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徐星:寻找亿万年前的恐龙族群

 zzm1008图书馆 2019-07-02

在古生物研究的圈子里,徐星的名字谁都不会陌生。他被称为“中国恐龙之王”,是世界上发现、命名恐龙属种最多的古生物学家之一。2012年,英国《自然》杂志曾这样评价他:“徐星革新了恐龙进化研究,帮助中国成为古生物学的动力室。他已经给60多个物种进行了命名,比今天其他任何一个在世的脊椎动物古生物学家所命名的都多。”

过去20多年里,他在荒野中探寻化石,足迹跨越了新疆、东北三省、内蒙古、河北、山东、云南和湖南等地。而他投入心力最多的,是对鸟类起源问题的研究。“恐龙开始是在地面生存,后来其中一支转移到了树上,然后演化出了四个翅膀,随着前面的翅膀越来越发达,后脚上的翅膀慢慢退化,最终变成了我们今天熟悉的鸟类。”徐星解释道,“用句通俗的话说,恐龙从来没有灭绝。”

徐星在中国古动物馆恐龙展池内。中国古动物馆由中科院古脊椎所创建,馆内陈列着自5亿多年前的寒武纪至距今1万年前的地层中产出的各类脊椎动物化石,包括无颌类和有颌类鱼形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和古人类化石,以及旧石器标本及模型。人民画报 陈建 摄

2005年8月,在新疆通古尔特班沙漠深处的五彩湾地区,徐星正在观察地表的出露的化石碎片。在那次野外采集中,徐星团队发现了泥潭龙和简手龙等重要化石。《人民画报》资料

2011年8月,新疆通古尔特班沙漠深处的五彩湾地区,中美新疆联合考察队部分队员在营地前合影。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的詹姆斯·克拉克教授(后排左七)是徐星(后排右五)结谊多年的研究伙伴。自2000年以来,他们曾共同前往美国中西部以及中国新疆、内蒙古、云南和山东等国内外多个著名恐龙化石产地进行考察。《人民画报》资料

泥潭龙手部骨骼。通过综合分析泥潭龙等恐龙化石和现代鸟类胚胎发育信息,徐星团队提出,恐龙在向鸟类的演化过程中,最内侧和最外侧两指退化并消失,最终形成具有三个手指的手部。《人民画报》资料

泥潭龙复原图(Portia Sloan绘制)。泥潭龙是生活在大约1.6亿年前的侏罗纪时期的一种小型恐龙,身长约1.7米,像鸟一样没有牙齿,具喙,前肢短小,后肢修长。《人民画报》资料

泥潭龙化石标本。2005年8月,徐星团队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发现该化石,4年之后,他们在英国《自然》杂志将此恐龙正式命名为泥潭龙。《人民画报》资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