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二个月的雅称,原来叫法这么美

 泊木沐 2019-07-01

一年有十二个月,

我们古人在长期的生活中,

为每一个月都起了许多雅称,

你更喜欢哪一个月的称呼呢?

一月

孟春、柳月、寅月、陬月、太簇、

初春、新春、端月、岁始、肇春、初阳。

吴自牧在《梦梁录-正月》中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

正月又称端月,那是秦朝为避始皇之忌讳,“正”与嬴政的“政”谐音,故而把正月改为端月。柳月:正月银柳插瓶头,称柳月。

三秋端正月,今夜出东溟。

——韩愈《和崔舍人咏月》

二 月

仲春、卯月、如月、夹钟、花月、

杏月、春半、花朝、殷春、春中。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宋人叶绍翁诗句中的红杏,花开二月故称杏月。

《尔雅-释天》说:“二月为如。”又据郝懿行义疏云:如者,随从之义,万物相随而出,如如然也。阴历二月因而又称如月。

三月

季春、辰月、病月、姑洗、桃月、

暮春、桐月、晚春、春杪、余春。

春夏秋冬四季,三个月为一季,春季中排行老三,因此把三月叫做季月。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张旭《桃花溪》

四月

孟夏、巳月、余月、中吕、初夏、

麦月、槐月、夏首、新夏、梅月。

农历四月为麦子成熟的时候,《礼记-月令》说:“ 孟夏之月麦秋至。”蔡邕在《月令章句》解释为:“百谷各以其初生为春,熟为秋,故麦以孟夏为秋。”四月便称麦月。

梅月多开户,衣裳润欲滴。

——贯休《寄王涤》

避暑悬葛囊,临风度梅月。

——李廷珪《藏墨诀》

五月

仲夏、午月、皋月、蕤宾、蒲月、

榴月、星月、盛夏、夏半、芒种。

本月五日为端午节,旧时农家用菖蒲叶与艾叶等扎悬于门首,用以驱邪,因称五月为蒲月。

《尔雅-释天》说:“五月为皋。”故五月又称为皋月。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六月

季夏、未月、且月、林钟、荷月、

晚夏、暮夏、荔月、晚夏、杪夏。

荷月、伏月:六月三伏赤日炎炎,许多植物在酷夏的灼烤下无精打采,只有荷塘中的荷花亭亭玉立,精神抖擞,因而,便称之“伏月”或“荷月”。

在《易-系辞上》说,“日月运行,一寒一暑。”又有六月叫做暑月之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七月

孟秋、申月、相月、夷则、瓜月、

初秋、桐秋、桐月、兰月、肇秋。

七夕今宵看碧宵,牛郎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林杰《乞巧》

八月

仲秋、酉月、壮月、南吕、桂秋、

桂月、清秋、拓月、秋半、中律

农历八月。此时月桂花盛开,故称桂月。

——庾信《终南山义谷铭》

九月

季秋、戍月、玄月、无射、菊月、

暮秋、凉秋、杪商、秋末、残秋。

九月菊花傲秋霜,又称菊月。

农历九月,万木萧瑟,落叶纷纷,独有那婀娜多姿、热烈怒放的菊花给人们以活力和温暖,“菊月”被世人看作是九月的代称。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把主霜雪的女神青女绰约仙姿描写得美妙绝伦,其摄入魂魄的精髓便是经得起严寒考验的特性。

——苏轼《赠刘景文 》

十月

孟冬、亥月、阳月、应钟、露月、

早冬、首冬、始冬、开冬、新冬。

阳月:十月芙蓉显小阳,又称阳月。《后汉书-马融传》说:“至于阳月,阴慝害作,百草毕落。”

十月清霜重,飘零何处归。

十一月

仲冬、子月、辜月、黄钟、

霜月、寒月、葭月、正冬、畅月。

《礼记-月令》:“ 仲冬之月命之曰畅月。”郑玄的注解为“畅,犹充也。”因此农历十一月的别称为畅月。

忆长安,子月时,千官贺至丹墀。

十二月

季冬、丑月、涂月、大吕、

杜甫《腊日》诗云:“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到了秦朝时将十二月定为腊月,以后沿袭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热点新闻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