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距不求人,最实用的微距摄影技巧都在这儿了

 浮云新发现 2019-07-02

每当看见网上大神们拍摄的微距作品,

心里总是一阵羡慕,

要是我也能拍出这样的作品就好了,

看了这篇文章,

微距拍摄简直so eas!

1

什么是微距摄影?

微距顾名思义,就是将很微小的东西拍出来。因为这些很微小的东西往往是我们人眼不太常见到的景象,所以很多微距照片让我们觉得很神奇。

但是是不是拍小东西都属于微距呢?其实不然。

微距不求人,最实用的微距摄影技巧都在这儿了

比如这张照片,虽然拍的是个小贴饼子,但是并不算微距。

微距不求人,最实用的微距摄影技巧都在这儿了

再比如这张照片,虽然蝴蝶的头看得很清楚,但其实也不算严格意义上的微距。

微距不求人,最实用的微距摄影技巧都在这儿了

这张蜘蛛,反而才算是微距摄影。

微距摄影没有明确的定义,一般可以分为:

近距摄影——放大率在1:2~1:1;

超近距摄影——1:1~6:1。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放大率?

首先放大率这件事儿只和镜头有关,是微距镜头的最重要参数。表达了微距镜头拍摄细微事物的能力。

然后放大率说白了就是,比如你拍一个1分钱钢镚。通过镜头在你传感器上成的像的大小与1分钱钢镚的实际大小的比例。

比如下图中,投影在传感器上的1分钱的像与实际1分钱大小一致,所以这支微距镜头的放大倍率就是1:1

微距不求人,最实用的微距摄影技巧都在这儿了

而这支镜头显然就厉害了。在传感器上成的像尺寸2倍于1分钱实际的大小。所以放大率为2:1。对的,这就是超近距摄影。

微距不求人,最实用的微距摄影技巧都在这儿了

这支镜头的微距能力就弱一些了。实际成像的尺寸大小是原本1分钱实际尺寸大小的1/2,所以放大率就是1:2。宁老师认为,放大倍率小于1:2的镜头都不能称之为微距了。

微距不求人,最实用的微距摄影技巧都在这儿了

那到底什么是微距摄影?简单点说就是日常生活中我们肉眼所见的物体大概只有一个指甲盖那样大小,运用微距摄影拍摄出来的图片可以将主体放大成一个手掌的大小。

例如下图中的蒲公英:

微距不求人,最实用的微距摄影技巧都在这儿了

(摄影师:tothzsu)

微距不求人,最实用的微距摄影技巧都在这儿了

(摄影师:IDimitar Lazarov)

2

微距摄影需要专业镜头吗?

准确来说,是需要的。我们对摄影有一些了解的朋友都知道,如果离被摄物体太近,是无法对焦的,所以对于微距摄影来说,普通的镜头无法满足拍摄需要。

如果想要利用一般摄影镜头近摄,需要在镜头上加装近摄镜、近摄接圈或近摄皮腔等近摄附件后方能进行。

微距不求人,最实用的微距摄影技巧都在这儿了

(图片来自网络)

想要拍出完美的微距作品,最好是有一个专业的微距镜头。微距摄影镜头是以专门拍摄微小被摄物或翻拍小画面图片为目的的摄影镜头,这种镜头的分辨率相当高,畸变像差极小,且反差较高,色彩还原佳。

现在市面上的镜头制造商对于微距镜头都很重视,所以各款镜头的素质都不会差。但是微距镜头一般都价格不菲,各位摄友们最好量力而行,如果只是偶尔拍摄微距就不必花大价钱购进一支微距镜头。

3

拍摄微距时注意事项

A光圈:最好选用大光圈,一般情况下不会使用小于F16的光圈;

微距不求人,最实用的微距摄影技巧都在这儿了

B:焦点的选择

不同的焦点选择,能营造出不同的图像效果。在移动拍摄焦点时,应使拍照对象处于画面中间,一般情况下应该选取画面上最吸引人的部分,也就是你最想表现的部分,并保持快门的半按状态,在焦点对准以后(要稍微等一下以便相机进行对焦)再从容地按动快门,避免拍摄出的照片发虚。

微距不求人,最实用的微距摄影技巧都在这儿了

(摄影师:hilde van hove)

C:聚焦与景深

景深在微距摄影中往往是成败的关键。由于微距拍摄时镜头距景物很近,所以景深一般都很浅,背景都几乎看不清楚。但有时为强调画面效果,需要适当加强景深,因此要特别注意聚焦与景深的调整。景深一般取决于三个因素:

微距不求人,最实用的微距摄影技巧都在这儿了

(图片来自网络)

1. 光圈大小。在焦距不变的情况下,光圈越大景深越浅,光圈越小景深越深。为了展示花鸟鱼虫细节方面的微距拍摄,纵向增加主体的清晰度,一般适宜用较大的光圈值以加深景深。

微距不求人,最实用的微距摄影技巧都在这儿了

2. 镜头和景物的距离。距离越远景深越深,距离越近景深越浅。拍摄时最好把要拍摄的主题都能放到同一个与镜头轴向垂直的平面里,否则会有一部分主题可能不够锐利。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配置一枚广角镜头,这样不仅可以增加景深,而且可以让你更靠近景物。

微距不求人,最实用的微距摄影技巧都在这儿了

(摄影师:Fabien BRAVIN )

