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拳谱的韵律

 依沐瑶服饰 2019-07-01

当到拿到证书这一天,回想将近一年多来,从接触最初的靠山功开始,由试试看到坚持,到走完每一步,终于将郑子太极完整体系的“一拳”学完,完美的收官,正像证书说的“这是世界上最难能可贵的卓越拳架”,一种释怀,一种欣慰,犹如大浪淘沙,淘出了身心的健康、淘出了良好的心态。

能让我坚持的是选择了优秀的老师,有幸结识了一群有共同志向的学友,虽然他们来自天南海北,大多互不相识,从他们那里,看到了武者的高贵气质,这些都感染了我,让我每天坚持坚持,无论酷暑严寒,风雨无阻,早起晨练,挥洒汗水,经历酸麻胀痛的过程,然不断的用身体打磨,去体悟,去感受,慢慢悟出老师的用心,他把每个阶段该学什么,该练什么,在什么阶段灌输什么样的理念,在什么阶段推出什么最佳的、最合适的习练功法,统统都是经过了合理的优化。

他告诉我们练就对了,不要用脑袋去想,你身体没练到就做不到,功夫是练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每个阶段必须一步一个脚印,然而第一阶段的训练要花很多的时间,况且又是最难练、最耗时间、最寂寞、也是最枯燥的阶段,它就是三功单操筑基功法,这些功法是虎背靠山功、行功、熊经、橐籥功等,这些功法看似简单,真要练上身又不是这么好练,这一阶段这是在练功体,是在磨练心性,让身体必须经历一个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过程,而从养生来说这一阶段的功法足以受用。

这一阶段是最初级的阶段,也是最重要的打基础阶段,就像建房子要把基础打牢一样,必须有夯实的基础,一接触三功,老师就说优秀是一种习惯,老师曾灌输过我们很多的理念,三功短短三天的学习,也是一种强化的训练,然而要消化三功的内容不是在三天的培训中就能达到的,必须在平日的练习中去体会;在习练功法时,要不断的去翻看笔记,把练功出现的感悟做好记录,这也是基本功习练的常态,锻炼功体,完全没有捷径可走,急功进利想获取功体是做不到的,除非是异秉天赋的人,但他也要花时间去练,只是他会比常人少走弯路而已。

一年多来,我是在走“弯路”过来的,今天的错就是明天的对,今天往前看似乎在走“弯路”,实际是身体告诉你,没有错那里知道对,在你没练到时就不知道错在哪,而今天能意识到错,正是你在“错”的路上一点一点的修正自己,也就是说没有永远达到“对”的那天,所以,不求做不到,只求坚持做,这就是修炼。然而,修炼的路上不能只有你一人,学友间的交流非常重要,正是这种交流让你看到自己的不足,看到他们的进步,向学友们吸取经验,从中获得好的方法。

对于想学完郑子太极完整训练体系的“一拳”,就要先掌握第二阶段的拳架十三式,拳架十三式看似简单的外形,却饱含了丰富的内涵,没有第一阶段的筑基功法作铺垫,想打好这十三式,只能是外形。之前,一些学友看了很多武学方面的书,提出了一些流行于武术界术语的四字、五字、七字真言,照搬拿过来套用到所学的拳架里,提出为何这一阶段学的拳架做不到?身体为何出不来,很迷茫,老师一语道破,脑袋不要太聪明,不是想出来的,是练出来,还是那句话:“练就对了”,而且还需要日日勤练。

这一阶段的要求更多、更高;首先,外形与三功必须要融合,练功时间要充分,之后,炁机的发动需要意念上灌入到的等火车、倒水、靠山功的气贴背等等,同时要把垂肘、夹脊运用到每一招、每一式里,想快速打完十三式,再配上音乐,轻松打完是做不到的,只有慢练,而这一阶段的训练重点就是把这一招一式当做女人绣花,用心细腻、平心静气来达到身体的炁感。

第三阶段,就是拳架的最后二十四式,也是我们在这五天学习的培训的内容,在这一阶段老师为了优化教学,又增加了一些功法,从训练我们的方位感、中枢神经系统、平衡系统,到对我们的身眼腿手法做了强化的训练,并以最佳、科学合理的记忆方式引导我们快速的掌握整个套路,该紧张时紧张,该放松时放松,有张有驰,让再多、再复杂、再难练的招式,变得轻松易学,收效极快。

虽然对拳架能基本掌握,但有前面日日勤练的三功作为基础,拳架十三式练出的拳感,再把这种感觉带到这五天中去,哪儿不顺,拳感马上就能体会出来,当老师挖坑让我们跳,我们也能凭借着拳感找出问题的所在,短短的五天,能把二十四式下半套拳架学完,可以说这只是万里长征路上走完的第一步。

