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糖尿病并非不治之症,无需终身服药

 太湖湿地一浮萍 2019-07-02
    说到糖尿病,人们已经到了谈糖色变的地步。从现在人们几乎都是用西医治疗的终身服药及其并发症,就知道人们的谈糖色变不是没有道理的。

    一、西医治疗引发的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如低血糖症、酮症酸中毒、非酮高渗性昏迷。

    严重的长期并发症:心血管疾病、慢性肾衰竭(又称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又称糖尿病眼病)、神经病变及微血管病变。其中,微血管病变可能导致勃起功能障碍(阳痿)以及伤口难以愈合。而足部难以愈合的伤口则可能导致坏疽(俗称“糖尿病足”)等。

    西医认为由于糖尿病所引起的青光眼及脚萎缩筋骨痛,也与糖尿病无关,都是因为使用胰岛素造成肝脏损伤而造成的,一般人以为控制血糖就平安了。

    这是非常严重的错误观念,实际上即使控制了血糖只是在验血时看到血糖下降,而身体内的血糖仍然很高,并未因为胰岛素而减少,而此高血糖会伤害到肾脏,所以到了糖尿病末期,病人就因为肾脏衰竭而须要洗肾了,也由于胰岛素造成肝脏损伤连带的丧失视力了。如果病人遇到优秀的中医医治,糖尿病并非不治之症是可以用中药来治疗的。

    倪海厦说,西医三部曲就是第一部先控制血糖,十几二十年后进入第二部曲,肾脏衰开始洗肾。第三部曲就是因为双脚溃烂,于是帮你截肢,之后到无处可截时,你就玩完了。

    二、残酷的现实

    目前我国糖尿病患病人数以攀居世界首位,2013年发表美国医学会杂志的一项调查研究表明,中国糖尿病的患病率超过了美国,11.6%的中国成年人患有糖尿病,美国为11.3%。截至2013年,中国学者与美国医学会杂志发布研究时,中国的糖尿病患者人数已从2007年的大约9250万人,跃增到1.1亿人次,糖尿病的患病率逼近12%。2013年中国卫生部门给出的数字是1.14亿,五年前的数字为9250万,四年间中国多了2200万糖尿病患者,平均每年增长550万例,每天增长1.5万例,每小时增长600例,每分钟增长十例,这就是中国糖尿病的现状。

    三、中医药治糖尿病有悠久的历史、成熟的经验和理论

    得了糖尿病、高血压就是患上不死的癌症,真的就没救了?

    现在许多国人只知道糖尿病、高血压只知道找西医用西药降糖药、降压药,压根就没有听说过中医药能糖尿病、高血压,而且还能标本兼治。

    糖尿病属于中医的消渴或消瘅的范畴,中医对糖尿病的认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消渴”病名及病因病机的理论首见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之《素问奇病论》,其症状主要包括多饮、多食、多尿、乏力等。消渴病的准确定义出自《古今录验方》;辨证论治形成于《金匮要略》;证候分类始于《诸病源候论》;三消分治始于唐宋时期。巢元方首先提出体力运动疗法;孙思邈最早强调饮食调治;历代医家从不同侧面对消渴病及其并发症的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等做了补充和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我本人也治过许多的糖尿病,包括三个阶段的都治过,疗效大多数显著,有些还是治愈的,因为所需时间较长,有些人觉得花费太大,有些人忍受不了如此长的时间,有些人的理由更是好笑,中药太苦。确实,中医药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的费用会比西药贵许多,何况西药还可以报销呢。这些人只算了经济帐,却不算健康成本。中医药治疗糖尿病、高血压的治疗过程中,不但血糖、血压会逐步下降,身体也会同时调理好。真正的中医药治病,不但治病不伤人,还会同时调理好身体。西医药,虽然也可以暂时抑制或掩盖症状,但是,往往会身体越来越差,最后并发症。结果是药费报销了,命也报销了。这就是想占便宜的代价。

    四、糖尿病的中医病因病机

    西医认为糖尿病是一种全身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是高血糖状态所致的综合征。由于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而引起体内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等异常。以葡萄糖耐量减低、血糖增高和糖尿为该病的特征。临床表现早期无症状,发展到症状期,临床上可出现多饮、多食、多尿、疲乏、消瘦等症候群,严重时发生酮症酸中毒。其中在临床上以2型糖尿病较为多见,并常常多伴随有高血压和高脂血症。

