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茶语三则

 临朐山民 2019-07-01

作者|高树军

       茶圣陆羽著《茶经》,推断“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唐朝封演所撰《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中记载:“早采者为茶,晚采者为茗。……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据考证,日本现行的抹茶,由日本高僧自宋朝传入。近年来国内形成“茶雅酒俗”新风尚,茶文化更加繁荣。

       茶,实乃茶树之叶,由于所产地域、采摘时令和制作工艺不同,形成了种类繁多、风味各异的茶品,尤以高古、奇绝、难得之品为贵。但茶毕竟不是寻常之叶,或揉之炒之酵之,或扁之圆之方之,或绿之青之红之,或煮之泡之冲之,蕴育出了内涵丰富的茶文化。而今茶与人类生活、文化、宗教融为一体,依饮者之造化、际遇及心境而妙用无穷。茶之于人,清浊甘苦于一杯,在茶乎?在人乎?高士讲茶唯美而玄奥,致平和虚静之境,具通神入微之效,仿佛一炉红火,几盏香茗,便得宇宙。窃以为茶之在世,终究难以脱俗,事物皆有两面性,饮者百态值得玩味。现采撷茶语三则,博君一乐。

       1|茶之谎

       张先生和杨先生是多年的同事,同室办公,相处甚洽,无话不谈。某日有客来访,分赠茶各一包。客走,张先生即开包,见嫩芽之身裹白毫,嗅之有清香,品之微涩回甘,沁人心脾。此后冲饮不辍。杨先生则久置未用,忽记起,便问张先生:“此茶如何?”答曰:“不怎么样!”“为何?”“长了白毛(发霉之意)。”“那你怎么还天天喝?”“没有别茶,只得饮它。” 杨先生信以为真,指着自己那包茶道:“你若不嫌弃,连这包也喝了吧。”张先生得以饱享口福。

       时隔多年,张、杨二先生共忆此事,皆抚掌大笑。听众无不掩口喷茶。

       2|茶之囧

       李师傅乃村中雅士,颇具好客之风,其居所前临大道,南来北往之友时常到访,辄以茶相待,备受称道。

       某日来一同村老友,李师傅置茶于正堂北窗下,共话家常,相谈甚欢。然话多时长,茶味渐淡,李师傅便另冲一壶新茶,一边请友品之,一边探问:“此茶可好?”因多年相熟,无须客套,老友脱口而出:“一般吧。”李师傅脸色骤变,起身推窗,将壶中物一倾而尽,铿然置壶于桌上,用手点指:“取你好茶来!”

       老友哂笑三两声,背手踱步而去。不消几日,云过天晴,二老友又会在一起继续品茶。

       3|茶之烈

       茶,原本就是一剂药。《神农本草经》曰:“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鄙人曾听一位资深的茶博士讲一故事,记述如下。

       后街王爷子年老体衰,积食不化,肚大如牛,遍访名医,久治不愈。某日,前街三叔登门探望,特送来铜钱大小的一块茶膏,言明其子从产地寄来,消食甚佳,或有奇效。王爷子虽称谢再三,却不以为然,吃药尚且不济,况茶乎?

       又一日,王爷子痛苦难当,忽想起茶膏,遂嘱老伴取来,折半块置于大碗中,滚水冲之,茶香四溢,汤色黑似中药。王爷子徐徐饮下,但觉腹中涨热,游蛇乱窜,俄顷肠鸣不绝,有气自肛门泄出,响声连连,继而排出坚硬结块若干,便便大腹顿消矣。自此渐可进食,日见好转。

       王爷子病愈,持厚礼致谢,备述茶效。前街三叔喜,正告曰:“幸未多用。曾在家做实验,把肥肉片置于热茶中,稍等即化。”

                                                                 2019年7月1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