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南交大

 HaiheLibrary 2019-07-02

  洁白的哈达、“咔擦咔擦”的相机、手机拍照声……6月30日下午,九里校区学术交流中心多功能厅里气氛热烈,临别之际,西南交大校长徐飞、常务副校长蒋葛夫、副校长冯晓云,西藏大学副校长侯太平与西南交大—西藏大学首批联合培养“1+2+1”同学们畅叙离情、共话未来。

离校座谈会上,徐飞代表学校向同学们顺利完成在交大阶段学业表示祝贺,并亲切地与大伙儿拉起家常,谈成长、聊梦想。“2012年9月,作为首批‘1+2+1’联合培养班学生,同学们来到交大继续追梦求学的旅程。如今,即将奔赴青藏铁路公司进行为期一年的现场实践学习。”徐飞勉励大家敢于担当、勇于拼搏,为两所母校争得荣誉。

冯晓云介绍说,2012年,西南交通大学结合西藏大学工科专业毕业生就业对口率不高的实际情况,在全国首创了“1+2+1”本科生联合培养模式。

西藏大学侯太平副校长祝贺同学们圆满完成了在西南交大的两年学习,并提出三点希望——发扬优良学风,促进项目发展,积极建功立业。他希望同学们成为加强西南交大与西藏大学进一步交流合作、传递两校友谊的桥梁与纽带。

作为首批“1+2+1”联合培养班的实践学习单位,青藏铁路公司党委副书记朱华新也来信表达对同学们完成学业的祝贺,对两所学校开创的“1+2+1”联合培养模式为青藏铁路公司培养靠得住、留得下、用得上的人才深表谢意。

西南交大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党委书记郝建平笑言,在联合培养中,学院经常给同学们“开小灶”,在学习和生活中尽可能提供更多便利,对来自西藏自治区的同学采用小班教学模式,配备专用教室,并且配备能熟练使用藏语的同学对他们进行课业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在成都的学习、生活。

“1+2+1”联合培养班贾江同学一句“自古多情伤离别”道出了心中的不舍。他说,在交大的日子里,从最初的不适应到渐渐熟悉并且爱上这里的生活,“带着高原人特有的豪放和直爽,我们参加了学校的不少活动,和大家相处十分愉悦”。

“校友卡终生可用,欢迎大家常回母校看看。”座谈会后,蒋葛夫、冯晓云为同学们赠送了学校纪念画册和校友卡。

在总结讲话中,蒋葛夫对“1+2+1”本科生联合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剖析,对为此付出心血的老师们表示感谢。他勉励同学们躬身实践、逐梦远航。

学校相关单位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会议由校长办公室(援藏办)主任赵彦灵主持。

 

据悉,“1+2+1”本科生联合培养模式即“三方参与、三地学习、定向培养”——培养过程由西藏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以及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同学们分别在西藏大学、西南交通大学、联合培养单位三地实践学习;学生从进校开始,按照西南交通大学、西藏大学、用人单位三方商定的培养方案学习,并在大三时根据情况签订定向就业协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