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后期不摄影”和“拒绝后期”,哪个更有道理?

 鹩歌 2019-07-02

“无后期不摄影”和“拒绝后期”,哪个更有道理,“无后期不摄影”和“拒绝后期”这两种说法其实就是摄影必须后期和摄影必须不能后期的两种观点。

哪个更有道理?

我认为都没有道理!

为什么?

因为任何一件事情,只要走了极端就没有什么道理可讲了,必须后期和必须不能后期就是走了两个极端。

在数码摄影时代,拒绝后期就和胶片时代拍出照片不冲洗一样的傻,所以拒绝后期没有道理不用多说,你可以观察一下,拒绝后期的都是不会后期的,有一个算一个!

无后期不摄影为什么没道理,后期没有错,但无论什么片子都PS的大红大绿的,就好比女生不化妆不能出门一个道理,其实有些时候有些相片,比如一些纯记录性的片子,相机拍下了就可以用。

所以我的观点是:摄影不能拒绝后期,摄影也不能过度后期!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后期。

一般人认为的后期就是通过PS或者snapseed等电脑或者手机修图软件对照片进行调整。其实远远不止这些。

同一个场景,你用不同的相机或者手机拍摄,即便是完全相同的器材设置,拍出的照片也都是存在差异的。这个差异主要来自于不同品牌器材的色彩模式的不同。

另外,相同的拍摄时间、机位、构图和器材,你用风光、人像等不同的拍摄模式,拍出的照片效果也是不同的。所谓拍摄模式,其实就是对比度、饱和度、锐化等相关参数在机内进行的不同调整的组合。

手机中的各种拍摄模式更是如此,尤其是很多手机的所谓AI,无非就是通过不同参数的组合形成大量固定的滤镜效果,然后根据用户拍摄的照片内容给予一个相应的识别和匹配。

以上这些其实都属于后期的范畴,只是数码时代的相机和手机,把很多后期的技术前置化了、内置化了而已。

所以说,在数码时代,没有所谓的“原片直出”这个概念。即便你用RAW格式拍摄,不同器材拍出的效果也会有差异。

摄影后期不是你想拒绝就能拒绝的,即便你没对照片进行调整,但是器材早就自动帮你做过了。

包括胶片相机也是如此,暗房中对底片进行冲洗的过程也都存在后期的调整。

如果你还是要追求原片直出的的话,那就去玩小孔成像吧。



这两种与摄影相关的说法,虽然都具有片面性,但相比之下,“无后期不摄影”更有道理一些。说“拒绝后期”者,估计是不会后期,否则不会这么肯定。

长得再漂亮的姑娘,穿衣服同样很讲究。我觉得后期处理,它是锦上添花,不管你是大师,或者用最好的相机拍摄,都不能百分之百保证自己,所拍到的照片完全是自己想要的效果,包括色彩、构图、曝光等。多数情况下,在相机里面看到的效果与在电脑上看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状况。所有必须用后期来弥补照片的不足,从而达到自己想要的完美。

其实,不主张过度后期,适当对照片进行处理是很有必要的。比如适当调色,对照片简单的裁剪,提高一点曝光度等,让照片更有作品感,何尝不可?


在数码摄影时代,摄影后期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再反对摄影后期的摄影爱好者,我想也会用过PS吧?!不管用了多少,哪怕你只是裁切了一下,那也是数码后期。

手机摄影拍出来的照片,就自带后期算法,拍出来的照片已经是经过后期处理的照片。尽管如此,许多摄影爱好者也会借助各种手机后期软件来调色彩、拉对比度。甚至还有“拍照5分钟,修图两小时”的说法。

所以“无后期不摄影”的说法,在数码时代一点都不过分。反倒是"拒绝后期"的做法行不通。拒绝后期可能就像不让女孩化妆就出门一样残酷。世界上没有那么多天生丽质的人。适当的后期化妆是值得鼓励的。

只是说适当。我个人也是不太喜欢后期太严重的修图方式。因为那个不叫摄影了,属于创意设计范畴。就像整形一样,换了一张亲妈不认识的面孔,就不太好了。



"无后期不摄影"和"拒绝后期",在摄影中,我认为都有些偏颇,都不可取。这是因为:

一、摄影是用光影绘画。在摄影的权威的教科书《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材》,关于什么是好照片有三个基本原则,那就是:一张好照片要有一个鲜明的主题、一个突出的主体、简洁的画面。从这三条基本原则出发,你就会发现,一张好的摄影作品,并不是什么"无后期不摄影"、也不是什么"拒绝后期"来实现的。有后期或者无后期,只要符合上述三条标准,就是一张好的摄影作品。有无后期只能是方法、技术上的事。所以,拒绝后期和无后期都是不可取的。

二、好的摄影作品是拍出来的。好的摄影作品,要同时具备上述三条基本原则,就需要摄影人用摄影家的眼力和全新的方式去观察世界,用全新的方式去捕捉画面,在天时、地利、人和的基础上,拍下那决定性瞬间。所以说,有些好的摄影作品,特别是那些传世的记实摄影作品,有些就是没有后期的摄影作品。现代摄影家中,有些人拍的针孔摄影、大画幅摄影,大多也是很少有后期的。原因就是,他们把后期工作都在拍摄前就做好了。所以说,不能绝对的说无后期不摄影。(这里所说的后期,不是指后期的洗印)

三、后期不是造假,而是进行二次创作。排斥无期的摄影人,把后期视为洪水猛兽不愿接受。实际上,也没有必要,过去胶片时代也需要后期,著名摄影大师朗静山的摄影作品大部分都是通过后期的制作来完成的。我们现在数码时代拍摄的RAW存储模式的摄影素材都要通过后期的转换才能形成数吗照片格式,才能进行摄影的二次创作。所以,我认为PS是摄影后期制作的最好软件,不是造假软件,也不能把后期制作看成是造假(当然,造假的人也大有人在),而应看成是摄影的又一次创作。

所以,我认为,两种观点都不可取,摄影创作包括后期的创作,但不能依赖后期,更要反对造假,打击造假行为。促进摄影事业健康发展,拍出让人们喜欢的精品力作。





关于“无后期不摄影”和“拒绝后期”,哪个更有道理?

这个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并不是一个绝对的问题其实并不是一个绝对性质的问题,就像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凡事无绝对,在摄影中也是这一个道理。

我们先来解释一下,什么叫做“无后期不摄影”

摄影后期,指的是在已经拍摄完成的照片上使用各种方法:例如电子照片文档的PS、LR等处理方式,对照片的各项数据参数,画面进行调整。, 更或者是胶片摄影中的制作相纸照片加工部分,其实都是在对照片进行后期的处理。一般情况下,因为虽然相机记录的事物是和原本事物是一样的,但是从实物再放到我们的相机当中的这一个过程,其实不管是视觉感受还是颜色总是还有偏差的,为照片进行后期处理,是为了画面更加的符合我们的审美,也是为了更好的还原原本的事物本质。

还有的就是单纯的为了照片以及画面的美感,在原来照片的基础上对照片进行大幅度的修改,比如说,使得照片从白天变成午夜,或者是从画面上增加或者减少事物,再或者就是说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的人物“瘦身”、“变脸”等,其实都是我们的照片进行一种大规模的后期处理,这些都是正常的摄影后期行为,是可以被允许的。

接下来我们来说一下,为什么摄影又被说是为“拒绝后期”

“拒绝后期”这种说法其实也是合理的,但是为什么上面说到“无后期不摄影”。这里又说是“拒绝后期”呢?