3.焦距。焦距越大景深越浅,焦距越小景深越深。不同的光圈和焦距的组合可以产生不同的景深。我们应该学会合理地利用光圈和焦距的组合,既能虚化背景,又能保证主体清晰。如果用远端变焦进行微距拍摄,拍摄的照片就会不够理想。

微距不求人,最实用的微距摄影技巧都在这儿了

(摄影师:Igor Siwanowicz)

D;曝光和背景

微距摄影曝光程序比起普通拍摄有少许不同之处,因为微距拍摄的物品一般都是很小的,占很小部分篇幅,曝光程序很有可能被背景所愚弄,所以在拍摄时最好人为加上背景,这样更能让主题突出。

微距不求人,最实用的微距摄影技巧都在这儿了

一般可以选择中性灰色的纸作为背景,使用灰色一方面可以让曝光更准确,还有就是使用灰色让背景显得很淡,这种色彩和一般的色彩都可以搭配到一起。也可以使用白色或黑色的背景,不过这样曝光时就要特别注意,因为它们很容易导致曝光不准确,造成曝光过度或曝光不足,这时就要用到曝光补偿进行调整,如果背景太暗,就增加曝光,如果太亮就减弱曝光。

E:光线的控制

微距摄影的光线控制本质上是调节自然光与人造光的比例,正确地运行光线,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氛围与意境。但一般不要使用闪光灯。虽然,闪光灯能缩短拍摄曝光时间,获得的景深更深,减弱因曝光时的抖动或物体运动所带来的影响,但微距拍摄时闪光灯的使用要比普通模式下难,很容易造成曝光过度。

微距不求人,最实用的微距摄影技巧都在这儿了

(摄影师:Impatienss)

所以,一般摄影爱好者在进行微距拍摄时,要注意观察光线的照射方向,尽量利用好自然光,确保光线平均地照射在被摄物体上。在大多数情况下,从侧面射入的光线能更好地突出物体的质感。如果自然光线的不足或光线照射位不当,可以用个手电筒或白色泡沫板(充当反光板)补光。

微距不求人,最实用的微距摄影技巧都在这儿了

4

怎样拍出优秀的微距摄影作品?有什么技巧?

微距不求人,最实用的微距摄影技巧都在这儿了

留给主体视线空间

拍昆虫、动物及人像时,要遵循一个原则:给主体留出视线空间。因为视线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引导线,观众的注意力容易被引向主体视线的方向。

如下图,昆虫的头朝右,那么就在画面右侧留出一些空间,这样观众的视线也可以随之延伸,看着比较舒服:

微距不求人,最实用的微距摄影技巧都在这儿了

相反,如果头前预留空间不足,看着是不是感觉有些别扭呢?

微距不求人,最实用的微距摄影技巧都在这儿了

保守一些的构图是遵循三分法,但有时候可以更极端一些,把主体和预留空间的比例加大,来个边缘构图,用留白加深视觉印象:

微距不求人,最实用的微距摄影技巧都在这儿了

不过,在预留空间时,你也得考虑一下,视线的前方,是否存在有趣的景物或特殊的光影,是否会太单调?

如下图,蝴蝶的前方空间没有其它景物,幸好还有特殊的光影,能拍成焦外散景,不然我还真不敢留出那么多空间。

微距不求人,最实用的微距摄影技巧都在这儿了

微距不求人,最实用的微距摄影技巧都在这儿了

主体是否表现完全

看到这个标题有些人会蒙圈,但看下图实例,马上就明白了。

微距不求人,最实用的微距摄影技巧都在这儿了

除了让主体全须全影外,还有一种表现方式。往往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将重点放大视觉效果,其余省略不计,反正地球人都知道蜻蜓长什么样。

微距不求人,最实用的微距摄影技巧都在这儿了

利用线条让画面更活泼

拍微距时,控制曝光或利用黑色卡纸创造纯黑色背景是常用的手法。

在俯拍叶面上的昆虫时,黑色背景下的叶子边缘会形成一道优美的曲线,让画面更活泼,在构图时可以考虑为叶缘曲线多留一些位置。

微距不求人,最实用的微距摄影技巧都在这儿了

拍摄虫虫的“侧脸”时,可以利用枝条、叶片的边缘等表现成近似线条的形状,以丰富画面的层次感:

微距不求人,最实用的微距摄影技巧都在这儿了

除了叶片边缘曲线,叶脉也是很值得我们好好利用的天然线条。

尤其是那种整体呈长条形,叶脉数量多而明显,呈平行排布的叶面/草面,是非常强烈的视觉引导线,可以有效强化画面的方向性。

微距不求人,最实用的微距摄影技巧都在这儿了

微距不求人,最实用的微距摄影技巧都在这儿了

不要贪多

当画面中有多只动物同时出现时,大多数摄友会选择让它们位于同一焦平面内,共同清晰的构图方式。

这样虽然能拍出更多的生物个体,但反倒不如让它们拉开距离,形成虚与实、详与略的对比,增强画面的层次感。

微距不求人,最实用的微距摄影技巧都在这儿了

总之,一定要记住,构图的实质是对画面各元素的重新排列组合,目的是让画面整体看起来更舒服或更抢眼。

今天给您提供的,只是一些参考性意见。我们还是应当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要生搬硬套,拍出好作品才是最重要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