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867年的诡异预言,此人对曾国藩说大清50年必亡,果然一语成谶

 天津实诚人 2019-07-01

  同治六年六月二十日(1867年7月21日),平定了太平天国之乱,又发生了“刺马案”等诡谲的事情,曾国藩此时已经坐稳了两江总督的位子,大清王朝虽然缓了一口气,但形势依旧有些严峻,这一天晚上,曾国藩和自己一个最亲密的幕僚聊天,这个幕僚叫赵烈文。

  当时曾国藩问赵烈文:京城近日有人来说,目前首都治安不好,盗贼四起,老百姓生活相当贫苦,很多妇女甚至都没裤子穿,估计还会有异变啊,该怎么办?。

  然而,赵烈文却说出一个令曾国藩怎么也想不到的答案,而这一番答案,已成为中华五千年中最精准的预言之一,赵烈文的原话是这样的。

  “:天下治安一统久矣,势必分剖离析。然而主德隶重,风气未开,若无抽心一烂, 则土崩瓦解之局不成。我估计,异日之祸,必先颠仆,而后方州无主,人自为政,殆不出五十年矣!”

  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天下统一太久后必然会分崩离析,但目前中央政府还不出格,所以这个风气还没完全起来,但只有这里一出问题,大清王朝立马会土崩瓦解,接下来中华大地会天下大乱,各自为政,估计也就五十年吧。

  曾国藩问:那能否南迁呢?比如晋朝,宋朝一样。赵烈文再次否定,表示不会,一定会土崩瓦解,把儒家作为忠实信条的曾国藩反驳到:目前皇帝(最高统治者,其实是慈禧)德行比较正,应该不至于此,赵烈文开始解释原因。

  '君德正,然而国势隆盛之时,士大夫食君之禄报君之恩已经很多。本朝创业太易,诛戮又太重,夺取天下太过机巧。天道难知,善恶不相掩,后君之德泽,未足恃也。'

  这又是什么意思呢?赵烈文是说,清朝皇帝确实素质不错,所以国势鼎盛的时候(康乾之时)有士大夫报效,不过清朝得到天下太过于容易,而且初期杀戮太重,所以天道难知,后世君王的德行估计是保不住的。

  后来的历史大家都知道,赵烈文的预言是一语成谶!44年后,辛亥革命爆发,大清土崩瓦解,接下来中国迅速进入混乱的军阀时期,预言之精准,令人叹服。

  但赵烈文分析的原因总令人觉得有些玄,有种类似中国传统政治伦理中“宿命论”的味道,大家似乎听得云里雾里,难道赵烈文是预言家吗?

  不,赵烈文不是,他并不是靠这些玄乎的东西预言的,而是对天下大势有极为敏锐的洞察力。

  赵烈文的这番对话的实际意思是什么呢?他是否认的满清执政集团的合法性!得天下太易,以巧入主中原,标志着满清王朝和中国广大阶级某种程度存在脱节;而杀戮太重,则说明满汉之间的民族矛盾仍然十分危险,这就意味着:满清王朝只能靠政绩来维持治理,它与中国社会缺乏感情纽带。

  所以,一旦满清中央政府出了问题,地方必然大乱,而且不会像东晋,南宋一样还能在一批人的支持下保住半壁江山,必然是分崩离析。赵烈文还观察到,太平天国之后,汉人大员已经崛起,中央已经相对弱势,这更是埋下了未来军阀混战的隐患。

  1867年,当时满清王朝已经缓过了一口气:内政上,太平天国已经被平定,回乱,捻乱等等也已经不成气候,由于长期战乱破坏了旧的统治秩序,所以更新后的清朝吏治有一定好转,经济也有了恢复;中央上,慈禧和奕形成的集团执政得当,大清表面上看来是呈现中兴气象的。

  但赵烈文却看出了这种表面“中兴”下隐藏的巨大危机,于是做出了这么一个神鬼莫测的预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