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竟是这本书,开创了儿科养护心得……

 弗兰奇将军 2019-07-01

导读:《诸病源候论》中对小儿杂病候虽多达255候,涉及广泛,分类繁杂,总结的小儿五脏特点为后世医家对小儿脏腑主病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特别是为钱乙创五脏辨证论治的学术核心奠定了基础。而对小儿养护的认识更为深刻,以下简单阐述。

任自然,沐阳光,强筋骨

“田舍小儿,任其自然,皆得无横夭”“天和暖无风之时,令母将抱日中嬉戏,数见风日,则血 凝气刚,肌肉硬密,堪耐风寒,不致疾病”(养小儿候),提出了小儿应顺应一年四季的气候特点,在天和无风之时外出常晒晒太阳, 这为后世预防小儿感冒、佝偻病及其他疾病奠定了理论基础。 

棉织物,厚薄适,护肌肤

“小儿始生,肌肤未成,不可暖衣,暖衣则令筋骨缓弱,以故絮着衣,莫用新绵也”(养小儿候),提出小儿肌肤柔嫩、脏腑稚阴稚阳,且阳常有余,因此穿衣 不可过暖,忌用当年采摘的新棉为衣;同时,对新生儿的衣服提倡要采用柔软易吸水的棉织品,这些观点至今在小儿养护上均有其很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顺四时,增减衣,适寒温

“小儿生须常暖背,夏月亦须单背裆”“冬月但当着两薄襦,一复裳耳,非不忍见其寒,适当 佳耳”“无令汗出,汗出则致虚损,便受风寒,昼夜寤寐,皆当慎 之”“卒减其衣,则令中风寒”(养小儿候),告诫小儿着衣一年四 季应随寒温而增减。既要时常顾护后背又要顾护腹部,后背着凉寒 邪犯肺、腹部着凉寒邪犯脾;无论炎炎夏季还是数九寒冬,睡之时均应注意腹部保暖,这一护理小儿之法至今仍在长江以北广为流传;小儿既要注意保暖,又要注意穿衣不可过厚,以防经常汗出致使肌腠疏松外邪侵袭。 

节饮食,适饥饱,护脾胃

对小儿的饮食要据年龄的大小而调节,以防损伤脾胃。“常当节适乳哺,若微不进,仍当将护 之”“当令多少有常剂,儿稍大,食哺亦当稍增”(养小儿候);“小 儿食不可过饱,饱则伤脾,脾伤则不能消于食,令小儿四肢沉重, 身体苦热,而黄腹大是也”(伤饱候)。寥寥数语,道出了乳食过饱 的危害。小儿脏腑娇嫩,肠胃脆弱,对水谷的承受与消化能力自有 一定限度。但其生长迅速,犹如旭日初升,草木方萌,对水谷的需 要较成人迫切,此即所谓小儿“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

这一精辟论述,已认识到小儿脾胃运化功能未臻成熟,若喂养不当,易引起 消化吸收功能紊乱,影响健康。从而说明合理喂养是保证小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措施之一。后世“要得小儿安,常须三分饥与寒”,可能就是从这里悟出。 

防惊恐,勿惊吓,养心神

“惊痫者,起于惊怖大啼。精 神伤动,气脉不定,因惊而发作成痫也。初觉儿欲惊,急持抱之, 惊自止。故养小儿常慎惊,勿闻大声。每持抱之间,常当安徐,勿令怖。又雷鸣时常塞儿耳,并作细细声以乱之”(惊痫候)。数言之间,不仅阐明了小儿惊痫的常见原因,又详细告诫了防止小儿惊痫 具体方法,细微呵护之情顿时溢于言表。 

胃多实,肠需清,防疾病

“小儿始生,生气尚盛,无有 虚劳,微恶则须下之,所损不足言,及其愈病,则致深益。若不时 下,则成大疾,疾成则难治矣”(养小儿候),提出小儿脏气旺盛, 少有虚劳,常见多发食积之证,故应保持胃腑畅通。至今黄河流域 养儿皆有“小儿若需保平安,每月定服七珍丹”之说,此说也可谓 “釜底抽薪”治疗“阳明腑实”的理论渊源。 

慎针药,尊辨证,重导引

“疾微,慎不欲妄针灸,亦不用辄吐下,所以然者,针灸伤经络,吐下动腑脏故也。但当以除 热汤浴之,除热散粉之,除热赤膏摩之,又以脐中膏涂之”(养小儿候),告诫医者小儿脏腑娇嫩、稚阴稚阳、发病容易、去病迅 速,临床应慎用针药,在辨证辨病的基础上可采用药液洗浴、药粉 撒摸、药膏涂摩等方法顺势驱邪。此可谓后世小儿推拿学的开端鼻祖。 

头要凉,勿缠裹,防上火

“儿皆须着帽、项衣、取燥, 菊花为枕枕之”(养小儿候),可谓明代万全提出“头者六阳之会, 常要凉,不可缠裹”之论的先声。民间常以菊花、蚕沙、绿豆衣为 枕枕之,取其清热解毒疏风之效,沿用至今,都是《诸病源候论》 这一思想的突出反映。 

“小儿初生,看产人见儿出,急以手料拭儿口,无令恶血得入儿口,则儿腹内调和,无有疾病”(难乳候),强调了新生儿的护理;“脐疮,由初生断脐,洗浴不即拭燥,湿气在脐中,因解脱遇 风,风湿相搏,故脐疮久不瘥”(脐疮候),强调断脐护理不可忽视;“儿啼未定,气息未调,乳母勿遽以乳饮之,其气尚逆,乳不 得下,停滞胸膈,则胸满气急,令儿呕逆变吐”(呕吐逆候),强调了婴儿哺乳的正确方法。

同时“养小儿候”强调的“若常藏在帏帐之内,重衣温暖,譬如阴地之草木,不见风日,软脆不任风寒。又当薄衣,薄衣之法,当从秋习之,不可以春夏卒减其衣,则令中风 寒。从秋习之,以渐稍寒,如此则必耐寒”“儿母乳儿,三时摸儿项风池,若壮热者,即须熨,使微汗”“令儿在凉处,勿禁水洗, 常以新水洗。新生无疾,慎不可逆针灸。

逆针灸则忍痛动经脉,因喜成痫”等观点均在反复强调护养小儿要适寒温、调饮食、讲卫生、防惊恐,一旦患病,须即时诊治。诸如此类,均蕴含着许多辩证法思想,使后世医家从中得到启发,吸取教益。

由此可见,早在1400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已经掌握了非常完备的护养小儿知识。

故 《诸病源候论》不仅首立小儿护养学说,也是小儿预防医学的始祖。这些丰富的育儿知识,不仅成为后世儿科医家育儿的规范楷模,而且至今对优生、优育仍不失其科学指导意义。

……以下是正经广告时间……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