误,因为一个不留神,就会言不及义。但令人惊喜的是,儿子却准确把握住了“酷”的含义,非常全面地阐释了这个词的内在意义,非常恰当地为老师贴上了合适的标签。不简单,真的不简单!

修改建议:

1.语句重复。文章正文第一句“瞧,周老师就这么酷”,紧贴着题目出现,让读者产生重复拖沓之感。建议将这句话放在结尾,替换原来的那句结尾。一来首尾呼应,二来强化情绪,突出对老师的喜爱之情。这样一来似乎效果更佳。

2.统一句式。这里的句式主要针对三段具体描写的结尾。既然三段是从三个方面描写老师的酷,不妨规范一下句式,使三段的结尾一律改为“周老师,你真酷!”这样既体现出文章的布局合理,也更加突出了文章的立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