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宋名臣包拯做官以断狱英明、刚直不阿,后人敬称其为“包公”

 fxiaog 2019-07-01

北宋名臣包拯当官以断狱英明、刚直不阿而而出名,后代敬称其为“包公”,庆历年间至3年(1041-1043)包公认职端州,在本地留有了很多广为流传的传说故事,迄今仍普遍广为流传于肇庆市端州区及其附近的高要市、鼎湖区。

包公认职端州之事常见于《宋史》卷三一六之“包拯传”:“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势。拯命制者才足贡数,岁满不持一砚归。”紧紧围绕一段史实,端州本地老百姓数千年敷衍了事、散播着无以记数的包公传说故事。依照传说故事的內容,大概可分成几类:一要对他清明节廉洁、高尚品德的称赞,如“掷砚化渚洲”传说故事;二要对他执法公正、断案如神的歌颂,如“包公锁蛟龙”“包公收妖”“包公为蟛蜞伸冤”“龙的珠宝首饰”等传说故事;三是对他不惧权势、为民请命的称许,如“包公巧破血衣案”“铁树开花”“填拐命”等传说故事。

端州時期的包公在本地群众的书面承传中,连续不断神化,被授予了各种各样奇妙的事迹。这种传说故事口耳相承,代代广为流传,至少一些被梳理、编写和出版发行成书藉,有的被改写成粤剧搬上演出舞台。在肇庆,迄今仍有很多遗址、旧址和纪念物等与包拯轶事历史典故和传说故事相关。如遗址有龙顶岗包公井、米仓巷包公井及其七星岩包拯题字;旧址有包公曾工作中过的端州州署,包公认职端州期内建造的广储仓、崧台驿、星岩私塾、宝光寺、文昌宫,及其别的五口井等等等等;与包公相关的也有包公文化园、包公祠及其砚洲岛、黄布沙等。

包公端州传说故事即是包公文化艺术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都是端州地方文化的关键组成要素,具备突显的民间文学和历史人文使用价值。随之时期的发展趋势,包公在端州的传说故事慢慢湮没,包公端州传说故事频危失传,必须尽早多方面维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