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或许把时间留给自己和更值得的人,也是很好的选择。社交的减少并不是一件坏事,它恰恰是人际关系上的一次断舍离。——题记 微信名单里的好友越来越多,能说真心话的人却越来越少。你会不会也有这样的时刻,看着朋友列表高达三位甚至四位数,却望着头像道不出一句寒暄。加了对方好友,却默契地谁也不先说出你好。即使有交流,也在交换了表情包,哈哈哈哈哈哈后再无下文。不止不想交新朋友,老朋友间的话也越来越少。列表上的人们没有互相拉黑,却都在默默解除好友关系。 最走心的短句 前几天翻微信,发现我和好多人的交流状态仅存在于“你已添加XXX,现在可以开始聊天了。” 其实现在很多人的状态都是如此:你找我说话,我就跟你说话,抖机灵,讲段子,好像我们很熟一样,你不找我说话,我们就永远沉默。“懒且随意”是我们现在很多人的社交状态之一。不是我们越来越自闭,或者越来越不积极了,只是越长大越拎得清:不是所有人都值得我们花费心思去迎合。 张韶涵在《吐槽大会》上的发言 现在的我们越来越明白一个事实就是,有期限的不只是冰箱里的牛奶和水果罐头,还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我之前在公司的时候,因为工作和几个同事玩的特别好,我们当时有个小群,不管上班下班,群里一直很热闹。可是慢慢的,有的人离职找了新的工作,有的人回家结婚,群里也就逐渐冷清下来。一开始还有人会有事没事的发句话,问大家都在忙什么、抽时间约一下,结果却是久久没人回应的尴尬。 其实大家也不是刻意疏远谁,只是各自都有各自的生活,之前大家工作在一起,生活节奏相似,而现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节奏。一开始,看到要好的同事离职,重要的朋友远行,都会分外感伤,后来就慢慢明白:有的圈子在兴起,也就有的圈子在变冷淡。 你好,再见 罗振宇在演讲中,提到一个概念:懂得经营时间,是提升自我价值的前提条件。不再被人际关系绑架,或许正是懂得经营时间的人,做出的聪明选择。 多沟通的确能促进感情,但有时,少废话,才会真正让人舒服。父母,伴侣,朋友,每个人都有自己认可的三观,每个人都试图互相说服。但总有谁也说服不了谁的时候,关系就会陷入僵局。 减少交友并不是冷漠,相反,正因为看重情意,才会给对方留余地。这是尊重,也是让步。变化的东西太多,想要拥有全部不现实,想要追赶一切也太难。不如删繁就简,先学会和自己好好相处。 学会和自己相处 “来去随缘,懒且随意”是现在很多人的社交状态。所以如果你不习惯公司的团建聚餐,发现跟许久没联系的朋友已经无话可说,并不是社交恐惧,也不是不合群。 我们只是更倾向于让自己舒服的社交方式:遵从自己的本心,不迎合别人,不强迫自己,愿我们的人生即使充满疲惫,却对自己满怀尊重。 今日互动:当别人给你发微信“在吗?”,一般你怎么回? 欢迎在留言区分享你的故事哦 |
|