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者观察》| 废料变身有机肥 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

 奔跑在成长路上 2019-06-30

 眼下,正值水稻、玉米等农作物及各类果蔬的生长旺季,在我盟及其他城市的乡间田野,随处可见农民补秧插苗、喷药追肥忙碌的身影,经过有机肥的滋养土壤,焕发出新的活力和生机。

 画面中的稻田是科右中旗杜尔基镇塔拉艾里屯炭基肥料示范田,爱放牧(兴安盟)生物质新材料有限公司的技术人员们通过亲身示范种植,向农户推广普及施肥技术。

 自今年5月份开始,全盟全面掀起大田、水稻种植,科右前旗就是其中之一。科右前旗有耕地面积320万亩,农作物主要包括水稻、玉米、马铃薯、杂豆等,其中水稻种植面积较大,达12.8万亩。近年来,好山好水种出来的“兴安盟大米”声名鹊起,“巴达仁贵”、“雨科稻香”、“金瑞仓香”等14个水稻品牌,受到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主要粮食购销区消费者的青睐。过去,农民种植水稻都少不了化肥和农药,但由于长期过多单一使用化肥,致使大部分农田出现土地板结、地力下降等现象,不仅影响了水稻产量、口感质量,更严重的是导致农业生产成本增加、环境破坏污染加剧。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科右前旗按照绿色发展理念,引进优质新型企业,为地方发展注入了绿色动力。爱放牧(兴安盟)生物质新材料有限公司于2016年入驻科右前旗,是一家提供绿色有机水肥药一体化全方位立体式服务的新型绿色环保型企业,公司利用科右前旗丰富的农作物秸秆作为原料,采用国际领先技术,生产有机水肥等产品,达到了对土地的减肥减药、增质增产的效果,实现了科右前旗农业由单纯追求产量向提高农作物品质的转化。

 木醋液是一种含有大量的乙酸,酚类、钙、镁、铁等微量元素的肥类,和传统的杀菌、抑菌肥料相比,它含有的有机成分既可以促进作物增产增质,同时还能做到绿色环保。

 在巴日嘎斯台乡哈拉黑村水田科技示范园区内,3500亩的水稻秧苗青翠欲滴、长势喜人。去年,园区负责人、合作社理事长张振雨带领成员使用炭基肥作为水稻种植的底肥,示范带动农民走绿色农业发展之路。

 炭基肥的尝试使用,让合作社社员们尝到了甜头,今年合作社又引进了爱放牧公司新研究出的水溶肥——木醋液。从今年长势情况来看,使用木醋肥的效果明显好于传统的化肥农药。

 为了让有机肥在我盟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带动更多农户增收。作为自治区扶贫龙头企业,爱放牧积极开展百村千户秸秆换炭肥行动,助农春耕。每年春播时,农户都可以通过废弃秸秆兑换生物质炭基肥,减少农户的经济投入。

 位于居力很镇红心村的标准化生产试验示范区成立于2017年,园区共流转土地3200亩,每年春耕时节购买肥料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2018年,园区通过秸秆换炭肥的方式,有效降低了投入成本。

 这种生物质肥料,不仅给我盟当地的合作社和农民带来了双效益,在其他一些城市,也同样得到了认可。近日,记者专程来到呼和浩特市玉泉区现代农业示范园。该园区建于2015年,总面积1500亩,专门种植绿色番茄。

 这三栋大棚是试验棚,为了实现标准化生产的目标,园区技术人员在同一块耕地上一分两半,同样的条件下用爱放牧的肥料和普通肥做对比。
  

 这三座试验大棚的承包者叫李春羽,棚子里的番茄还有七天就上市了,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这一棚子的番茄就能给李春羽带来10万元的净收入。

 除了蔬菜,爱放牧(兴安盟)生物质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有机质肥料,在水果类的作物上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炎炎夏日,记者一行来到北京市,到这里的大型果树基地做调查式采访。第一站就是平谷区峪口镇西营村二垄道水蜜桃种植基地。据了解,基地的种植面积为30亩。这30亩全部用来做为试验田,技术人员用同样的方式方法但不同的肥料做对比试验。


 在2010年,西营村土地严重板结,导致所产桃子的品质有所下降。改良土壤,肥料是关键。从2016年开始,负责开发西营村桃子种植基地的合作社破釜沉舟,将这里的老桃树全部砍掉,重新栽植,并将爱放牧公司的木醋液做为主要肥料。仅仅几个月的时间,效果已经非常明显。

 木醋液可以改良土壤,实现增产增收。这让木醋液在北京多家大型果蔬种植基地得到了推广,北京顺沿特种蔬菜基地就是其中之一。北京顺沿特种蔬菜基地是北京市最早的蔬菜基地之一,始终以种植、生产绿色蔬菜为目标,现有100栋蔬菜大棚。一年来,通过爱放牧(兴安盟)生物质新材料有限公司生产的水溶肥、木醋液,蔬菜绿色指标稳定,蔬菜品质逐渐提升。爱放牧特聘技术专家全程跟踪种植全过程。

 如今,随着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有机肥逐渐替代了传统化肥,农药用量逐年减少,但减量不减收,反而出现了产量、品质“双提升”的成效,爱放牧的优质肥料在各类农作物的应用推广,加快了我盟及其他地区农业生产向绿色可持续道路的转型升级。

农业循环、绿色发展。从农林废弃物到最终的有机肥料,从上普通化肥到施用有机肥,爱放牧(兴安盟)生物质新材料有限公司有机水肥的研发和使用,不仅让广大农民增收的梦想成真,更带来了农业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


编辑/闻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