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摄 “七十二峰剪片山,三万顷湖裁一角。”游艺圃小中见大,高墙断水,气势磅礴。在苏州古典园林中没有一堵园内的隔墙像艺圃浴鸥门墙那么高耸,以至于一九八六年修复时,专家们怀疑它是否是艺圃古代原有。然而,这高墙非但不突兀,相反在明镜般的水面上亭亭玉立,成为园中一道引人入胜的亮丽风光。 园林赏景如观画,视线从笔墨密不插针的假山一侧横移到高高的粉墙,是疏可跑马的大片留白。奇石、花木、浴鸥圆门在画幅的留白处勾勒出情调怡人的小景,使之满壁生辉。圆月门更将人的视线引入其内,勾起人探寻的欲望,最后游者当然要穿“画”而过,窥其乾坤。而转进墙内,粉墙留白成了真正的巨幅画纸,明媚的阳光把一侧的高大榆树枝干投影在墙上,虚虚实实,如水墨晕染的笔触,而日出日落又使得这水墨挥写出各种章法和笔墨的意境,加之圆月门洞两面呈现的美景,那情景正是:墙上戏彩吴道之,妙得内外两月宫。 艺圃占地五亩,不大的用地却被这高墙分隔,围合出一个精巧别致的园中园来。入到小园,开阔的空间从平面拉长转为竖向延伸,将人对空间的关注引至天空。水把天空倒映在细长的水池中,空间的虚实两极因此得以无限延伸,而抽象的空间其形态转换不知不觉,游者获得的体验和感受甚是奇特。中国古典园林的营造,一切皆美,古人费尽心思化腐朽为神奇,艺圃的建造将高墙变画卷,将画卷变为景色的穿越,如此这般,于是墙神奇地在游人的心中隐匿消遁了。凡此种种手段是造园的大智大慧,可谓古今绝唱,因而艺圃的园林是大气而绝不能仅评说为小巧玲珑。或许这弹丸之地的园中无需有墙,也不必把墙造得不可思议地高耸,可是把高墙化为美轮美奂的景色,如果说巧,那就是巧夺天工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