所以我们在这里需要说一下,在摄影当中,并不是所有的摄影类别当中都需要进行后期处理的,同时更严重的,并不是所有的摄影类别都允许进行后期的。

可以进行后期处理的照片,在修整照片的时候都是有着一个原则的,有的就是简单的为了将画面边的更加的完美,或者是将照片进行艺术化形式的处理。大部分的照片修理可以说成是为了所谓的“艺术”,但是比如说“纪实摄影”与“记录摄影”当中,是不允许所谓后期的存在的。

其实对于所谓的“后期”对照片来说,也是一个很庞大的概念,在纪实摄影”与“记录摄影”当中,如果只是对照片进行略微的修整,比方说,“压个光”“调个色”

,在不不改变照片真实内容的前提下,是允许的,不允许的是对照片画面内容进行“增加”或者是“删减”,比如说:照片换脸,白天修改成黑夜等等、这些都是不可以的,如果这样做,也是已经脱离了纪实摄影”与“记录摄影”的摄影本质。对于以这两类职业摄影为生的人来说也是一种侮辱,照片散播出去以后也是对观者的一种亵渎。严重的来说是一种“欺骗”行为。


所以,说到这里,“无后期不摄影”和“拒绝后期”,的本质是不同的,两者也没有一种存在比较的关系以及说法。


摄影“后期”,本来是摄影的延续,但生活中常常会有人认为要么“拒绝后期”,要么“无后期不摄影”,是把摄影程序之一的后期绝对化。到底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应该公正客观、理性地理解:

一是从性质上讲,“后期”是摄影活动的继续。什么是摄影?通俗一点讲,就是对感光物体其影像的记录,早前是胶片冲洗,现在可以jpg格式直接出片,也可以是原始数据即RAW格式间接成像。数码相机前的后期,是先冲洗胶原再显影成照片,色彩浅与淡,亮度高于低,全靠师傅经验。

现在多用电子化的数码相机拍摄,JPG格式拍摄的可以直接出片,像是已经炒熟的饭菜;而用RAW格子拍摄时,是没有进行成像转化的元素数据,就像尚未烹饪的蔬菜,可以做出多种“美味佳肴”。只是JPG格式没有RAW格式可变性强,都是历史发展了的“新后期”。

二是从内容上讲,“后期”不仅仅只调整曝光。摄影后期,实际上是一个系统工程,摄影后期也是其中的一道重要的程序,尤其是RAW格式拍摄时,可以调整的幅度比更大,既可以调节亮度、对比度,也可以调节色温、色彩饱和度,为后期再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其实,裁剪、水平度调整也是后期的内容之一。原来黑白照片时代,这些调整都是洗相师傅靠手工完成,现在主要是靠计算机软件实施。没有长焦拍摄远景,临时抓拍被摄主体严重偏离中心等情况时,通过后期缩减可以减少不少遗憾,让报废的片子起死回生,甚至可能令人喜出望外。

三是从方法上讲,“后期”不局限于软件处理。对于摄影后期,其实不仅仅在相机拍摄之后的软件处理,拍摄时的色温选择、曝光量增减、感光度确定,包括闪光灯的运用,都是广义上的“后期”。日出日落时,通过调整色温设置,就可以把暖色调的太阳,拍摄成冷色调的图片来。

同样,本是黑白为主的风景,把色温调整为荧光灯模式的色温,可以拍摄成与肉眼看到的完全不一样的异色图片。通过变焦放大物体的局部,或者大光圈拍摄微距物体,也呈现出来虚化背景的艺术片。也就是说,拍照“后期”,是多元的,贯彻于摄影的各个阶段。

四是从效果上讲,“后期”的尺度应辩证统一。摄影后期不是目的,是为了让图片更具魅力,不能为了后期而后期,也不能否定后期的必要性,一切都应该以还原图片真实面目为基础,因需而为。

如果直出的照片图质很优秀,就不用再作后期改变,就不用再后期改变;要是因多种原因图片曝光有一些过曝欠曝,色调与期望有差距,亮度过亮过暗等等问题,就应该毫不犹豫地通过后期进行矫正,达到比较理想的图质要求。但除了创意性的图片,最好少用改得面目全非的PS,没有太阳加个太阳,没有云彩补上云朵,那就不是摄影,而成了美术创作了!

“无后期不摄影”和“拒绝后期”,哪一个更有道理?

