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说起毛姆,就会想到他的《月亮与六便士》,以及与这部作品同样声名显赫的,是他那“比故事还精彩的人生”。
这样一位“多种标签”的大文豪,他本人是如何读书的?他对读书有着怎样的见解? 被戏谑为“毒舌”的他,如何看待享誉世界的名作以及作家们?在他眼中,是否存在十全十美的作品? 也许,你也有着同样的疑惑,让我们透过毛姆犀利而独特的视角,来窥探这些文坛巨匠们丰富的人生百态。 一、享受阅读 - 就像美食家享受美食一样1. 阅读应当是一种享受。 毛姆认为,真正的阅读应该是出于兴趣,并能让自己在阅读中获得愉悦。有些书籍虽然不能教我们谋生的本事,但能让我们活得更加丰满。
而一本书对于你的价值和意义,只有你自己才是最好的裁判。是啊,谁能保证能带给一个人愉悦的书籍,一定能让另一个人愉悦呢。 2. 我们可以同时读几本书。
毕竟,我们每天的情绪都不同,就算在一天内,我们也不会每时每刻都想要去阅读同一本书。 *清晨或头脑清醒时,我们可以读提升认识的书籍,因为这类书需要清晰而且注意力集中的头脑; *疲惫或想放松时,我们可以读历史、人文 、散文、传记或小说; *此外,我们手边可以备有一本诗集,每当有读诗歌的心情时便拿出来读一读。 3. 我们可以适当跳跃式阅读 是的,不要怀疑,我们可以跳读,碰到不喜欢的或难懂的句子或段落,能略读就略读吧。毕竟,没有一本书能处处使读者满意、
图片发自简书App 二、作家百态 - 怎样的人写出怎样的书伟大的作品一定出自有着伟大人格的作家吗? 一部人物刻画丰满的小说,主人公是否正是作者内心的影射? 在这部分,毛姆向我们解析了10位世界级文坛巨匠的人生,以及他们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探索他们的作品与他们本人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 在毛姆眼中,没有遥不可及的知名作家,他们和我们一样,或迷茫或自卑,在生活中,他们都是人性弱点的俘虏。 以下我选取了4个我比较感兴趣的作家: 1. 简·奥斯汀的魅力和《傲慢与偏见》 可以看出,毛姆对简·奥斯汀是有着偏爱的,简对邻人、亲戚的揶揄和打趣,都被毛姆看作是与生俱来、无与伦比的辛辣幽默感。
《傲慢与偏见》中的女主角伊丽莎白,被看作是以简·奥斯汀本人为原型创作的——她也的确把她自己的勇气、欢乐、机敏和见识都赋予在了伊丽莎白这个人物上。 2.《呼啸山庄》的美与丑 《呼啸山庄》是一本让人生畏,而充满激情的书,它将爱情的痛苦、迷恋和残酷如此执着地纠缠在一起,并通过一股惊人的力量描绘出来。 按毛姆的想法,女主角凯瑟琳正是作者艾米莉·勃朗特本人,她们一样任性而充满激情。同时,男主角希刺克利夫也代表了她本人,她将自己的激愤、受挫、无望与妒忌,全部赋予这个人物。 艾米莉·勃朗特把自己的性格分开投放到两个主角身上,其实也不奇怪,因为没有一个人是完全统一的。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居住着不止一个人,这些人往往还是相互矛盾的。 3. 司汤达与《红与黑》 谈到司汤达,毛姆毫不客气的大段描绘他的各路历史——情史、相貌、性格上的各种缺陷。在毛姆眼里,司汤达相貌丑陋,不懂感恩,认为需要靠策略和计谋才能赢得女人的欢心。 而《红与黑》里于连的形象,让我们知道了司汤达的用意。 于连,就是司汤达一直想成为却又无法成为的那种男人。在他笔下,于连被塑造得极富魅力,一次又一次赢得爱情。 4.《战争与和平》以及托尔斯泰的为人与信仰 在毛姆心中,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家是巴尔扎克,而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是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托尔斯泰一生都想远离混乱和困苦的尘世,追求精神上的平静,却始终未能如愿,他晚年离家出走并在旅途中去世。 像其他许多作家一样,托尔斯泰把这种愿望的实现交由两个小说中的人物,《战争与和平》中的彼埃尔和《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列文,这两个人物体现了自己性格中矛盾的两面。 通过毛姆对这些文豪们的描述,我们发现: 伟大的作品、伟大的角色并非一定出自一个伟大的人,或许他们只是一个凡人,一个爱慕虚荣的人,一个债务缠身的人,甚至是一个劣迹斑斑的人。但是,这些不妨碍他们写出伟大的作品,塑造出伟大的灵魂,让世人为之共鸣。 三、美的艺术 - 人类活动的最高成就美的艺术,对于人类的苦难、不休的混乱和令人沮丧的人性都做着最终解释。无论一座雕像是由古代希腊人还是现代法国人完成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座雕像此时此刻会给我们以美的战栗,这种美的战栗会激励我们创作出更多的作品。 这些文艺作品不仅让我们陶醉,它还有一种力量,让我们窥见人性的伟大和阴暗面,引导我们对“真、善、美”的追寻。 正如毛姆所说,“我对人性极感兴趣,不同的作者以他们的自我揭示供我审观,这给予我莫大的乐趣。在每一种哲学理论的背后,我看到每一个哲学家个人的特质,他深深的高贵品格让我崇敬,他的某些怪异之处也让我觉得十分有趣。”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以黑斯廷斯在《毛姆传》中的一段话来结束:
|
|
来自: 花开别样ivn4g0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