    中医学认为糖尿病的发生与先天体质因素、后天饮食失调、情志不遂、房劳过度、外感邪毒、药石所伤等有关。其基本病机是阴虚燥热,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二者互为因果,燥热甚则阴愈虚,阴愈虚则燥热愈甚。上焦肺燥阴虚,津液失于输布,则胃失濡润,肾乏滋助;中焦胃热炽盛,灼伤津液,则上灼肺津,下耗肾阴;下焦肾阴不足,虚火上炎肺胃,致使肺燥、胃热、肾虚三焦同病。由于气虚不能帅血而行;阳虚寒凝血滞;阴虚火旺煎灼津液,均可导致瘀血痰浊的形成。

    五、糖尿病的中医辩证论治

    1、阴虚燥热:

    证候:烦渴多饮,随饮随渴,咽干舌燥,多食善饥,溲赤便秘,舌红少津苔黄。脉滑数或弦数。

    治法:养阴清热。

    方药:消渴方加味。

    2、气阴两虚:

    证候:乏力,气短,自汗,动则加重,口干舌燥,多饮多尿,五心烦热,大便秘结,腰膝酸软,舌淡或舌红暗,舌边有齿痕,苔薄白少津,或少苔,脉细弱。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生脉饮加味。

    3、阴阳两虚:

    证候:乏力自汗,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耳轮焦干,多饮多尿,混浊如膏,或浮肿少尿,或五更泻,阳痿早泄,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温阳育阴。

    方药:金匮肾气丸。

    4、血瘀兼证:

    证候:上述各证型均可兼见血瘀证候,如面有瘀斑,肢体疼痛,麻木,头痛,胸痛,胁痛,半身不遂,舌有瘀斑,或舌下静脉青紫或怒张,血液流变性异常,微循环障碍等。

    治法:活血化瘀。

    方药:桃红四物汤。

    5、阴阳欲绝(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或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患者):

    证候:神志淡漠,迟顿,木僵,嗜睡,昏迷,气急深大,呼吸有酮味,皮肤干燥,多尿,舌红干,脉微细欲绝或脉细微而数。

    治法:救阴回阳

    方药:生脉散加味。

    六、糖尿病的针灸治疗

    1、体针:可按三消辨证为主施治。本病易并发皮肤感染,故针刺时必须严格消毒。①上消:大椎、肺俞,鱼际、合谷、太渊、金津,玉液等穴,分两组交替使用。大椎、鱼际、合谷针用泻法,肺俞、太渊、针用平补平泻,金津、玉液疾刺不留针,其余诸穴可留针30分钟,每日针刺:次或隔日针刺1次。②中消:平补平泻脾俞,胃俞及中脘;用泻法针足三里、内庭、曲池及合谷,留针30分钟,每日针刺1次或隔日针刺1次。③下消:用补法针肾俞、肝俞、关元、三阴交等穴,留穴30分钟,隔日针刺1次。

    2、耳针:胰、内分泌、肺、渴点、饥点、胃、肾、膀脱等穴。每次选3~4穴,留针20~30分钟,或隔日针刺1次,或耳穴埋针。

    七、糖尿病的推拿

    推拿法具有健脾补肾、活血化瘀。清泻内热的作用,可取脾俞、肾俞、中脘、足三里、涌泉、承浆等穴。此外足穴按摩也有一定效果,按摩有关的足反射区,如头、垂体、胰腺、肾、肾上腺、输尿管、膀胱、腹腔神经丛等。

    八、糖尿病的预防

    糖尿病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应广泛发动医务、保健工作人员、糖尿病病人及其亲属等共同努力,学习防治本病的知识,从而长期贯彻防治措施,可以达到较好效果。本病主要的治疗方法有饮食控制、药物治疗及体力活动。

    避免五志过极、长期精神紧张思虑。注意劳逸适度,坚持体育锻炼,保持标准体重,防止肥胖,勿嗜肥甘,忌辛辣烟酒,节制房事。注意早期发现和治疗各种并发症,用降糖药治疗时注意血糖的变化,若血糖下降明显,应及时调整降糖药,以防低血糖发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