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 代 玉 器 元朝历史从至元八年(1271年)蒙古族元世祖忽必烈建立元朝开始,到洪武元年(1368年)秋天明太祖朱元璋北伐攻陷大都为止,元朝在全国的统治结束。前后共计98年。 元代是蒙古贵族依靠铁骑和极端的民族压迫为统治手段而建立起来的横跨欧亚大陆的强大帝国。这一时期,城市商业及手工业(主要是官办手工业)得到了畸形发展,陆路和海道交通顺畅,对外贸易发达。由于民族歧视和仕途阻塞,知识阶层多沦落潦倒,有机会接触底层社会,了解民间疾苦,从事文艺创作,所以,元代文学艺术有了特殊发展,比较著名的有元曲和文人画。在这种社会背景下,玉器工艺也相应地出现了一些变化。 元代的玉器中, 玉海是目前所知最早的一件重达3500公斤的大型玉雕,作于元代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距今已有七百余年。它的制作,继承和发展了我国琢玉工艺上“量料取材”和 “因材施艺”的传统技巧, 此外在俏色方面也有独到之处。玉海形体厚重古朴,气势雄伟,雕刻纹饰既粗犷豪放,又细腻精致,具有强烈的神秘感和浪漫色彩,是难得的艺术珍品。 后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载,玉海曾于乾隆十一年、十三年、十四年和十八年进行过四次修饰,将原来的纹饰略加修改。 《渎山大玉海》· 元 高7、口径13.5—18.2米 最大周长49.3米 膛深5.5米 北京市北海公园团城玉瓮亭内存置 玉质青白中带黑色。体椭圆,内空。体外周身浮雕波涛汹涌的大海和浮沉于海中的海龙、海马、海猪、海鹿、海螺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膛内光素无纹,内阴刻清高宗弘历御制诗三首及序,概括了大玉海的形状与经历。其序曰:“玉有白章, 随其形刻为鱼兽出没于波涛之间,大可贮酒三十余石,盖金、元旧物也。曾置万寿山广寒殿内,后在西华门外真武庙中,道人作菜瓮......' 元代玉器掠影
通高2.7、边宽3.5厘米 安徽省安庆市范文虎夫妇合葬墓出土 安徽省博物馆藏 《青玉龙纽押》· 元 长5.8、宽5、通纽高4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青玉莲托坐龙》· 元早期 高12.6、底径6.4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青玉镂空龙凤钮》· 元 高7.5、底径7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白玉苍龙教子带钩》· 元 长12厘米 西安市小寨南乡瓦胡同村出土 西安市文物局藏 《玉带钩》· 元 长7.4、宽2 厘米 江苏省无锡市大浮乡钱裕墓出土 江苏省无锡市博物馆藏 《白玉龙首带钩环》· 元 通环长10.5、高2.3、最宽3.8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青白玉螭纹连环带环》· 元 通长12、宽5.1、厚2.1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青白玉镂空凤穿花璧》· 元 径9.3、厚0.6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白玉蟠螭纹带饰》· 元 高6.6、宽6.3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玉鱼形饰》· 元 长4.7、宽2、长4.8、宽3.2厘米 江苏省无锡市大浮乡钱裕墓出土 江苏省无锡市博物馆藏 《青玉佩饰》· 元 长5.3、高3.2、厚1.2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青玉螭龙圆牌饰》· 元 直径3.9、厚0.4厘米 西安市南郊东何家村出土 西安市文物局藏 《水晶项链》· 元 直径0.9厘米 江苏省无锡市大浮乡钱裕墓出土 江苏省无锡市博物馆藏 《白玉凌霄花嵌饰》· 元 长12.8、宽7.4厘米 北京小西天师范大学施工时出土 首都博物馆藏 《白玉贯耳盖瓶》· 元 通高7.1、口径3.2、至2.7厘米 安徽省安庆市范文虎夫妇合葬墓出土 安徽省博物馆藏 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