从根本上说,恐怕从摄影的一开始,就有后期。摄影的后期包括画面的旋转、裁剪、黑白照片的着色,以及后来的添加边框,等等,都属于“后期”的范畴,摄影的后期由来已久。

现代的摄影后期已经不能与上面提到的后期同日而语了,包括了明暗对比的调整,色彩饱和度的调整,清晰度的调整,部分变形的调整,调整的项目多得难以计数,甚至还包括了整体变形和“无中生有”、“偷梁换柱”的调整。人们之所以讨论“无后期不摄影”或者是“拒绝后期”,实则是因为现在的后期手段太丰富了、太创新了、太疯狂了,确实是雌雄难辨、真假难分。

第一、两种说法都有偏颇。无后期就不摄影了?比如,手机拍照非常方便,还能即拍即传。手机照记录了世界,记录了事件,记录了精彩,即便是不经过任何处理和后期,一样发挥作用;有的人手机“随便”一拍,也能为惊世之作;相机也是一样。

第二、后期手段还得使用,关键是科学和适度。无后期也能摄影,但有了后期可能更精彩、更丰富,当然也可能会更糟糕,关键是讲究“有中无”和“无中有”,具体怎么为有度和无度,还真的不太好说。

不过,有这样几种情况是可以理清楚的。

1、新闻类题材的摄影只能简单处理,不能破坏事物本身的自然属性和真实性,更不可添加和去除实质性的元素。

2、人文作品可以适当后期,但不能违背一般规律和世理,不能过度渲染,要讲究“能量”和影响力。

3、艺术作品可以任你发挥,“信手雌黄”,可以把想象力、空幻力发挥到极致。

如果觉得说的有道理,请关注《拍客张光林》。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个人更认同“拒绝后期”。现在的“无后期不摄影”的思想和作品,已经多的像“人造美女”和“某国整形”一样多的东西啦。“后期”是不是一种懒惰的行为。摄像头是不是让我们去拍摄“真实的美”,记录“真实的自然”,“真实的事件”。

如果技术再发展,难道那些摄影师都做在家里,靠软件技术加工图片。那么摄像机会不会生锈呢,会不会坏掉呢?一个个摄影的中奖作品都是在家里靠软件和自己的天马行空的思想炮制而成。还怎么能称作“摄影作品”。

所以我希望你迈出自己的脚步,真实的去摄影。去不断地发现,发现,未知的美。去不断,不断地记录未知的东西。不断地努力,努力,去钻研自然的色调,去记录“真实”,发现“未见”。这才是摄影的意义。











"拒绝后期”是一种固执和偏见,只是“无后期不摄影”不能过度而已。

摄影后期,是一直存在的。即使是在胶卷时代,像二次构图,加长显影时间,遮挡显影等,都属于是后期,只是数码时代,后期更为便捷,可能通过软件对照片进行全方面后期,包括白平衡调整、明暗调整甚至曝光调整等。

类似上图,前期拍摄时水平线没有搞好,后期通过旋转调整一下水平,这也是后期,这个也要拒绝么?

因为光比的原因,后期通过软件,把天空压暗些,把暗部提亮些,这些后期也要拒绝吗?

同样也是光比问题,为了前景层次更丰富些,把前景的暗部提亮,这个也要拒绝吗?

为了突出剪影效果,后期通过软件增加些对比度,这个也是后期完成,也要拒绝吗?

为了突出夕阳的暖色调,后期通过软件,把色温调的更暖一些,这个也要拒绝吗?

…………

后期,是对作品的再创造,是升华。

反过来说,相机,毕竟是一机器,它的宽容度有限,它的表现力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约,只能通过手期手段来进一步来完成。

而后期,只是有一个度,不能太过。比如纪实摄影、新闻摄影,就只能在色彩、对比、明度等方面做调整,不允许无中生有,不允许移花接木,要尊重客观事实。

而一些风光、艺术片,也是可以“无中生有、移花接木”的。

这算是无中生有了,但不漂亮吗?哈哈。

因为镜头太短,我只能把图中月亮进行了放大,这不也挺好的吗?哈哈。

上边所说的度,我的意思是,有些人后期不是“无中生有、移花接木”,而是过度调整,比如有人把饱和度调整的过高,颜色看上去“辣眼睛”;再比如磨皮,把人磨的跟“瓷娃娃”一样,不真实。

凡事皆有度,把握好了就能如虎添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