老师说郑子太极拳就是一首乐章,你必须要了解拳谱的整个乐章。这五天的课,虽没能掌握它的韵律,但能理解它的美妙之处。

这“一拳”的最后阶段的二十四式与其说是十三式的延续,倒不如说是与十三式结合后形成了一套完美的乐章,当你能把它练到身上时,必须要了解拳谱的韵律,这个韵律就是拳与炁的融合,从一开始的预备式、起势就是让炁机发动,随着身体进入状态,各种招式出现了变化无穷、跌宕起伏,荡炁回肠的过程,曲终回落时,收势结束。

这整个过程正是由这三十七式的每一招、每一式串连起来的音符,组成了一首首不同乐律的完整乐章。当然,这不是一、二天能体会到拳谱的韵律,熟练掌握它的拳谱乐章这需要三、五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熟悉它、了解它。当你了解它的旋律时,犹如行云流水,会让人回味无穷,不知不觉中炁血充盈,凝神静气,到那时,一曲完美的乐章便演义的完美无缺,这才是武学的奥妙,这才是要不断的探寻。

【诸罗遁叟注】:

心炁门所传的【郑子太极完整训练体系】自有一套严谨的阶段递延标准,当你开始学习时最需要的就是“空杯”倒掉以前所学的一切,此事诸罗遁叟不知道强调过多少次了。你必须在学习之初就把自己当成一个全新的人,当成一位以前从来没练过任何拳种之人。唯有如此,才能像海绵一般的吸收,才能像婴儿一样纯真的全然接受。倘若还不断自认以前练了多少年的拳,始终企图融合,那么反而耽误自己。

道德经里这句“能婴儿乎”?所指的其中一个意涵就是:能不能跟婴儿一样的全然接受?这也是为何婴幼儿学习新东西很快很准确,但成人通常很慢、难度很大的原因。

“善忘“是非常需要培养的一种能力,这影响人的一生。有些情况要沿用,但有些情况却需要善忘,习武练拳正需要具备”善忘“的能力。“天下太极本一家“这句名言耽误了习武者太多年了。哪怕追求的最高境界最终会走到一起,但训练体系的不同就需要习练者具备”空杯“心态。

语言的最终目的都是沟通,但学拉丁语系的英文跟学中文的训练方式绝对有其巨大的差异。你绝对不能因为懂中文,就认为学英文也没有任何问题。你必须向婴儿学语言一样,完全不思考原来所懂的母语,全然接受另一语系的语法跟结构。

训练体系的不同就犹如两者都是乐曲,但却不是相同的旋律一样。如果你试图的把两首乐曲同步播放,那么您的耳朵与脑袋必然产生冲突与混乱,难以完整欣赏音乐的美好。

会来到心炁门诸罗遁叟面前的同学,九成都是原本习武练拳多年之人。我非常明白只要是人,想要短时间内“空杯”跟“融入”难度太大,因此刻意规划了几个阶段的训练过程。

倘若没有先学三功就直接练拳架,那么拳架这个容器里没有任何内容物,将不知不觉的变成【烈火煮空锅】,也无法往上溯源优化,白白浪费时间。

倘若没有经过几阶段的养成训练而直接练拳架,那么在无法空杯的情况下,拳架学完后必然成为四不像,必然不知不觉的保留太多以前所学的习惯,将得不到卓越的郑子太极三十七式拳架之益处。

第一个阶段的【郑太三功班】言辞犀利的进行理念与体系的重新梳理,杯子里的水会倒掉一些。【拳架上】再针对拳理拳法的一切进行详细清晰的解读,杯水又可以再倒掉一点。到了【拳架下】呢?此时杯子里的水虽不一定能倒光,但至少已经空出很多容器里的空间,可以真正装进去郑子太极完整训练体系里的很多东西了。

此时,再学高级功法、内功心法与郑子太极剑法,那就不用再不断重复提醒太多了。

【空杯心态】是很难训练的本领,诸罗遁叟半生都在磨练这种能力。比如十几年前,我也认真求师耗费诸多心力习练过陈正雷大师体系,以便能进行更多的探讨。诸如:陈氏太极18式、老架一路、老架二路、新架一路、新架二路等等我统统都仔细训练过很长的时间。但该时期没有任何一个人知道我学过武学,而且连教学数十年的老师都看不出来我有任何武学底子。

为何?因为在走进拳馆之前,我就已经让自己成为一个空的杯子,就真正的把自己当成一张白纸,全然的接受陈太体系的一切准则与训练方式。

什么时候才算真正开始习练?从能够全然的空杯开始。

陈玲姐就属于空杯心态能把握的很好之人,这点是非常值得学友们学习并用来做自我挑战。

不过我得提醒一下陈玲姐跟拳架一期同学们,此刻不是完美“收官”,现在才刚刚是学习郑子太极的“开始“。加油!

【昨日文章】

想练气功先读三遍

【诸罗遁叟著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