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冬兰: 做慈善没有门槛

 南山梵境 2019-07-02

台州日报通讯员叶明銮  

今年47岁的陈冬兰在临海市杜桥镇小有名气。熟悉她的人,无论长幼,都习惯称她一声“冬兰姐”。这倒不是因为她年纪大,也不是因为她是一家眼镜厂的老板,而是因为多年的爱心善举,让她在当地人的心中筑起威望。

敬老院的常客

敬老院是陈冬兰常去的地方,送去衣物,帮忙打扫卫生,帮老人剪头发、剪指甲……杜桥和椒江、黄岩的敬老院,都留下了她行善的身影。

杜桥敬老院有45个孤寡老人。去年重阳节,天刚亮,陈冬兰就去菜场买菜,送到敬老院后,又与爱心人士一起制作了十几种馅料的食饼筒,还做了排骨汤、桃浆等,老人们吃得很开心。

“孤寡老人特别需要社会关心,逢年过节来看看,让他们感受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她说。

在黄岩,有位80多岁的老太太,因行动不便、子女不在身边,多年没有好好梳洗,身上散发着一股难闻的味道,一般人不愿靠近。陈冬兰却毫不在意,花了几个小时帮老太太梳洗头发。乡邻们看到这一幕,都竖起大拇指称赞。

“我当老人是亲人,那股味就不存在了。”陈冬兰说。

帮助苦难的孩童

“阿姨,你来了,快进屋里坐……”端午节,临海市杜桥镇的唐童(化名)一家很激动——陈冬兰又来看他们了,还带来了粽子、水果和衣物。

在陈冬兰的眼里,唐童就像她的儿子。

今年12岁的唐童,出生4个月时被收养,养父母均为残疾人,家里还有爷爷奶奶,一家人靠奶奶卖炒栗维持生计。

唐童全身患有顽固性牛皮癣。去年5月,陈冬兰获知这个消息后,二话没说,帮他凑了两万元钱,并联系了上海的一家医院让他前去看病。但因为唐童一家无人能去上海陪护,最终作罢。但陈冬兰没有放弃,仍经常为唐童寻医问药,还会亲自给他擦药。

临海汛桥山村里,有个年纪和唐童相仿的孩子叫占占(化名),父亲早亡,母亲残疾。去年8月,占占和母亲一起去临海市区买药,因为贪玩走失迷路,后被警察送回了家。从媒体上获悉此事后,陈冬兰与杜桥商会的爱心人士一起驱车来到占占家,为他送来食物和衣服。在那之后,陈冬兰还与占占保持联系,常常帮孩子解决一些实际困难。

帮助弱势群体,为他们带去希望,让他们对生活拥有更大的信心,这是陈冬兰一路行善的感悟。

慈善之路

陈冬兰出生于普通农民家庭,兄妹四人。她12岁就下海岛挑鱼担虾,21岁经商,36岁办眼镜厂。多年的艰苦创业经历,成就了陈冬兰的慈善之路。

在陈冬兰的眼镜厂门口有个饮水机,上面写有“免费开水”四个红字。饮水机边上,还有一个红色的竹篮,放有杯子、吸管、餐巾纸等——这是一个小小的“爱心茶驿”。

这是陈冬兰专门为环卫工人设立的“爱心茶驿”,最初只有几只保温瓶,早晚各烧一次水。随着来喝水的环卫工人越来越多,保温瓶经常破损,她索性换了一台饮水机。

五年间,“爱心茶驿”让环卫工人赞不绝口。

2015年秋,三门花桥的橘农老林,妻子患了重病,自己辛苦种的橘子滞销,家庭陷入困难。陈冬兰与爱心人士获悉后,每人挂牌认领了一棵橘树,每年等到橘熟便自摘自销。

为了吸引身边更多的人一起做善事,陈冬兰先后加入杜桥镇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创业联盟、电商协会、眼镜协会等组织。受她的影响,大家都或多或少开始参加慈善活动。

“助人者自助,乐己者乐人。我觉得帮助别人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我以前是这么做的,以后更会坚持做下去。”在陈冬兰眼里,爱心就是一盏灯,点燃它,就会照亮周围的人。


视点版编辑丨彭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