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箭发射 从有战争开始,人们就一直在探索可以避免接触,同时又能有效杀敌的利器。在近代火药诞生之前,弓箭是世界上大部分地区的人类都普遍采用的远射兵器,当然在某些时代也会有例外,比如希腊和罗马的步兵更擅于投掷标枪,但总体来说,这种依靠将弓弦势能转化为箭矢动能的武器主宰了战场长达数千年。黑火药问世之后,人们偶然发现这种不起眼的黑色粉末可以用于作战,于是火器随之诞生。 火枪发射 早期的火枪不仅装弹繁琐,发射频率超低,而且射程和精度都存在很大问题,但奇怪的是这种武器自从配备给军队以后从未被成熟的弓箭淘汰,相反经过不断的改良最终把弓箭扔进了历史的垃圾堆。大约在明朝中后期,欧洲、日本和中国都先后装备了大量的火绳枪,这种在今天看来原始得不能再原始的步枪究竟有何魅力能够让不同地区的文明同时对其趋之若鹜?在火枪与弓箭的PK中,火绳枪又是靠什么把弓箭干掉的呢? 1. 生产周期不得不承认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的确存在很多神箭手,比如李广夜射石虎、黄忠百步穿杨都是把弓箭玩到极致的大咖,但华丽的表面掩盖不住弓箭自身的缺点。一把合格的角弓即使在熟练工匠的手里也要耗费几个月甚至几年时间才能完成,用做弓体材料的桦木、牛角、动物筋全部需要精挑细选,而且选材、加工、制作、调试等步骤都要凭个人经验,这显然不利于大规模生产,因此古时候一把好弓的价格常常赶得上一件珍宝。 弓箭制作 蒙古角弓威震欧亚,但卓越的性能下充斥的是无数匠人的心血。欧洲单体弓结构相对简单,但同时战技术指标也很低,从这一点上或许可以部分解释为什么火器在欧洲率先兴盛起来。与弓箭的冗长周期比起来,火枪几乎可以看成是机器大工厂的产物,尽管与后世的标准化流水线相比略显粗糙,但已经具备工业产品的雏形,这显然是弓箭无法比拟的。 2. 训练成本一名合格的弓手与一名合格的枪手之间差多少呢?答案说出来可能你自己都不相信,是整个前半生!大汉与匈奴的世纪决战为什么会贯穿西汉的始末?就是因为匈奴士兵生来骑射,每天射杀飞禽走兽,这样的结果导致无形中培养出大批可直接投入战场的弓手。相对而言,汉朝即使征召数倍于敌的农民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将其训练得与匈奴射手一样强悍。与搭弓射箭相比,扣动扳机就简单得多了。即使是最平庸的农民,只要强化训练两三个月,一样可以按照标准程序完成动作。火绳枪的结构原理非常简单,扳机连动的击锤是一段火绳,作战时火绳被提前点燃。完成瞄准之后,扳机控制击锤落下,明火进入火药池引燃底火,推动弹丸射出。 火枪结构 有人曾拿古代弓箭做过测试,一名合格的骑兵射手要能随时拉开80磅的弓,一名合格的步兵射手则要随时拉开100磅的弓。对重量不敏感的小伙伴儿可以尝试一下能否单手抓起两袋大米甩到身上,如果可以,那么你也是一名合格的弓手。非洲童子军的一个黑人军阀曾被问到为什么征召那么多儿童入伍,答案很简单,因为“一名儿童枪里射出的子弹与一名成年人的一样致命”。如果是弓箭的话,谁又敢说“一名儿童射出的箭与大人的一样远呢”? 3. 性能指标在很多人的固有概念里,弓箭比早期的火绳枪要精准得多。实事求是地说,火绳枪的精准度确实不行,但弓箭也好不到哪儿去。今天奥运会的弓箭靶是直径122厘米的圆环,运动员要在70米的距离外射中12.2厘米的圆心。这个标准比起步枪的百米射击要低得多了,而且我们要知道奥运会上的复合弓加装了各种现代瞄准具,那么古代完全手工制作的弓箭又能好到哪里去呢?而火绳枪尽管装弹繁琐,需要先从枪口倒入火药,再放入弹丸,然后用通条压实,最后在火药池内加入底火,但由此得来的铅弹速度却是弓箭比不了的。 装填过程 虽然火绳枪没有膛线,打出的子弹同样不知道飞到哪里,但箭头穿不透的铠甲在火枪面前不堪一击。冷兵器时代有身中数箭而不死的将军,却从未见过热兵器时代身中数枪而不死的猛人,事实上铅弹除了破甲能力强之外,更要命的是造成的创口很难愈合。在外科手术不甚成熟的古代,要切开皮肤、取出弹丸、缝合伤口,多数情况下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士兵的致死率和致残率也是箭矢比不了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